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英语汉译之"难"与"切"

2011-04-01智,许

关键词:汉译译者原文

孙 智,许 琳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为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大环境,我国对科技英语及其翻译的需求与日俱增.科技英语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用其客观表达科技的实质,叙述客观真理,描述一个过程、特点或功能,因而它具有与自己相应的语体特点.鉴于这个特殊性,科技英语的汉译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及颇具争议的翻译策略和标准.

一、科技英语汉译之"难"

科技英语由于其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也由于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其在许多方面有别于日常英语、文学英语等语体.这些特点同时带来了相对于其他英语语体的汉译处理所不同的难点,这些"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专业知识要求高

科技翻译的客体是科学技术文本,而科学技术是用来分析、研究、揭示自然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运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中,以此来指导生产,提高生产的水平.从科技文体的范畴来看,科技文体可以泛指一切论及或谈及科学和技术的书面语和口语,包括:(1)科技著述、科技论文和报告、实验报告和方案;(2)各类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3)科技实用手册(包括仪器、仪表、机械、工具等)的结构描述和操作规程;(4)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谈、会议、交谈的用语;(5)有关科技的影片、录像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等.从科技领域涵盖面来看,它可以涉及物理学、数学、化学、机械、冶金、矿业、电气、电子、自动化、能源、气象、环保、生物学、天文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科技管理等学科、专业和行业,不但覆盖的专业领域宽广,而且大多具有相当的深度.

2.词汇构成复杂多样

(1)专业术语多.专业术语指某一学科领域所特有或专用的语汇,其词义常不为专业外读者所明白,如cryogenics(低温学)、norepinephrine(新肾上腺素)等.(2)词形较长,大多含有源于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的词根、词缀.这类词语的语义范围较为狭窄,意义较为明确固定,符合科技英语准确明晰的要求,如nucleonics(核子学)、semisomnus(半昏迷)等. (3)常用词汇专用化较多.指的是那些相当数量的词汇本属于普通常用词汇,而用在不同学科中意义有所不同.例如:cat在科技英语中意为"吊锚,履带式拖拉机",cap意为"轴承盖,罩壳"等.放在句子中,如果有些词仅按普通英语去翻译就会闹出笑话.(4)同一词语专业化词义多.在科技英语当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如"resistance"一词在力学中指"阻力",在电学中又作"电阻"解,在机械学中却意为"耐受性、强度". (5)构词法运用广泛.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构词方法创造出一些复合词来表示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以扩充其词汇量,其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是远非其他语体所能及的,构词法如合成法、混成法、词缀法、缩略法等都有运用.如运用合成法的 radiophotography(无线电传真)、anti-armored fighting vehicle missile(反装甲车导弹)等;采用混成法的如copytron (copy+electron,电子复写)、telex(teleprinter+exchange,电传)等;利用词缀构成新词的如semidiameter(半径)、microcomputer(微机)等;为使用便利和节省时间,运用缩略法的如AC(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cpd(compound化合物)等.

3.英语理解难

翻译不是单方面的,它需要以理解原文为前提,进行科技英语翻译更是如此.科技英语中涉及的重点与难点覆盖面很广,如句型、被动语态、时态、虚拟语气、后置修饰语、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强调句、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倒装等.其中有一些词法、句法在科技英语中又与普通英语不同,这就构成了理解上的难度.

词法上,科技英语中广泛采用名词连用形式,即名词中心词前有许多不变形态的名词,充当前置形容词修饰语.其中并列式名词连用如hand screen print(手工筛网印花),其中心词前的形容词化名词无修饰关系,并列修饰中心词;递进式的如water pump valve(水泵筏),其中前一个名词修饰后一个名词,而形成递加层次;意群组合式如 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er(多波段多分点分配服务),其中心词之前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显然,这种名词连用可简化语言结构,是科技英语这种语体所需要的,但译者在理解上就要分清其名词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否则理解错误就会带来翻译上的不当.

另外,科技英语的一些句法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文章的理解,如广泛使用长句.由于科技英语所要描写的是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现象,因此常常需要表达多重密切相关的关系,无论是定义、定理,还是过程介绍都要严谨、精确,所以科技英语中长句的运用就较多.在这些长句当中,常常是一个主句带若干个从句,从句带短语,短语带从句,从句套从句,互相依托,互相制约,其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读起来或译起来颇费脑筋.例如:This chapter shall attempt to look at some aspects of controller synthesis for the multivariable servomechanism problem when the plant to be controlled is subject to uncertainty-in this case,a controller is to be found so that satisfactory regulation/tracking occur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parameters of the plant may be allowed to vary(by arbitrary large amounts),subject only to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esultant perturbed system remains stable.(译文:本篇将致力于探讨在待检对象易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仅仅服从受扰动的系统最终保持稳定,这一条件之下的多变量随动系统中控制器综合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在这种场合,尽管受控对象的参数允许发生变化(变化可以任意大),而控制器必须具有令人满意的调节和跟随性能.)该句长达几行,其中从句与从句层层迭套,一环扣一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长句.该句尽管较特殊,但在科技英语中却是常见的.由此可见,要想处理好科技英语的汉译,其原文的理解是首先要攻克的一道难关.

4.汉语表达难

在读懂原文之后,译者还要用地道的、规范的汉语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译者又要具有一定的汉语修养,但这还不足以翻译出合格的译文.科技文章是反映客观事实的,文中不能掺杂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不能带个人感情色彩,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必须客观、准确.这既是科技文章的特征,也是对科技文章作者的基本要求.在修辞手段上,科技文章文风质朴、描述准确,不像文学文体那样富于美学修辞手段和艺术色彩.基于这一特点,译者在汉译时只具有良好的汉语功底是不够的,还要照顾到科技英语的这种修辞特点.译者一定要客观地将原文译出,风格完全不同于文学文体,真正做到翻译的"信、达".但对于科技文体的原有风格在翻译中的保持与再现还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过分追求"信"则可能会使原本乏味的科技文章翻译得"无味";反之,如果按照普通英语文体去翻译,很可能会使译文与原文大相径庭,从而变得"面目全非",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华、内容虚饰之感.可见,科技英语汉译较其他语体而言,在语言表达上有更多的方面需要斟酌.

除上述一些难点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势必会给科技英语带来一些新变化,如科技英语中大量新词的出现,无论是给英语学习者还是译者都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

二、科技英语汉译之"切"

综上所述,科技英语汉译之难表现种种,其中难免包括对汉译带来束缚的科技英语总体风貌特征,即着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同时避免行文晦涩,作者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科技英语总是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科技英语结构力求平易和精确,因此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讥讽、反诘、双关及押韵等修辞手段.这就对科技英语汉译标准带来了疑问:是否汉译也要完全遵从原文的文体风貌,汉译中少用或不用修辞手法呢?

翻译的历史渊源流长,迄今已有2000多年.在中国翻译史上影响最深刻的是19世纪末的著名翻译家严复,他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信"是指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达"指的是译文通顺, "雅"则指译文文雅.所谓"雅",反映在汉译上就要采用风格各异的修辞手法,而这就似乎与科技英语风格相悖.后来刘重德又提出了"信、达、切"这一标准,"切"即指最佳地切合原文独特的风格."切"译的原则适合于科技翻译,同样是衡量科技译文优劣的准绳和尺度.那么究竟怎样把握科技英语汉译这个"切"字标准呢?笔者认为,其实就是根据科技英语特点在汉译中适度、谨慎求"雅"的意思.汉语毕竟是世界上最能营造意境的一种语言.让汉语比英语原文更有韵味、更富形象、更引人注目,并非不可能之事.而科技英语汉译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表达风采别具一格,甚至令原文逊色.但这放在科技英语汉译中就要慎之又慎,同时,要真正达到这个"切"也是难上加难.

赵祖谟在《小说创作隐性逻辑》里曾指出:"无论文学家还是科学家,其思维都离不开感情、形象、理性,这一点当前已形成共识.科学家是人,而人不可能无情.但科学家之情推动他力求客观地、冷静地做出判断、推理,科学家以抽象的论证为指归."确实如此,小说家善用"情"但不能无"理",科学家重剖"理"但也可用"情"来系.赵先生这里所说的"理"即是逻辑,"情"即是修辞.那么谈到修辞是否就与科技英语相悖了呢?其实修辞也有不同,有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美学修辞)意指在把握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偏重于语言表达的生动、活泼、优雅、感染力,从而取得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效果;消极修辞(交际修辞)意指在总体上注重逻辑思维,其重点在于使语言表达简明、流畅、准确,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科技文章应以交际修辞为主.鉴于此,科技英语的译者就不应驻足于科技英语的原貌,一心攻克上述"难关"而不肯有一丝动"情"了."切"在科技英语汉译中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达成.

1.斟词酌句,注意搭配

同一个英语词,翻译成汉语要视其搭配来译,不同的搭配汉译处理要恰当.例如:Long wires have more resistance than short wires,and small wires have more resistance than large ones.(译文:长导线比短导线的阻力大,细导线比粗导线的电阻大.)此处如果按small,large常用的"小"和"大"来译,则不符合汉语的规范化搭配习惯.另外,除了考虑搭配,英语原文中的一些词汉译时,还要放在句子中反复斟酌,取其最佳.例如:The KODAK fiche reader 321A is easy to operate,versatile,compact and has a pleasing modern design.(译文:柯达321A型缩微胶片阅读器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结构紧凑,造型美观.)此句中四个并列谓语全部采用四字结构的主谓短语,结构严整,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可见译者翻译时在其选词及美感上下了很大工夫.

2.用词生动,逼真形象

汉译时如果用词生动、逼真,那么其效果会不用比喻却胜似比喻,不用夸张却胜似夸张.例如:The solar wind grossly distorts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dragging it out to a long tail.(译文:太阳风使地球磁场形状发生很大的变化,将它向外拉牵,扯出一条长尾.)译文中这个"扯"字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一种一幅图画展现眼前的效果,极为形象、逼真.再如: Thus,different magnitudes of injury may trigger divergent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ultimately lead to calpain and/or caspase-3 mediated cell death.(译文:因此,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触发各自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并最终导致calpain和/或caspase-3介导的细胞死亡.)divergent通常指"分歧的,分叉的",这里引申译为"各自不同的",形象地、更加具体地表现了信号传导从某一反应点开始向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

3.巧用成语,简化结构

成语是我国历史与艺术的积淀,是汉语的精华,汉译中如能巧妙运用成语,既能简化结构,又能达成美感,科技英语汉译也是如此.例如:PASCAL is a well-designed language,simple yet sufficient for nonreal-time applications,and deserving its current popularity on microcomputers.(译文:PASCAL是一种设计完美的语言,对于非实时应用来说,既简洁又有效,微机中广泛使用就理所当然了.)再如:The nonstick frying pan may be obvious with hindsight.(译文:不粘锅的原理事后人们恍然大悟.)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科技英语汉译中恰当运用成语,则既可节省用词,又可起到修辞的作用.

4.综合技巧,有的放矢

科技英语的汉译有一些大家公认的技巧可运用,如增译、减译、重复等,那么要达到科技英语汉译的"切",就可有的放矢地巧用一些技巧.

就增译法来看,(1)从表达效果上可为加重语气而增词,如She would not possibly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 alone.(译文:她无论如何不会单独完成那个实验.)(2)可为增加句式的平衡美感而增词,如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译文:月球完全是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 (3)可为呈现原文含蓄逻辑关系而增词,如 This model mustnotbe oversimplified,or conclusions drawn from it will not be valid in the real world.The model should not be so complex as to complicate unnecessarily the analysis.(译文:这一模型不能过于简单,否则由此得出的结论就不能有效反映客观世界.不过也不能太复杂,那样会毫无必要地使分析工作复杂化.)

减译法的运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科技英语汉译的"切":(1)为避免"翻译味"太浓而减词,如The instrument must be so carefully designed as to block any short circuit,the greatest hazard to the continuing of service.(译文1:仪表设计应达到如此精心之程度,从而避免对连续运行危害最大的一切短路事故.译文2:仪表应精心设计,以防短路,因为短路对连续运行危害最大.)试比较这两种译文,很明显译文1是为了呼应原句中的结构so...as...而翻译的,所以有很浓的"翻译味";译文2却避免了这一点,从而使译文简洁.此例可使译者认识到,对一些英语句式的呼应连接成分,如 so...that..., such...that...,so as to,so far as to,to the extent of等,汉译时如果一味拘泥于原文形式,就会使译文过于生硬而造成很重的"翻译味",而这时采用减译法可适度避免该现象.(2)为使翻译精炼而减词,如 The charged capacitor behaves as a secondary battery. (译文:充了电的电容器,就像一个蓄电池一样.)

重复法也可为科技英语汉译增加"切"意. (1)重复的采用如两字复迭、四字重叠等可大大增强语言效果.如Atoms are much too small to be seen even through the most powerful microscope.(译文:原子太小太小,即使用最大倍数的显微镜也看不见.) (2)重复的使用也可表达强势语气.如The chief effects of electric currents are the magnetic,heating and chemical effects.(译文:电流的主要效应是磁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

5.汉语行文,灵活句式

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行文习惯,科技英语汉译也需要行文上的"再创造",虽不至于完全脱胎换骨,但也要力求语言表达的简练、自然和亲切.如 This possibility was supported to a limited extent in the tests.(译文1:在实验中,这一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支持了.译文2: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种可能性.)显然,译文1按照原文的行文习惯保留了被动语态,结果译出来的句子很生硬;译文2则完全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句子既简练又灵活.

三、结 语

任何一种文体的语言特征都不是绝对的,要想让译文既忠实又通顺,还要让读者便于理解且乐于接受和欣赏,译者不能不在表达的艺术性上下工夫.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门艺术.科技英语的汉译对于译者的要求除学问精深、知识广博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的"情怀".译者有了这种情怀,科技英语汉译也会带上汉语艺术的光环,汉语的美也可在科技中绽放.尤其是在机译泛滥的今天,这种"情怀"是科技英语汉译"难"中求"切"的窍门,也是科技英语汉译译者要达到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境界.

[1]田 华.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之"雅"[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255.

[2]安新奎.论"信、达、雅"与科技翻译[J].外语教学,2006 (4):60-63.

[3]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戴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汉译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语否定词的分析与汉译
让句子动起来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尝粪忧心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