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生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04-01万福祥袁尚勇孙治平张锋
万福祥 袁尚勇 孙治平 张锋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湖北省政府2010年9月召开了全省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通知》。这是推动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也为湖北省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湖北广泛利用不适宜种粮的低洼土地种植水生蔬菜,利用老化的鱼塘种植莲藕,在适宜种粮的区域推广藕—稻、水稻—荸荠轮作等种植模式,确保了水生蔬菜产业发展不与粮油生产争地,在全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水生蔬菜逐步发展成为带动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湖北低洼湖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湖北水生蔬菜基地、科研、加工和市场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水生蔬菜属于湖北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水生蔬菜产业有利于湖北在全国新一轮蔬菜产业竞争中,充分发挥水生蔬菜产业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促进农业增效;有利于调整蔬菜品种结构,突出水生蔬菜营养保健的特性,丰富城乡居民餐桌;有利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低洼湖区农民致富奔小康。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湖北水生蔬菜栽培面积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2010年,湖北水生蔬菜种植面积92 046 hm2,占全省蔬菜总种植面积的8%左右,产量近220万t,产值近50亿元,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7.3%。
1.2 产业发展优势
①自然条件优越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长江、汉江横贯全省,其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平原湖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0%,水域面积133.4万多 hm2,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日照时数1 200~2 200 h,全年无霜期230~300天,年平均降雨量750~1 600 mm,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水生蔬菜产业的自然条件。
②品种资源丰富 湖北是莲藕、茭白、芡实、菱角等重要水生蔬菜的起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生蔬菜的重要产地。据文字记载,湖北种植水生蔬菜的历史有2 300多年。湖北湖泊众多,水深适宜,广泛种植的水生蔬菜有20多种,涵盖了全国所有的水生蔬菜种植种类,主要包括莲藕、茭白、芋头、慈姑、荸荠、莼菜、菱角、豆瓣菜、水芹、蒲菜、蕹菜、芡实12个种类,其中莲藕、芋头、茭白、荸荠、豆瓣菜5个主栽种类的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生蔬菜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③科研全国领先 湖北水生蔬菜科研实力雄厚,除在武汉设立了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国家蔬菜工程中心水生蔬菜部、中国荷花中心外,湖北省水生蔬菜研究所(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还充分利用各自的学科和研究优势,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水生蔬菜重大科研项目,使湖北水生蔬菜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并形成了一支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中试与转化、社会服务一条龙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特别是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其规模为亚洲最大,搜集保存了13类近1 700余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所选育品种推广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160多个县市,累计推广面积133.33万hm2,其中鄂莲系列莲藕已成为国内莲藕主栽品种,其产量比传统品种高30%~50%。
④特色效益明显 2003年以来,在蔬菜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湖北重点建设完善了蔡甸、江夏、汉川、云梦、团风等武汉周边县市和洪湖、监利、潜江等江汉平原腹地的水生蔬菜示范基地,有效改善和提高了生产条件。各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结构明显、品种多样、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如武汉地区的2万hm2莲藕基地、孝感地区的2万hm2莲藕基地、江夏—嘉鱼—赤壁一线的6 667 hm2子莲基地、团风的2 000 hm2荸荠基地、利川的333 hm2高山莼菜基地等。一些主产区生产的特色水生蔬菜还成功申请并获批绿色食品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利川莼菜、蔡甸莲藕、巴河莲藕、团风荸荠等。各地创造和优化了一批高效种植模式,如地膜莲藕、鱼塘种藕、双季藕、藕带—莲籽(莲藕)、莲藕—水稻、莲藕(水稻)—荸荠等,成带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一方特色,带动外销、加工和出口创汇,尤其是在不利用设施栽培莲藕的情况下,实现了莲藕周年生产供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⑤产业化发展迅速 近年来,湖北培植了武汉世林福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洪湖市五湖水产品有限公司、湖北万荷堂莲业发展有限公司、汉川市庆华藕业有限公司、利川市天佛食品有限公司等水生蔬菜龙头企业,开发了保鲜藕、盐渍藕、莲藕蜜饯、速冻藕片、藕汁饮料、荷叶茶、藕粉、藕带罐头、莲藕面条、保鲜莲籽、干通心莲、保鲜芋头、速冻芋头、马蹄汁等系列产品,产品出口到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水生蔬菜产后加工产业,加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形成了企业带基地,企业连市场的良好发展局面,延长和拓宽了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1.3 存在的问题
①规模化种植种类单一 湖北除莲藕种植面积较大以外,其他水生蔬菜种植面积都不大,全省荸荠的种植面积在3 333.3 hm2左右,莼菜的种植面积不到3 333.3 hm2,菱角、芡实、豆瓣菜等都是零星种植,水芹主要靠野生栽培,茭白、芋头等栽培规模小,主要从浙江、安徽、广西等地调入。
②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 湖北大部分水生蔬菜种植于沿湖和低水田地区,沟、渠、路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生产管理粗放,种植较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缓慢;有些地方的灌溉用水受到污染,激素、农药和化肥施用不合理,导致水生蔬菜产品检测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水生蔬菜标准化生产难以全面实施,进展缓慢。
③科技跟进机制滞后 水生蔬菜种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精细生产,目前全省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快,科技普及程度不高,相关科研部门没有及时跟进。湖北水生蔬菜生产中遇到许多问题,如芋头、荸荠、莼菜等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主要依赖自然变异,品种更新速度缓慢;莲藕、荸荠、慈姑等栽培深度一般在10~40 cm,人工采挖费时费工;还有贮运保鲜技术、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落后,需要科研部门协同攻关。
④产业化程度不高 一是规模化的保鲜加工企业少,对湖北水生蔬菜产业的带动力弱;二是虽然保鲜加工产品种类多,但是加工水平较低,主要集中于莲藕的整理包装、腌制、速冻等粗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名优拳头产品少,加工水平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三是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
⑤有效扶持力度不够 湖北水生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水生蔬菜基地标准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采后保鲜加工技术的研发,龙头企业的培植等缺乏政策和资金投入支撑,直接影响了湖北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2 “十二五”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贯彻2011年6月胡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农业强省的指示精神,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转变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湖北省的自然优势,挖掘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水生蔬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2.2 发展目标
创建一批水生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培植一批水生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批水生蔬菜知名品牌。到2015年,全省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产量达到380万t,产值达到80亿元,水生蔬菜种植、加工等整条产业链的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依靠水生蔬菜种植创造纯收入最低达100元。
3 区域布局
3.1 武汉市周边区域
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孝南、汉川、云梦等县市,主要种植莲藕、水芹、豆瓣菜等水生蔬菜,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46 690 hm2,预计产量130万t,预计产值28亿元。
3.2 长江沿线区域
①黄冈、鄂州、洪湖、仙桃、监利等县市,主要种植莲藕、子莲、茭白、荸荠等水生蔬菜,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40 020 hm2,预计产量115万t,预计产值25亿元。
②荆州、荆门等市,主要种植莲藕、芡实等水生蔬菜,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33 350 hm2,预计产量100万t,预计产值20亿元。
3.3 山丘特色区域
恩施、十堰等市,主要种植莲藕、芋头、莼菜等品种,至2010年面积达到13 333 hm2,预计产量35万t,预计产值7亿元。
4 工作重点及对策
4.1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以省级蔬菜生产建设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种子和农田水利建设、沃土、植保工程、标准园建设等项目资金,用于水生蔬菜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综合素质和总体效益。同时,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水生蔬菜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4.2 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调整水生蔬菜种植品种结构,以莲藕、茭白、芋头生产为主线,增加水芹、荸荠、菱角、莼菜、蕹菜、豆瓣菜、芡实等种类,重点发展连片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形成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多种水生蔬菜并进发展的局面。实行区域化布局,在符合水生蔬菜生长环境、能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进规模化生产的县市,创建一批水生蔬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如蔡甸、东西湖、汉南、汉川、孝南等地重点发展莲藕生产,鄂州、江夏重点发展茭白生产,团风、沙洋重点发展荸荠生产,荆州、荆门重点发展芋头、芡实生产,利川重点发展莼菜生产,武汉周边地区重点发展水芹、豆瓣菜等新型水生蔬菜生产。
4.3 加快科技创新进程,强化科技支撑
成立湖北省水生蔬菜科学研究所,提升湖北水生蔬菜的研究级别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湖北水生蔬菜在全国的地位。组建湖北省水生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在水生蔬菜主产区建立10个良繁和核心示范基地,及时为农民提供最新、最优的品种和技术。培育水生蔬菜新品种,在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的同时,加强煨汤、炒食、藕带、制粉、莲籽等专用型莲藕品种的选育。加大集成和创新栽培模式,研究专用肥、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莲藕省力化生产栽培技术,解决莲藕采挖劳动强度大、新一代采挖人员逐渐减少的问题。
4.4 创建水生蔬菜标准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学习借鉴江西广昌的成功经验,以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为示范点,积极开展水生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提高湖北省水生蔬菜的品质,提升其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整治基地周边生态环境,防止工业废水污染,为水生蔬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沟、渠、路等设施的建设,确保能排能灌,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指导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强农民生产技术的培训,推广水生蔬菜绿色防治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技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切实保障水生蔬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4.5 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湖北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培植一批水生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批水生蔬菜知名品牌。重点扶持武汉世林福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莲莲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洪湖市五湖水产品有限公司、湖北万荷堂莲业发展有限公司、汉川市庆华藕业有限公司、利川市天佛食品有限公司等水生蔬菜龙头企业;同时采取项目支持、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深加工的水生蔬菜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水生蔬菜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加快水生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进程。大力推动水生蔬菜采后处理及产品贮运冷链系统建设,发展莲藕、莲籽、茭白、芋头、荸荠等保鲜加工产品,形成水生蔬菜产、供、销、加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
经过3~5年的发展,让湖北水生蔬菜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真正实现李鸿忠书记提出的把湖北建设成全国优质的菜篮子和菜园子基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