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尔赫斯早期诗作的“家园”存在论特色

2011-03-31

关键词:布宜诺斯艾利斯存在论博尔赫斯

陈 博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博尔赫斯早期诗作的“家园”存在论特色

陈 博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家园”是人类的居所,历来是诗人吟诵的文学母题。博尔赫斯早期诗作带有鲜明的“家园”存在论特色。他诗中的“家园”已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空间概念,而是海德格尔哲学意义上的诗意的存在家园。他以在场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智慧道说形而上的存在真理,以诗人的剑锋与激情创造了独具哲学玄思色彩的精神存在空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博尔赫斯;家园;诗;存在;海德格尔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博尔赫斯诗人的身份一直被其小说家的声誉所遮蔽,他那反叛传统的小说写作手法更是被研究界视为后现代写作的圭臬。其实,青年博尔赫斯首先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并以一个“歌者”的执著唱响了生命的华章。在他早期的诗作中,“家园”、存在构成了他诗性言说的独特场域,集中反映出他对此在生命的道说和对“在”之命意的追索。

“家园”历来是诗人、作家表现的文学母题,是他们张扬个性、书写激情的诗性空间。博尔赫斯是一位有着浓郁“家园”情结的作家,他将对“家园”的热爱写入一首首诗中,形成了他文字生涯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家园”诗作。和20世纪初西班牙的极端派诗人一味求新趋时的诗歌创作相比,博尔赫斯在诗作中显露更多的是对“家园”的重视和回归。那么,作为阿根廷极端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为什么一改往日追求表现现代化事物的激越诗风、转而走向“家园”主题的诗歌创作呢?这主要源于青年博尔赫斯对乡土家园的热爱。“家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离开了“家园”,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思乡之情。在漫长的旅欧岁月里,博尔赫斯十分想念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城郊》一诗中,他这样写道:“面对西方/远处的彩色牌阵,/我感觉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原以为这座城市是我的过去,/其实是我的未来、我的现时;/在欧洲度过的岁月均属虚幻,/我一直(包括将来)都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里。”[1]27再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道/已经融入了我的心底。”[1]7可见,“家园”已经如一棵大树牢牢地扎根在博尔赫斯的心底,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家园”作为人类生活的居所与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有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已要素中存在。”[2]15一旦离开了“家园”,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漂泊感。同时,“家园”也必须在诗人的朗照下才能敞亮开来。在这种一而二、二而一的相互关系中,博尔赫斯找到了作为个体的此在存在与“家园”相契合的切入点。通过歌颂“家园”,博尔赫斯找到了“在家”的感觉;通过博尔赫斯的歌颂,被遮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逐渐敞亮开来。

此外,这还与博尔赫斯重建民族文化的焦虑与担忧分不开。20世纪初的阿根廷由于发达的农牧业而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经济实力雄厚,但在文学上却没有产生与之相称的伟大作家、艺术家。荒芜的文学现状引发了博尔赫斯对阿根廷文化的忧虑和担心,所以他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的文学尺度,即必须创造和阿根廷现实相匹配的诗歌、音乐、绘画、宗教和形而上学。[3]221于是,他将诗歌创作的触角转向自己生活的城市“家园”——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他所熟悉的家族英雄史诗和个体生活情感的表达上。所以,在他的笔下,就有了诗人一次次徜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巷、广场,观赏落日的余晖,吟诵晨曦的美景,追寻先辈的足迹,品味个体孤独的佳作。

“家园”固然美好,但对返乡的青年博尔赫斯而言,“家”最本质的那一面已经被遮蔽,恰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归来者虽已到达,但仍然没有归家”。于是,“归家”、“返乡”作为诗人通达“家园”的过程,蕴含着他们神秘而复杂的情感。思乡情切,归乡心更切,但真正近乡时人的感情往往变得错综复杂起来,我国古诗中有“近乡情更怯”(唐·宋之问:《渡汉江》)的诗句。长达七年的旅欧生活对博尔赫斯及家人而言,无异于一场海外流亡。一战结束后,当博尔赫斯和家人一起重返旧时的家园时,他的内心变得复杂起来,这种心绪在诗歌《归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细读《归乡》,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以下几种:一是熟悉的陌生感。当诗人回到家时,他发现一切景物依旧,庭院、树木、路径……,一如旧时的模样,但又显得那么生疏。离乡时的少年,归来时已成了一个小有成就的先锋诗人。回乡后,博尔赫斯试图用诗的形式召回尘封记忆中的温馨“家园”。二是强烈的皈依感。当诗人面对故乡时,他流露出的是皈依,游子之于家园,恰如新月之于梢头、飞鸟之于巢穴,永远是宿命式的皈依与被皈依的关系。新月如此、飞鸟如此,诗人也是如此。三是困惑感。当游子回到家园时,还面临着接纳与熟悉的问题。虽然景物依旧,但人已不同,物是人非,这不能不引发博尔赫斯对这一问题的思索。这些都充分表现出博尔赫斯返乡时的复杂心绪,体现了青年博尔赫斯对生命的困惑和对存在的焦虑,他说:“我们都处于放逐的状态,我们的家乡不是在过去,就是在天堂,或者某处,我们永远回不了家了。”[4]45这里的“家乡”已不再仅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家园,而是指海德格尔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中提到的诗人所返归的那个被隐匿起来的最切近故乡本源的本已存在的故乡。在海德格尔看来,返归这个故乡是诗人的职责,他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并且在守护之际把这个神秘展开出来,这乃是返乡的忧心。”[2]31

这种忧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诗人找不到返乡的“路”造成的。“路”作为诗人返乡的重要标示物,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匿的。特别在技术文明的挤压下,神的逃遁缺位和神性的缺失已经消抹掉了诗人头上那神圣而又神秘的光坏。在贫困的时代里诗人何为?海德格尔指出,诗人就是要寻找通往本已存在之故乡的道路。这种寻“路”意识在我国文学中最典型的体现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在西方文学中较早的体现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同样是寻“路”返乡,博尔赫斯是在对“家园”景物和“家园”历史人物、风俗人情的讴歌与赞美中,悄然走上了“归乡”之路。他主要是通过吟诵有代表性的“家园”事物来表现对故乡的回归与热爱,如街道,“街道”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无限扩展延伸的直接表征物,是诗人进行诗性言说的显性符码,也是博尔赫斯常用的“家园”意象。诸如此类的事物还有圣马丁广场、庭院、粉红色店面的街道、七月大道、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区、拉雷科莱塔的墓地等。除此之外,他还赞美了郊区草原的晚霞、比利亚·奥尔图扎的落日、黄昏时分的田野、晨曦等自然风光。同时,他还对“家园”的历史人物、风俗人情进行了书写。例如,在《罗萨斯》中为暴君罗萨斯辩白,《墓志铭》、《空荡的客厅》中着力书写家族先辈的英雄事迹,《圣胡安之夜》中描写布宜诺斯艾利斯节日的情景,《摸三张》、《岁末》中表现阿根廷岁末牌戏等风俗。

由此可以看出,博尔赫斯早期诗作中的“家园”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意义的“家园”,而是一个融时间性、空间性、历史性于一体的存在论意义的“家园”。

在一行行饱含着浓浓乡土气息和家园色彩的诗句中,博尔赫斯为世人勾勒出了一个极富生命张力的诗意空间。在他的笔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已不再是单纯的城市符号,而是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诗意“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博尔赫斯开始了一系列追问诗意生存的运思。

“在场”是博尔赫斯早期诗作的一大特色。在海德格尔看来,“在场”是存在者存在于当下的时间样式,体现着存在的意义。细读博尔赫斯的这些诗作,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博尔赫斯以在场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智慧来道说形而上的存在之真理。其中,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悟,有对存在与永生的体察,有对时空与灵魂关系的思考,通过这些体悟和思考,博尔赫斯使存在被遮蔽的本质敞亮开来,从而实现了他对此在本质的诗意言说,即“生命真实存在,/活跃于剑锋和激情,/枕着常春藤睡眠。”[6]

存在、死亡、时空、爱情,这些人类哲学的终极命题,也是存在论的重要命题,构成了青年博尔赫斯早期诗作的重要内容。博尔赫斯由思进入到那个由存在之澄明所决定的处所,即那个作为自我完成的西方的形而上学之域,并以自己的运思之诗在这一诗性“家园”中烙下了自己的鲜明印记。所以,博尔赫斯是伟大的,因为他在一个精神贫乏的国度里勇敢地担当起诗人诗意追问的天职;同时,博尔赫斯又是不朽的,因为他在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里自觉地肩负起求解存在之无蔽状态的重任。

总之,青年博尔赫斯已经具有了荷尔德林所说的“歌者的灵魂”。他虽然不是一位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但已经早早地秉承着歌者的灵魂,以诗人的剑锋与激情,在道说“家园”存在之美妙整体的诗性言说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独具哲学诗意色彩的精神空间,这恰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歌者之道说道说着世界此在的美妙整体,此世界此在在心灵的世界内在空间中无形地为自己设置空间。”[5]333博尔赫斯在自己设置的心灵空间中惬意地游戏把玩,思索存在的虚无,体悟人生的变幻,创作了一大批堪称经典且独具特色的文学佳作,对20世纪乃至当下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上)[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美]埃米尔·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博尔赫斯传[M].陈舒,李点,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4.

[4]Jorge Luis Borges.This Craft of Verse,ed.Calin-Andrei Mihailescu.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Borges,The Recoleta,Jorge Luis Borges :selected poems 1923-1967,edited,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Norman Thomas di Giovanni..Vic:Penguin Books,1985.

Existential Features of Home by Borges

CHEN Bo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 and Law,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Xuzhou 221116,China)

Home is where people reside and it is a motif in poems.Home written by Borges in his early period of writing has obvious features of existentialism.It is not only a space concept in geography,but also poetic home as a concept in the sense of Heidegger's philosophy.

Borges;Home;Poetry;Existence;Heidegger

I106.4

A

1001-6201(2011)06-0129-03

2011-08-29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WWC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GG101474)。

陈博(1981-),男,山东东平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布宜诺斯艾利斯存在论博尔赫斯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对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图志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如何安置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存在论与海皑格尔的艺术存在论批判
无人机的妙用
布宜诺斯艾利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