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冲淡”小说的出现
——论东君小说创作
2011-03-31王雪伟
王雪伟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新冲淡”小说的出现
——论东君小说创作
王雪伟
(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东君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冲谈”痕迹,在他的作品中具有浓浓的带有宗教倾向的出世味道。他非常注重对冲谈的艺术境界的营造,具体表现在情节编排、场景展示和语言运用中。东君的创作强化了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加入了神秘美因子。
东君;小说;“冲淡”
在文学领域,“冲淡”是最有“东方特色”的一种风格。纵观东方一些获诺贝尔文学奖名家,如泰戈尔、川端康成,其文风都含“冲和”之美,“淡泊”之智。然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一流派的发展一直难尽人意。自废名而下,沈从文曾带来过短暂的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沈从文的才华在尚未完全展开时,竟“中道崩殂”。所幸后有汪曾祺接续,遗憾的是,其很快便消失在众声喧哗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再难看到“有意识”的“冲淡”型小说的问世。东君的一组作品使读者眼前一亮,人们不仅看到了这种延续,还看到了它的新发展,以及继续前进的可能。
一
东君小说有着明显的“冲淡”痕迹。
首先,东君作品渗透出浓浓的带有宗教倾向的出世味道。东君是个基督徒,但他对佛、道两家的宗教典籍也多有涉猎,佛道两家的“出世”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公开场合,他鼓吹文学“无用论”,不承认文学有什么理想和目的[1]135,但藏在“无”背后的,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理想——无功利。东君非常喜欢写佛家事,他笔下佛家淡泊名利,清新脱俗,出世特征鲜明。《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中,梅林禅寺的几个和尚便带有这种特点:房地产商姚碧轩想请聪辩出山,承诺“我给您修一座寺庙,让您做一方之主”。然而聪辩有自己的理解:
聪辩法师伸开双手,坦然一笑说,你看我这里,高一丈,长一丈,住的已是方丈之室,还要做什么方丈?[1]136
无欲无求,远离尘嚣,这是佛家的一种至高境界。聪辩法师外,梅林寺四头陀虽性格各异,却也都不沾利禄。梅林寺曾需要一个主管,当然要选德高望重能服众者,四大元老为优先考虑对象,聪辩法师首推四头陀,四头陀却各找理由纷纷推掉了。这些头陀之所以不愿做管事,原因在于他们只想一心修佛。这种心态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爱虽各有不同,“无适俗”之心却是共同的。
再次,东君非常注重对冲淡的艺术境界的营造。境界曾是中国古代诗文之核心,在小说创作中,其地位有所降低,但依然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情节编排、场景展示、语言运用三方面。为求“淡”,在情节编排上,东君善于运用“和谐”伎俩。如《阿拙仙》中“含玉之死”的情节,用顺叙的方式,血腥味会很浓,这与作品的整体风格不符。东君以“对冲”手法,把小说主情节设计为解密,用解密心理对冲血腥气:日本人为什么要向阿拙长跪?阿拙怎么有如此“古怪”的性格?读者的注意力一开始便被吸引到这些谜题周围,也就忽略了对刺激性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在反方向上改变了情节的美学品格。二是场景表现“隔膜”化,即不直接向读者呈示血腥现场,而是将其与读者隔开一层或几层,以稀释感官冲击力。作者以追忆方式讲述阿拙过去的故事,让时间淡化记忆,抚慰伤口;涉及血腥场景时,化描写为叙述,略化过程;转换叙述角色,把事件的讲述权交给含玉,且即使临死,阿拙也没有将全部事实都告诉丈夫,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人性之善,另一方面也与弱化场景的创作意图有关。这样,残酷和激烈在不断的隔膜中,成了一种远距离的和模糊的东西,其本身色泽也由浓而淡了。此外,在语言方面,东君喜欢运用半文半白的语言,用词上更深得中庸之道。
在古代,半文半白的语言其实就是“文人白话”,这种语言如运用得当,会给人一种雅致、自然之感,向为冲淡派文人所推崇。诸如“云白山青,水平舟静”,说它是文言并不为过,而“有时一朵蓬松的白云飘过来,……”,则又属白话,二者相冲又相成,中庸便出来了;而类似“微醺、青、静”等词,又突出清、雅、散、淡特征,当这些表达被有机的组织在一起的时候,一幅“心清河也清”的“将棋图”便呈现出来。情节、场景和语言三者合力,营造出一幅幅淡雅美图,使东君作品诗意盎然。
其次,东君喜欢塑造一些思想纯净、性格淳朴的理想人物形象。东君笔下的人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坚定而真诚的信众,如《黑白业》中的洗耳。洗耳是一个有信义的“和尚子”。他因家境贫寒而在竹清寺出家,后经方丈推荐去神学院读书,毕业时推掉聘请,回竹清寺当起一名普通和尚。洗耳也是一个诚实守戒的“和尚子”,即使有过诱惑,他也秉持淳朴个性,谨守佛家戒律。第二类是具有淳朴个性的道德完美者,如《阿拙仙》中阿拙一家。这家人温情、和谐。当一家人沦落到只能以薄粥充饥时,依然敬老爱幼。他们更有着善良、坚韧的秉性。为救日本逃兵,他们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头还没有长成的小猪。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剧,阿拙顽强地活了下来。东君也喜欢塑造一些性个奇拔高古的超绝之士。如《回煞》中玄寂法师,《黑白业》中挂单和尚,《阿拙仙》里“梅溪三高”等。这些人多远离闹市人群,蛰居穷乡僻壤。这些人也多有独特个性。《阿拙仙传》中的“梅溪三高”可谓其中代表。三人没有地位观念。三人的社会地位差别很大,他们竟是知交好友。三人性格脱俗。如一斗米先生外号“老狗畜”,一副落魄样,却又才华横溢。万贯先生表面悭吝、有洁癖,本质上却又慷慨、宽宏。三人更是重义之人。万贯与阿拙家本是世交,阿拙家败后,万贯主动把他介绍到三壶处学手艺,并负责其相关费用。一斗米家乡遭灾,寄于三壶处。东君笔下人物性格上虽各有奇处,但待人接物讲仁义,重感情,淳朴真诚,可以说,都是一些在德操上从未有所亏欠的“桃源”中人,惟其如此,才显出其理想性。
二
东君的创作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强化了作品的现实关注度。现代冲淡小说对现实往往不是很关注,很多时候甚至采取一种规避态度。东君不同,他在抒写理想之余,加强了现实性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现代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欲望泛滥,贫富差距拉大,信仰没落等。而这在东君的小说中多有反映,东君更试图找到解决办法。《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便是一个“很现实”的“故事”。作为故事,讲的是大款诚心向佛,造福乡里事,作为现实,这种事现在我们已熟视无睹了。妙在作者从中掘出了属于未来的东西:信佛的姚碧轩发达后不忘乡人,把地处深山的家乡建成为一个“现代世外桃源”。《阿拙仙传》似乎是写过去的,但也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日两国人民该如何看待过去那段战争历史?这种通过现实,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表现理想的做法,在同类作品中鲜见。二是,更注重现实细节的展示。一直以来,“细节的真实性”都是现实类小说的一条不变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观点有绝对化嫌疑,但相对而言,在一般情况下,这一特征在现实类作品中体现得更加突出些。废名、沈从文和汪曾淇的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学表达方式影响,重写意不重细节,往往三言两语境界全出。相比而言,东君较重细节。《黑白业》对主人公洗耳的心理和行为——参禅过程——有着精细展示。
对于洗耳来说,周围都是堕落者和迷失者,他自己也深受欲望折磨,尤其是女人。洗耳是如何涉过困境,走向圣境的?东君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着这一切。
二是加入了神秘美因子。所谓神秘美,指作品中“神奇的人物,怪异的故事,玄虚的场景”所渗透出的美。有学者把神秘美分为三类: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假定性艺术手段的产物,三是神秘现实主义创作的产物。神秘美一般主要指第三类。而中国现代文学之写神秘,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兴起的”[2]。神秘美当然也不是冲淡派小说的审美传统,废名、沈从文都不写神秘莫测的人、物、事和场景;汪曾淇作品虽较晚近,但其作品有着鲜明的唯物倾向,与唯心色彩强烈的神秘精神相去甚远。东君则不同,他的作品有大量的神秘展示。这些神秘有的是和尚在显示神迹。《黑白业》中,挂单和尚苦瓜能够穿越地表看到地下的虫子。《子虚先生在乌有乡》中,姚碧轩之发达,也是靠聪辩法师的一句点拨。
东君这样做其意有二:从信仰角度说,借佛之手,播撒佛理,吸引信众。从审美角度说,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半真半假,似真似幻的朦胧感;且平淡中缀着些神秘、奇诡之气,冲淡为正,神秘为奇,以奇衬正,正中显奇,仿若平镜水面偶起涟漪,给人以更多的遐想空间,同时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3]。
东君冲淡风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他最初发表的几部小说,更多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再往后,出现回归传统迹象,到了现在,路子逐渐清晰起来。用东君自己的话说:“沈从文、废名、汪曾祺、阿城等作家也应该算是一路的,他们的祖师爷是庄子。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东君是富有见地的。现实世界,需要一种看似“无用”的“冲淡美学”来稀释、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积聚在人灵魂中的某些毒素。
[1]东君.在玫瑰与卷心菜之间[J].十月,2008(6).
[2]杨守森.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神秘美[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12-114.
[3]文一茗.小说叙述中的主体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30.
Appearance of“New Dilution”Fiction——On Dongjun's Novel Writing
WANG Xue-we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nyang Norm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
Dongjun's novels have obvious traces of“dilution”.In his works there is the flavor of detachment from the secular world.He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reation of art vision,which is shown in the arrangement of plots,display of scenes and the use of language.His writing reinforces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to reality,and adds mysterious elements to his works.
Dongjun;Fiction;“Dilution”
I206.7
A
1001-6201(2011)06-0139-03
2011-09-16
王雪伟(1973-),男,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张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