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权力话语探讨All Men Are Brothers中鲁智深的绰号翻译

2011-03-31王娟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鲁智深赛珍珠绰号

王娟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0601)

从权力话语探讨All Men Are Brothers中鲁智深的绰号翻译

王娟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0601)

赛珍珠在《水浒传》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中对鲁智深的绰号的翻译,体现了个人意识形态和外界权力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作用,显示了她为跨文化交际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权力话语;意识形态;文化;翻译

一、理论背景

在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语言观中,语言不过是语言学家的知识工具和分析对象,说话人所处的社会语境被忽视,语言脱离了日常生活,脱离了具体实践,成为独立存在的系统。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以及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都用二元对立法研究语言。在二元对立的语言观中,语言被视为理想化情景下的产物,它丧失了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这种纯粹的语言学研究的是僵化的语言现象,语言被看成是中性化的分析对象。

近年来,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权力话语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不同于20世纪的主流语言学,即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语言学,权力话语的研究将语言视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把语言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考察语言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内涵。

在权力话语理论中,“翻译并不是一种中性的、远离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行为,更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字活动、一种文本间话语符号的转换和替代,而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译者本人在阅读和欣赏原文本时,一定会带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他理解和翻译出来的文本不能完全保证对原文本再现的客观性。因此,在文学翻译中,不能一味要求译者严格遵守“信”或“对等”标准,还要考虑理解的合理性和普遍可接受性。但仅局限于作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不足以揭示权力话语的强大作用,翻译研究应该置于社会、文化等大背景下展开,方能加深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笔者将以赛珍珠在《水浒传》英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中对鲁智深的绰号翻译为例,揭示翻译策略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操控。

二、赛珍珠和《水浒传》英译本

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她本人在中国长大,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她克服了很多困难,将当时还没有英译本的《水浒传》费心译成了英文,并且竭力保留原著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髓。赛珍珠采用的多是直译,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而她也因此备受指责和批评,她的翻译被说成“误译”、“死译”、“超额翻译”,等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始以后,学者们渐渐地从文化因素角度来考察译本。马红军的《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一文颠覆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赛译的看法,超越语言的层面,指出:“必须了解译者的翻译目的和各种决策。翻译是一项脑力劳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在此,“多种因素”可以理解为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权力,赛珍珠采取的翻译策略则是在各种权力相互作用后做出的选择。因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特质的尊重和尽可能保留,她倾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但是,赛珍珠在翻译鲁智深的绰号的时候,却一反其翻译的风格,采用归化策略。

三、鲁智深的绰号翻译

《水浒传》中谈到梁山泊有108位好汉,鲁智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到他的篇幅。他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寺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在翻译这一绰号的时候,赛珍珠采用归化策略。“花和尚鲁智深”译为The Tattooed Priest,“tattooed”体现了鲁智深身体上有纹身的特征。

为什么赛珍珠选用了“priest”一词来表示“和尚”?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误译的例子。赛珍珠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修养,难道连中文的“和尚”对应的英文“monk”都不知道么?这种猜测恐怕难以成立。笔者试着从权力话语来探讨其中的原因。赛珍珠在《水浒传》的英译本的译序中这样写道:这本中国最著名的小说《水浒传》的译本,并不试图从学术上作什么探讨,也不在解释和考证方面过多下工夫。她着眼于宏观方面,要保留原著《水浒传》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因子。虽然她不是真正的传教士,但是她却受到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Priest”指的是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士,显然与中国佛教的和尚不同,可赛珍珠还是选用了带有西方教义色彩的词。或者说,她的个人意识形态是导致她产生翻译行为变通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赛珍珠在中国呆了几十年,她看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深刻体会到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平等。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向西方世界介绍和阐释中国文化,在两种文化之间建立交流和理解的桥梁,尽力消弭不平等。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赛珍珠努力保留原著的写作风格,给西方读者呈现一个充满中国民间文化韵味的读本。为了避免西方读者对中国佛教和尚形象的误解,在对鲁智深的绰号进行翻译时,她使用了归化策略。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是因为他的僧人身份和纹身。宋朝盛行纹身,被看作是一种英雄行经,《水浒传》中如母夜叉孙二娘、浪子燕青以及九纹龙史进都有纹身。在中国文化中,形容一个人“花”,即是说此人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整天无所事事。中国佛教的和尚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士,必须遵守很多的规矩。出家当了和尚,便应守清规戒律,念经参禅,可是鲁智深做了和尚依旧我行我素,不诵经礼佛,不做功课,还下山讨酒吃肉,不受礼教约束,最后大闹五台山。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一个和尚的身份。鲁智深的绰号“花和尚”,不仅表明了他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的纹身特征和不羁的性格,更有一种“花”与“和尚”的貌似龃龉实则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妙趣。赛珍珠选用了“priest”,西方读者不会产生对中国佛教和尚的错误意象,认为和尚可以像鲁智深一样喝酒吃肉,不顾礼教,没有规矩,放荡不羁。所以,这种信息转换过程的扭曲并不是误译,反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赛珍珠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为了保全中国文化不被曲解所做的一种“妥协”。

传统的翻译研究忽视了影响翻译的文化政治因素,难以解释纷繁复杂的翻译现象,因为任何翻译行为都受到一定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在林纾的翻译中,误译和删改的地方很多,融入了译者自身的思想和观念,但是他的译本在中国少人诟病,反而获得了好评。赛珍珠的All Men Are Brothers在西方文学世界中也是备受赞誉。

四、结语

赛珍珠始终秉持自己传达源语文化的愿望,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努力译出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沟通的作品。在当前的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作为一名来自西方阵营的译者,赛珍珠对西方文化进行自觉反叛的勇气与卓识,及其弘扬中国文化的尝试,值得我们肯定。

[1]Susan Bassnet and Harish Travied.Post-colonial Translation: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9.

[2]费小平.翻译的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吕俊.翻译研究:从文本理论到权力话语[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4]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5](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6](法)托多洛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7]杨平.翻译的政治与翻译观念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

[8]张红燕,梅高蓓,刘纯.论话语与社会的辩证关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H315.9

A

1673-1395(2011)10-0060-02

2011-06-10

王娟娟(1981—),女,安徽安庆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猜你喜欢

鲁智深赛珍珠绰号
与绰号握手言和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给别人起令人不快的绰号也算欺凌!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与鲁智深的“密会”
名字在左,绰号在右
变身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