APP下载

PICC和CVC更换贴膜的护理体会

2011-04-01李立霞

当代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贴膜红肿管路

李立霞

PICC和CVC是一种先进的输液途径,相对于传统的静脉输液来说它更直接,方便,减轻了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给护士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在给肿瘤患者用药方面,它表现出了更大的优势,减轻甚至杜绝了静脉炎的发生。在我科,凡是使用中心静脉管进行化疗的患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静脉炎的病例。

但是PICC/CVC的留置,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精心的维护,也需要患者本人细心的保护,在置管期间,需要定时的更换贴膜和冲管,前者是为了保护穿刺点和周围的皮肤,使之处于无菌状态,避免感染,后者是为了保证管路的通畅,从而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PICC/CVC的确给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同时管路的维护也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因为管路的留置长达数月甚至一年多,穿刺点处需要定时更换贴膜,也就是说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需要一直有贴膜保护,贴膜在保护皮肤的同时,又对皮肤有一定的损害,例如有的患者会发生皮肤红肿、瘙痒,重者甚至发生感染,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以致于不得不拔除管路。

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贴膜的更换有一定的关系,如何才能减轻置管后的副作用?下面在贴膜的更换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发现,之所以有些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红肿,与操作者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系。护理人员在进行此项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消毒顺序为:首先,进行穿刺点消毒,应该用两根棉签蘸上安尔碘后在穿刺点停留片刻;其次,消毒导管部分,以穿刺点为起点,向外消毒,长度要超过贴膜覆盖部分的长度,至少三遍,消毒完毕,导管避免接触未消毒的皮肤;再次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周顺时针旋转消毒,消毒范围全面,不能留有空隙,面积超过贴膜的面积,至少三遍;最后消毒完毕,待干,正确使用3M贴膜覆盖。更换方法是:从包装袋内取出无菌透明膜,揭下底面衬纸,露出胶面,双手持两端,将胶面纵向贴到穿刺点皮肤及导管部分,贴膜豁口处露出导管,再用手掌按下,从中间向四周抹平,揭掉边框,再揭下备用的三条胶布,固定导管部分。最后标明日期时间。更换贴膜中注意事项:操作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消毒过程中,棉签应该沿一个方向进行,切忌来回消毒;消毒完毕待干过程中禁用手或其他物品扇动,以免破坏无菌状态。按着此更换贴膜的程序每三天更换一次,若出现贴膜松动,潮湿,随时更换。

若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应改用一次性料贴,或是无菌纱布,每日更换。消毒方法同上。

在三个月的临床试验中,针对二十三名留置中心静脉管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护理,其中十三名规定专人操作,严格遵循以上步骤,与其余十名没有严格按以上步骤进行操作的留置中心静脉管的患者比较,前者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没有出现红肿和感染,后者有三例出现周围皮肤红肿骚痒,给予每天更换一次性料贴。这充分说明了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必要性。

所以,在PICC和CVC的维护中,只要我们细致周到,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机会,减轻患者的痛苦,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1]王琳西,潘伯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临床护理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1):675.

[2]谭士君.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1-3.

猜你喜欢

贴膜红肿管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某贴膜机设计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