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MR表现及分析
2011-03-31戴辉星
戴辉星
(江苏省 金坛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2132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有资料统计,3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达20-30%,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的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疼痛,压迫邻近器官或可触到盆腔包块。MR具有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成像,且无辐射损失的特点,是妇科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笔者列2008年-2011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年龄在35-58岁之间,平均46.5岁。
1.2 临床表现 体检发现6例,月经量多或周期紊乱13例,腹痛5例,扪及包块7例,贫血2例,不孕1例,白带增多3例,混合表现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3 检查方法 膀胱中度充盈,检查采用SIEMENS 1.5TMR 机行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T1、T2WI,层厚4mm,T1WI参数TR/TE=500/10ms,T2WI参数TR/TE=4000—4300、100ms,部分作脂肪抑制成像,其中14例行 GD—DTPA增强扫描,剂量0.1mm01/Kg行T1WI扫描。
2 结果
2.1 MR表现 单发13例,多发29例,病灶大小不等,最大者大小约11.8 ×9.6 ×10.2cm,最小者直径约0.5c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较规则者38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者4例,位于子宫颈部3例,子宫体部39例。其中位于子宫肌壁间35例,浆膜下3例,粘膜下1例。肿瘤在T1WI大多早等或略低信号,T2WT多为低信号,少许病灶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2.2 病理结果本组中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子宫肌瘤的症状与病灶的部位、生长和有无变性等关系密切。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体检时偶然发现,典型的症状为月经的改变,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也可出现白带增多,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肿瘤较大时可扪及包块;其他还可见肿瘤压迫造成尿频、排尿排便困难、肾盂积水和不孕等症状。
3.2 MR表现及病理基础 子宫增大和轮廓变形是最常见的表现,单发病灶可表现为局限性增大,多发病灶可表现为弥漫性增大。肿瘤在MR上典型表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行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可不均匀强化;T2WI瘤周常可见高信号环,代表了瘤周扩张的静脉、淋巴管及水肿性改变。MR信号的改变可由肿瘤的大小、成分、变性利纤维组织含量及分布、间质水肿等而呈多样化表现,钙化表现为低信号,脂肪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出现囊性变时,可见病灶内局限性的低T1高T2信号区,边界较光滑;玻璃样变性或粘液样变性时,病灶内的自由水含量增多,导致T2WI信号增高,TlWT呈不均等低信号,边界欠规则;出现红色变性时,出血可使T1WI上出现高信号,T2WI山现高、低混杂信号;肿瘤恶变时,肿瘤内可见人片的出血、坏死区T1、T2W1均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低混杂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3.3 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是内膜在在宫肌的良性浸润,MR以低信号为主,灶内可见圆点状高信号,无包膜,边界不清且不规则,内膜基底的改变、前联合带增厚有助于腺肌症的诊断。
卵巢肿瘤一般无月经改变,多偏于一侧,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部分酷似浆膜下肌瘤而误诊,但其边缘毛糙,不如子宫肌瘤清晰、光滑,多方位扫描能显示肿块与子宫仍有分界。
平滑肌肉瘤大多发生在子宫肌瘤的基础上,有时两者难以鉴别,但发现瘤周不光整,邻近宫肌信号异常或短期内明显增大,应考虑肉瘤的可能。
[1]刘士远.子宫平滑肌瘤MRI征象分析.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3:166 ~168.
[2]郑蔚巍,王述静,周康荣,等.子宫肌瘤的 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83—385.
[3]李亚军,白人驹,孙浩然,等.MRI对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J].天津医药,2006,34(1):22—25.
[4]许建荣,杨世陨,尚宪中.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MRI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1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