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用失误

2011-03-3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守时跨文化交际

李 莉

(山西医科大学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1)

中西方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用失误

李 莉

(山西医科大学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01)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时间观;时间取向;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交际中,只有35%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因此,了解不同文化在非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有关时间的使用、代表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差异最大、最能导致交际失败的误区。[1](P73)

任何交际活动,不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和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观念的不同,同样区分着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的尴尬场面,部分是因为时间观念的差异导致的,这是因为时间观念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人们容易把自己的时间观念视为理所当然,在交际过程中对时间取向的把握处于无意识之中,给交际带来困难。[2]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本文比较了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并且对中西方不同时间取向形成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为学习者们在实际交际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技巧。

一、中西方时间取向对比

(一)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时间取向

人类的时间取向分为三种,一是过去取向(past-orientation),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二是现在取向(present-orientation),通常注重短期和眼前;三是未来取向(future-orientation),强调长期和变化。[3](P53)

过去时间取向主要存在于高度重视传统的文化里。在这种时间取向的文化中,人们通常假定生命是遵从由传统或上帝的意志预先注定轨道的。他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尊重老师,重视年龄和经验,因为这些方面都和过去有关。过去取向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人们对未来不太感兴趣,除非是很遥远的或理想的未来。人们做事情通常要考虑这个事情过去有没有人做过,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什么失败的教训应当吸取,因此循规蹈矩已成为一种社会规范。

现在时间取向的人们不太关心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和将来可能要发生的事。人们认为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倾向于只争朝夕的生活,几乎不作明天的打算。现在取向的人们通常只注重短期和眼前。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就属于现在时间取向的文化。他们认为将来的事是属于真主的,不为凡人所掌控,任何妄图预测未来的人都有些精神不正常,因为只有真主才知道未来的事情,凡人即使只是谈论未来的事也算是过于放肆。因此,阿拉伯人在时间观念上是现在取向,不会对无关问题对未来的事进行预测。菲律宾、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及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的文化也是属于现在时间取向。这些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种对时间有些满不在乎的作风常使人产生误解,把它看作是懒惰效率不高的表现。

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很注重变化。在这种时间取向的社会里,变化通常被认为是必要和有益的,而过去则是过时的,应当被抛弃。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认为这种时间取向存在于美国社会。在美国,新产品的种类和包装层出不穷,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顾客。而在过去取向的中国社会里,人们通常更相信老品牌和老字号。

(二)霍尔的文化行为构成——多维度时间取向和单维度时间取向

多维度时间取向和单维度时间取向与一个人的时间结构有关。单维度时间指一次只做一件事,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地做事,不同的任务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去完成。瑞士、德国以及美国的大部分地方都属于单时间取向(monochronic)文化。在这些地方,人们把时间看做一种商品。他们会去节省、填充、投资甚至是浪费时间。时间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种实际而可触摸的东西。时间是线形的,它像一根线一样从过去延伸而来,通过现在伸向未来。例如,人们可以说“没有时间”去见某人。多维度时间取向则相反:由于人的高度参与,许多任务被同时完成,这也就意味着,与坚持计划相比,人们更注重与他人的关系。拉丁美洲、中东阿拉伯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这种文化。对这些人而言,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不被视作一种资源,而是被比做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

Hall &Hall把我们谈论的某些维度看做是相互关联的。在他们的研究中,多维度时间取向与低语境和允许生活区分的空间设计密切相关。除了上述维度外,Hall &Hall还提到了其他几个同样值得关注的概念。如,应该在多长时间以前通知开会,在守时方面如何做才恰当,在一个系统内信息流动的速度有多快,这种流动是朝向一个按等级划分的系统(上/下)还是像因特网一样朝各个方向流动。

在同其他文化接触时,Hall &Hall建议他们的目标群体——美国商人意识到文化差异,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应适应目的文化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Hall &Hall描绘了不同文化的概念,主要指出了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经历的重要差异。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批评。起初Hall &Hall把他们的维度设计成彼此独立的部分,但又把它们发展成最终只是一维的一种文化模式,但是他们对这些文化特征背后的原因,如文化是如何发展的(文化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以及个体在跨文化背景下如何处理自身的文化背景方面所谈甚少。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定义

语用失误是Thomas在1980年第一次提出的,主要指由于不能理解说话内容而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只要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跨文化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性质,Thomas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语用失误,二是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是由语言本身引起的,意思是表达了不是由意愿传达的言外之外的话语。语言语用失误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者附加在语言上的语用意义完全不同于使用目的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换言之,即二语习得者不懂正确的英语表达方法,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

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二语习得者未能完成交际场所所要求的言语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不足导致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失误常常是由于不了解或不注意文化间的差异,用不同的社交准则去理解交际情景和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而出现判断失误。

(三)中西时间观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在交际中出现的比例还是比较多的。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也是表达和反映不同文化的中介,因此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例如:中西方时间取向上的差异可以从人们对“老”(old)的态度上加以认识。美国人对变老的态度是否定的,相当消极。在英语中,“old”(老)被赋予了某种否定的语义,非要用“old”的时候,西方人会用一些委婉语来代替,如“elder”、“senior”、“veteran”、“aged”等。中国文化对“老”的重视和尊敬与美国社会对“old”的歧视和惧怕形成鲜明对比,例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老马识途”等。因为中国属于过去时间取向,在娱乐爱好方面,中国人对过去灿烂的历史文化非常向往,这就使得一些历史剧很受欢迎,有的甚至被不断地翻拍,如《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迎合了中国观众过去取向的心理时间观。类似的,美国人的未来取向也体现在他们大量的科幻作品上,如《星球大战》(Star Wars)、《未来水世界》(The Future Water World)、《异形人》(Alien)等。

社交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不了解对方与时间观念相关的社会活动文化背景而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现象时时发生。对时间的掌握不仅在全世界不一样,即使在美国各地也是各不相同的。守时是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时间有关的误解和意见相左会导致许多沟通问题和关系上的问题,差异在于如何解释“守时”这个词。人们对守时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找工作面试中的守时和参加聚会的守时,后者通常会比前者在时间上要宽松得多。许多工作都要求员工守时,作为一名军官,守时实际上意味着要早到一刻钟,因此,部队的基础训练中总是要将“加快速度和等待”这一心态深植人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迅速到达,但是接下来每个人都要站好,什么也不做地等上一段时间。我们对时间的概念,与我们所持的价值观以及对某事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西方,“遵守时间”不仅已被视为是一个人教养程度的体现,而且也被西方人自豪地称为他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德国,正式活动的邀请中还会附一张回执,告知被邀请人,如不能参加也请在规定日期前通知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邀请人不做任何回答,那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德国人勤勉矜持,讲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维,时间观念强。他们不喜欢暮气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纪律和不讲卫生的坏习气。多数西方人都具有上述性格,比如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不宜订约约会;营业时间,每周5天工作日,通常早晨9时至下午5时,中间有1小时午餐时间,一些商店星期六开业,银行周末都会休息。

三、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建议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以文化教学为依托,而文化教学又必须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为了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在具体实施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双方文化,达成价值观的理解

作为二语习得者,在了解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的同时,我们自己需要熟悉我国的风俗习惯、语言历史文化、人们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对比,增加共识,这样才能提高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的意识。同时,跨文化交际是认知了解异国文化的过程,加速彼此的理解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交际双方互动并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时间观念,并在必要的时间做出调整,如被安排在星期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星期天是不工作的。

(二)注重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语言教师,课堂所讲的文化知识点必须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文化教学要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英语课上的文化教学应该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介绍文化知识要注重实用性原则,课文中出现的对跨文化交际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应该作为重点,授课时要讲解细致。文化教学要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避免主观随意,以偏概全,要尽量做到准确、客观、全面。

(三)增强文化适应能力

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过程中,学习者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在陌生文化中的适应能力。首先要关注各种文化现象,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其次不要带着文化偏见去交流,要消除文化偏见;最后,要提高文化宽容度,要灵活对待不同文化现象。一旦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不可避免,应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容忍对方无意识的冒犯,从而避免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时间观念的不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时间取向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因此,如何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有效的交际,非常重要。人们在交往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如误解、曲解、文化冲突等问题,然而只要增强跨文化意识,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增强在不同文化中的适应能力,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度,我们相信,中西方的交流一定会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鲁翌,唐德根.从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失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3).

[3]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G04

A

1673-1395(2011)10-0182-03

2011-08-12

李莉(1982-),女,山西孝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守时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守时的朱小美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