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011-04-01吴帅成秦倩倩谢闪闪张长帅付本懂韦旭斌申海清

动物医学进展 2011年7期
关键词:经络制剂兽医

吴帅成,宋 舟,张 翠,秦倩倩,谢闪闪,张长帅,付本懂,韦旭斌,申海清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经络穴位给药是指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药物作用于身体穴位,发挥药物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更好地调节机体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种给药途径。祖国医学对经络穴位给药的研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就有穴位贴敷给药的记载;清代农书《三农纪》记有猪的吊黄疗法——卡耳疗法;20世纪50年代,随着神经封闭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国针灸工作者开始将这种方法进行改良,发明了穴位注射疗法,并逐步在临床推广;20世纪60年代,我国针灸工作者在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穴位埋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结合现代药理学、现代制剂学、生物化学、经络理论以及针刺原理等对穴位给药的作用机制做出了大量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就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兽医临床常用经穴给药方式和给药穴位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作用机理

经络穴位给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体表穴位吸收药物,再通过经络运行使相关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口服时浓度更高的药物,并在药物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机体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在治疗理念上说就是同时发挥体表穴位刺激的外治作用和药物内部刺激的内治作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在治疗途径上说具有内外同治的新特性,即“针药结合,内外同治”,是对针灸学腧穴理论的新发展。中医理论认为,经络穴位给药疗法是将药物贴敷在体表或注入体表的特定部位,可以通过经络影响所属脏腑,激发和调节机体内在生理功能,起到治疗和增强机体功能的作用,即“激发精气”和调整阴阳,从而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现代研究证明,经络穴位作为给药途径,吸收药物,传递信息,产生治疗作用,这与经穴特殊的物质形态基础和理化特性有关。Zhu Zongxiang[1]、Kerdall等[2]在动物和人体上观察到穴位上有较多的肥大细胞、小淋巴管、毛细血管、微静脉、神经束、神经丛和游离神经末梢等结构。Groley T E[3]观察到穴位区真皮乳头是非穴位区的2倍,每个真皮乳头含有明显的毛细血管袢,袢外包有交感神经,认为穴位上高的电传导性可能与其含有交感神经的较密集的真皮乳头有关。徐宇瑾等[4]研究发现经络和穴位的表皮是丰富的缝隙连接,认为这是经络穴位通讯能力上明显高于临近表皮的原因。张维波等[5-6]通过对经脉流导率的测定、任脉组织液压波的传播和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经脉组织具有低流阻的特点,推断经脉是一种以连续液相为主的多孔介质通道,穴位注射的药物将可以通过这一液体通道快速的到达病患部位,并通过穴位注射药效学试验[7]进一步证明了循经低流阻点注射药物能够发挥快而强的药效。张维波[8]、温木生等[9]认为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药物离子的渗透、吸收、转运和扩散,使经穴具有特异的摄取药物的能力,穴位注射的药物可以通过这一液体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器官,发挥快速而强大的药理作用。

2 兽医临床常用经络穴位给药方式及其常用制剂特点

经络穴位给药有穴位注射、穴位埋植、穴位贴敷、穴位电离子导入等多种方式,其中以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多。

2.1 穴位埋植疗法

穴位埋植疗法是把药线埋植于穴位内,利用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和药物对穴位的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作用时间长,用药次数少的特点,与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皮下植入剂有着相同之处,因此发展前景可观。与口服给药比较,无首过效应,具有药效集中专一和副作用少的特点。与穴位注射相比,作用于穴位的时间更长、给药次数少,具有长效的优点。穴位埋植疗法虽然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10],但是由于其创面较大,易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感染[11],并且操作复杂,影响了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穴位埋植材料主要是羊肠线和生药。羊肠线主要用于外科缝合,并非特制的埋植专用线,刺激强度难以控制,经常导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和感染。含药羊肠线的制备主要采用浸泡的方法,根据所用浸泡液的不同主要分为酒精液浸泡、中药煎剂浸泡和注射液浸泡等,因此羊肠线的载药量难以控制,难以保证药物吸收后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真正起到“针药结合”的作用,而且经中药汤液或酒精液浸泡的羊肠线偶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穴位埋植生药,常常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不符合现代制剂要求。穴位埋植所用剂型和制剂工艺落后,使用不便,已严重限制了穴位埋植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2.2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与肌肉注射比较,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与穴位埋植疗法相比,操作简便。穴位注射疗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由于短期内不能重复注射,不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和多次给药的动物疾病的防治。

目前临床应用的穴位注射药物一般都是用于其他给药途径的药物,主要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中西药制剂,尚无专用穴位注射剂[1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剂要求刺激性愈小愈好,常加入镇痛剂,然而穴位注射制剂则要求具有适当的刺激性,以取得对穴位的最佳刺激作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制剂注入穴位后,常被穴位周围组织迅速吸收,不能达到长期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因此尚不能充分发挥穴位治疗的优势。

3 兽医临床常用给药穴位

经络穴位给药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已应用于治疗风湿病、猪瘟、猪气喘病、仔猪黄白痢等[13]。根据中医经络理论,穴位不同主治各异,针刺穴位的效应多因施治穴位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在给药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穴位注射,药物都表现出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不会因为穴位不同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但产生的药效反应强弱却有显著差别,只有当穴位主治作用和药物药理作用相一致时才显示最强的穴位疗效。因此,穴位给药要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要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争取使最佳适应症和最佳穴位配伍,将针、穴、药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1 后海穴

位于畜禽尾根与肛门间凹陷处,主要用于治疗畜禽痢疾、便秘、三脱症等。代军等[14]用仔猪后海穴注射病毒王、肌肉注射猪血和口服庆大霉素3种给药方式预防仔猪痢疾。结果表明,仔猪后海穴注射病毒王对仔猪黄痢、白痢的预防率高达96.7%,预防时间长达60 d~100 d,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均显著。许世东等[15]选通肠穴或后海穴注射30%安乃近30 mL,10%安钠咖20 mL,维生素B1注射液30 mL,治疗马属动物便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云仙等[16]从不同方法注射氟哌酸治疗仔猪黄白痢病,试验结果显示穴注法较肌注法和口服法总有效率分别高20.3%和38.7%;疗程分别少25.75和55.50 h;投药次数分别少3.00和5.12次。马文芝等[17]在奶牛分娩后2 h~8 h内,将肠线埋植于后海穴奶牛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提高数提高,乳房炎发病率降低,产孕间隔缩短。罗金印等[18]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经后海穴注射和臀部肌肉注射两种免疫途径免疫泌乳牛,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臀肌注苗组比对照组降低39.7%,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降低48.24%,后海穴位组比臀肌组发病率降低21.24%。奶产量臀肌组比对照组提高9.4%,后海穴位组比对照组提高10.7%。

3.2 百会穴

位于腰荐十字部接合处,有调诸经、通百脉、和营卫、健腰身、提高痛阈、增强免疫等作用,主要治腰胯风湿、腰胯闪伤、后躯瘫痪、二便不利等症,有“百会,治百病”之说。廖荣亮[19]以百会穴为主穴,邪气穴为配穴注射,结合使用中草药制剂八角枫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牛马的腰部及四肢风湿症39例,治愈32例,治愈率78.2%,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用药时间。陆钢[20]采用氨苄青霉素0.5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维生素B1注射液1 mL,维生素 B12注射液0.5 mL,安痛定注射液2 mL,混合后在百会、命门、悬枢穴分点各注射0.5 mL~1 mL,每周2次~3次。针药结合治疗犬膀胱麻痹18例,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何晓胜[21]百会穴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羊破伤风19例,除2例因延误治疗死亡外,其余17例全部治愈。陈发明等[22]报道选用长效抗菌剂如长效磺胺等在猪的百会,大椎穴各注射 2 mL~3 mL,每天 1次,连用2次~3次;同时内服牛黄解毒片,治疗8例猪脑膜炎型链球菌病,结果有效率达100%。柯国发[23]采用百会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治疗猪神经性瘫痪症35例,治愈率可达85%。

3.3 肺俞穴

位于髂肋肌沟中,左右各一,主治肺热、咳喘、感冒等。吕世红[24]行肺俞穴、苏气穴注射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30%安乃近,三里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樟脑磺胺钠注射液,治疗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68例,治愈 56例,好转 11例。庄元振[25]采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肺俞穴注射治疗牛异物性肺炎12例,全部治愈。王兆祥[26]用丁胺卡那霉素20万单位5支、盐酸异丙嗪200 mg,盐酸普鲁卡因10 mL,混合注射于肺俞穴,结合其他疗法,治疗马属动物慢性支气管炎12例,全部治愈。陈冬祥等[17]用鱼腥草注射液肺俞穴注射治疗猪气喘病157例,治愈143例,治愈率91.08%。王金鹏[28]报道,用新诺明、地塞米松肺俞穴注射治疗仔猪副伤寒186头,治愈率平均达81.7%,而肌肉注射治疗仔猪172头,治愈104头,治愈率仅为60.5%。

4 问题与展望

经络穴位给药疗法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发挥了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功能,是二者相互协同、相互激发和迭加的结果,即“针药结合,内外同治”,较单纯用药或针灸均有一定优势;另外,药物小剂量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使其直达病所,可产生相对较强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了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给药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抗药性的弊端,在现代给药途径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束缚其发展的瓶颈也日益突出:(1)缺乏适用于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剂型设计理论和质量评价方法。穴位埋植疗法所用剂型制剂工艺落后,制剂灭菌不严格,临床使用不方便;现有的注射剂质量标准适用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制剂,不适用于穴位注射制剂;中药作为经络穴位给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缓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理论和技术主要适用于成分单一的化学药物,因此可适用于中药单体成分或成分简单的有效部位,却并不适用于中医临床用药的主体——中药复方,直接照搬西药研究模式,难以实现产业化。(2)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基础研究薄弱。目前有关专家做出了不少试验研究,但都只是从某一侧面解释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作用机理,在经络实质、穴位生理结构特点、穴位给药效应机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还很少,不足以阐释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作用实质。

因此,在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研究中还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面向独具特色的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建立其独特的剂型设计理论和制剂质量评价方法。经络穴位给药新剂型要符合现代剂型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经络穴位给药的特点,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不能盲目求新。现在新型药物释放系统已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缓控释注射剂,已成为国际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崛起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发展,药剂科学家将材料科学家开发出来的许多性能良好的高分子辅料应用于医药领域,开发成载药缓释注射植入剂;同时也为我们研制新型穴位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借鉴缓控释注射剂的制剂理论,根据穴位埋植法和穴位注射疗法的特点,制备一种长效、可定位、使用方便的新型穴位注射植入剂。(2)需加强对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重视中医经络理论、经络穴位生理结构基础、穴位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神经药理学等,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对经络实质、穴位生理结构基础、穴位给药效应发生机制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争取早日阐明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作用机制。

[1]祝总骧.经络的生理和生物物理特性的形态学基础的研究[J].针制研究,1990,15(4):20.

[2]Kendall.针刺的科学基础(第一部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13(1):40.

[3]Groley TE.Histology of the acupuncture point[J].Am J Acupuncture,1991,19(3):247.

[4]徐宇瑾,樊景禹.大鼠体表经脉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形态计量学研究[J].中国针灸,1995(1):29-35.

[5]张维波,庄逢源,李宏.一种改进的 Guyton流导测定法及对动物经脉流导的测量[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7,16(4):199.

[6]张维波,李 宏,王援朝,等.大白鼠任脉组织液压波的传播与穴位注射机理[J].中国针灸,1998,18(1):60.

[7]谢衡辉,张维波,田宇瑛,等.任脉水分穴低流阻点注射速尿对急性水肿模型猪的利尿作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1):78-82.

[8]Zhang W B,Wu Q R,Tian Y Y,et al.The transportation of histamine along low hydraulic resistance channel and the change of micro-circu1ation observed by 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J].J Altern Comp lement Med,2004,10(6):1147-1148.

[9]温木生.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3,23(12):721-723.

[10]卢爱军,庞爱军.穴位埋入药线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展望[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19-1020.

[11]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12]陈佳娟,李剑勇,杨亚军,等.穴位注射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180-3182

[13]李新圃,罗金印,李宏胜.穴位注射的药效特点及机理探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4):25-27.

[14]代 军,田伟,彭 禹,等.后海穴药物注射预防仔猪黄痢、白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4):85-86.

[15]许世东,高克有,傅刚.水针疗法治马属动物便秘[J].中兽医学杂志,1998(4):17.

[16]马云仙,王凌黎,蒋爱平.后海穴注射氟哌酸治疗仔猪黄白痢病效果观察[J].中国猪业,2008(1):42-43

[17]马文芝,周淑云,刘永备等.后海穴埋线预防奶牛产后生殖器官和乳腺疾病[J].天津畜牧兽医,1996,13(2):26-28.

[18]罗金印,郁杰,李宏胜,等.穴位与常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临床免疫比较[J].中兽医学杂志,2003(4):7-8.

[19]廖荣亮.百会穴注射治疗牛马风湿症[J].中兽医学杂志,1999(3):12-13.

[20]陆 钢.针刺结合士的宁注射治疗犬膀胱麻痹[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4):32.

[21]何晓胜.百会穴注射抗毒素治疗羊破伤风[J].河南畜牧兽医,2006,27(5):51.

[22]陈发明.百会穴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2):44-45.

[23]柯国发.百会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治疗猪神经性瘫痪症[J].湖北农业科学,2009(10):32.

[24]吕世红.水针疗法治疗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1(5):26-27.

[25]庄元振.肺俞穴药物注射治疗牛异物性肺炎效果好[J].山东畜牧兽医,1997(1):47-48.

[26]王兆祥.穴位注射治疗马属动物慢性支气管炎[J].甘肃畜牧兽医,2009(4):30-31.

[27]陈冬祥,谢才娟.肺俞穴注射鱼腥草液治疗猎喘气病[J].中兽医学杂志,2005(3):33-34.

[28]王金鹏.肺俞穴治疗仔猪副伤寒病[J].畜牧兽医杂志,1997,16(4):31-32.

猜你喜欢

经络制剂兽医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兽医改行搞发明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兽医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动物园兽医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