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2011-04-01雷光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办公室河南鹤壁458030
雷光明 孙 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办公室,河南 鹤壁 458030)
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是判断体内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2〕,而高血压、高血糖、高总TC、高甘油三酯等能促进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3〕。关于脉压差(P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大量文献报道〔4〕,但关于PP与眼底动脉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拟测定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体质量指数(BMⅠ)、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探讨其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间住院高血压患者15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5〕。其中男 73例,女 77例,年龄 69~87〔平均 (70.02±8.22)〕岁。所有患者均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和血生化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脑卒中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另选择同时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自愿接受各项检测。两类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 眼底动脉检查暗室中进行。采用Scheie分类及Ⅳ度分类法,将老年人眼底退行性动脉硬化分为以下四类:Ⅰ°,小动脉变细且管径大小不一、反光带增宽,小动静脉交叉处无明显压迫征,动脉下方动脉接触部有轻度混浊现象,稍凹陷;Ⅱ°,动脉反光带变宽,外观呈铜丝样,2,3级分支动静脉交叉有压迫征,动脉下方静脉被遮蔽,两端静脉呈“S”,“Z”字形移位或呈笔尖样变细,静脉血管接触动脉壁部,无隐蔽杜绝现象;Ⅲ°,交叉部静脉血管隐蔽杜绝,达不到动脉壁;Ⅳ°,动脉呈银丝样,且比Ⅲ°更明显,且伴有视网膜水肿、棉绒斑及片状出血。TG和TC的测量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进行。
1.3 判断标准 将肱动脉血压SBP>139 mmHg和(或)DBP>89 mmHg定为高血压;肱动脉血压 SBP<100 mmHg和DBP<60 mmHg为低血压;空腹血糖>6.1 mmol/L为高血糖;TC>5.9 mmol/L为高TC;TG>1.71 mmol/L为高甘油三酯〔6〕。
2 结果
2.1 各组观察指标的检测结果 Ⅱ、Ⅲ、Ⅳ组SBP、DBP、PP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组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
2.2 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分级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与血压呈正相关(r=0.236)。
表1 各组观察指标的比较(±s)
表1 各组观察指标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组别 n BMⅠ(kg/m2)SBP(mmHg)DBP(mmHg)PP(mmHg)TG(mmol/L)TC(mmol/L)眼底动脉硬化积分脑动脉造影阳性(n)对照组 100 24.18±3.02 131.92±2.04 80.93±1.38 51.00±1.66 1.53±0.92 4.93±0.73 2.01±0.15 2高血压组Ⅰ°38 24.30±2.86 138.73±2.381)83.94±1.491)55.79±1.091) 1.52±0.81 5.03±0.92 4.83±0.731) 382)Ⅱ°52 24.82±1.02 142.43±2.171)84.43±1.391)58.43±1.981) 1.46±0.84 5.21±0.48 4.92±0.281) 462)Ⅲ°39 24.37±1.35 147.35±2.321)86.02±1.741)59.85±1.851) 1.48±0.66 5.64±0.39 6.09±0.751) 322)Ⅳ°21 24.94±1.37 148.53±2.931)85.68±1.321)59.26±1.931) 1.49±0.54 5.84±0.43 6.52±0.681) 211)
3 讨论
动脉病变是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也是高血压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机制。而眼底视网膜动脉是人体唯一可无创肉眼观察的动脉,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可以反映高血压各期改变,对判断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有较高价值。高血压发病时限越长,眼底改变阳性率越高,而且高血压程度越重,眼底改变也越严重〔7〕。眼底血管的改变早期往往是正常的,随着病情的演变,眼底血管就会逐渐发生一系列血管管径和管壁的改变,以致形成动脉硬化和相应视网膜病变〔8〕。脉压是反映大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其为独立引起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9〕,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和DBP,能反映并精确评价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
本实验结果提示SBP和PP与眼底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脂含量密切相关,提示该标准诊断的眼底动脉硬化者不能作为粥样动脉硬化的参考指标。对于有高脂血症,同时伴有高血压的眼底动脉硬化者,其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高血压上。在治疗高血压时,要及时检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并给予适宜治疗,在降低SBP、DBP的同时,更要注意缩小PP,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 黄克钧,李牧蔚,高传玉,等.冠状动脉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J〕.临床荟萃,2005;20(3):137-9.
2 Wong TY.Ⅰs retinal photography useful in the measurement of stork risk〔J〕.Lancet Neurol,2004;3(3):179-83.
3 王开军.血清糖化蛋白及NO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2;25(4):30-1.
4 Domanski M,Norman J,Wolz M,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using pulse pressure in the first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Hypertension,2001;38(4):793.
5 丛 波,邓文华,潘延飞,等.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7;8(2):21-2.
6 叶文博,孟 涛,罗永婷,等.高血压对中老年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6):83-7.
7 黄建华,朱良勇.高血压病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211-3.
8 黄中宁,黄杜茹,尹东明,等.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1):35-9.
9 张慧芳,佟淑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