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2011-03-31徐冬梅
徐冬梅
(江苏省 海安县肿瘤医院 226681)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是常用治疗手段。有资料显示,化疗药物在给药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为0.1% ~6.0%。化疗药物外渗可表现为外渗局部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样痛、刺痛;局部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l~2周结痂脱落,溃疡空洞即表现出来。一旦发生,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给病人留下终身残疾。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
1 预防
1.1 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化疗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2 处理
2.1 合理选择血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弹性好,管腔回流顺畅的血管。长期化疗患者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给药,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多程化疗的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留置针推注。乳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静脉给药。交待高危药物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好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2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稀释药物浓度,正确掌握给药浓度和推药速度。联合用药时,先推注刺激性弱的药物,再推刺激较强的药物,如果各药刺激均较强间隔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不少于20分钟以免加重血管损伤。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输液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
药物外渗后常规处理
2.3 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保留穿刺针头,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的药液,由保留针头注入相应的细胞毒药物拮抗剂后拔针并于局部皮下注入解毒剂。解毒剂使用具体如下:局部常规消毒后,做局部皮下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封闭液使用量根据化疗药的类、漏出量、漏出范围做相应增减。如无相应解毒剂选择地塞米松5 mg+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4 局部外敷(1)冷敷外渗24小时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同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症可酌情给予冷湿敷。方法:每次20~30分钟,间断冷敷。(2)热敷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方法:温度40℃ ~50℃,24小时持续使甩。
3 体会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到化疗药物对血管是有一定损伤的。护理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其合作;有熟练的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重在预防,防止药物外渗,从各个环节注意对血管进行保护。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