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的原始主义倾向及禅意体验

2011-03-31柳东林

关键词:老人与海大鱼海明威

柳东林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老人与海》的原始主义倾向及禅意体验

柳东林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以独特的野性特点和原始思维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人们对此评论不一。《老人与海》是一部具有原始主义倾向作品,其中的圣地亚哥更是体现了原始思维的特征。我们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海明威人物的原始思维特征中包涵了浓浓的禅意。

老人;原始主义;禅意

美国评论家马利科姆·考利说:“如果仅就其‘人类学意识’来看,‘原始主义’这个术语应该属于海明威。”

海明威的创作经常被评论界非议,常被指责为“粗鄙”、“简陋”,英国评论家怀因达姆·刘易斯称海明威的人物是“驽钝的、冥顽不灵的、只会说单词的呆子。”评论家萨维奇认为这些人物是“没有宗教、没有道德、没有政治、没有文化或没有历史的存在物。”[1]97就连美国评论家对自己的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胞,也不乏轻视,认为他“属于美国文学的第二流”,书中的内容“有点凶杀、有点精彩的骑马、狩猎和航海。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内省的外在行为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思考往往停留在相当原始和简单化的水平。”[1]143《老人与海》的发表,让曾经高声叫骂的评论家们怎么也搞不懂,这样一部“粗俗得骇人的描写”,又是怎样获得了众多读者雷鸣般的掌声[2]772。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一种集体表象,“集体表象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能以研究‘成年文明的白种人’的途径来发现这些规律,特别是牵涉到原始人。”[3]5之所以搞不懂,就是人们习惯了用“成年文明的白种人”的定位来分析他们,而缺少对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理解。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再次用自己的魅力印证了自己,当然这一次作家表现得更加从容,正如作家自己所说的,“一个作家的内核应该坚不可摧,应该不会被砸裂,甚至不会被划伤或留下痕迹。”[2]773

《老人与海》凝聚了海明威一生的追求,圣地亚哥是海明威众多“硬汉子”形象的一个总结。但是,当我们看到作品的结尾部分,老人杀死了4条、打伤2条鲨鱼后,面对成群的鲨鱼猛扑上来时,“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的”,“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这让评论家以及读者非常困惑,老人最终的放弃有悖于海明威的坚持。于是,许多学者把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与“迷惘”情绪加以捆绑,认为圣地亚哥也是早期迷惘情绪的一个延续,只是用不同的形态表现着。有人认为老人“尽管表现了惊人的和毅力,但仍不能规避最后的失败。这里,迷惘的大雾笼罩了整个作品。”[4]也有人认为“从《太阳照样升起》到《老人与海》,写的是西方社会中大多数人常遭失败的共同命运。‘迷惘’是一种时代病症。”[5]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塑造了许多“迷惘”情绪的代表人物,像克莱勃斯(《士兵之家》)、巴恩斯(《太阳照常升起》)、亨利《永别了,武器》等。但是,关于海明威的“迷惘”情绪是否就如一些学者所说,是贯穿海明威一生创作的主要情绪,笔者曾经讨论过对“迷惘”情绪的界定问题,认为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对人生的疑惑,并不是“迷惘”情绪。[6]此后,笔者在另外一文中说明海明威最终也超越了“迷惘”情绪[7]。

其实作品带给我们的困惑远不止于此,在这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中,面对大海、大马林鱼、鲨鱼、海龟、海豚、金枪鱼、鳍鳅、军舰鸟、燕鸥、水母,老人有一种极其复杂而难解的情感,赞美、崇敬、怜悯、征服、蔑视交织一起,这里没有人类社会的善恶评判,也不是对大自然的简单敬畏。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作品,所以奇特,就是因为作品中人物单一,情节简单,过程却非常具体,显然不能用简洁、省略来理解。“海明威创作的独到之处就是把本应该由作者表现的思想和交代的内容,省略下来,让读者自己去体验。”[8]海明威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跳出了西方世界常采取的形而上的思考,省略了对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的揭示,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来体验。当我们放弃了一切形而上的企图,进入到“非思”的生命体验过程之中,我们才更靠近海明威。笔者之所以要以禅意视角来挖掘《老人与海》,正是禅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依赖于任何一种思想,也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是在生命体验中悟得世界。正如康菲尔德在对维特根斯坦与禅的关系研究中认为,西方世界的思,在不断地被抛却之后,余下的就是如同禅的体验一样的行动了,“当有所行动,而保持无思之心时,二重性就会被克服,这就是唯做而已。”[9]

作品中最先出现的圣地亚哥,很容易给我们一种错觉。这个年老、贫穷的古巴老渔民,已经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他的相貌,消瘦而憔悴,布满皱纹,显得那样苍老。但是当我们看到老人的一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这让我们升腾了一种希望,而希望的背后是我们对老人苛刻的期待。然而,老人实在是太老太背运了,他能否承载起这苛刻的期待。我再一步走进老人的生活就会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身体的衰老,时运的不济都没有摧毁老人的“内核”,也没有留下悲伤的痕迹,甚至没有改变他那朴实的快乐。小说开始所描写的老人与小男孩的交往与对话,充满着快乐和希望。我们能体会老人此时的心态,背运依然,未来的大鱼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老人却从容淡定,全无衰朽之气。

老人对自然的浓厚情感,也吸引了生态学视野的研究目光。生态整体主义作为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它走出了以人类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判断。以往对老人与海洋中的诸多生命的关系,人们总是要找到一个以人类为核心的好恶观,来赋予这些生命以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都附加了人类善恶、美丑判断。如果站在生态整体主义的高度,再来观照小说中的诸多复杂因素,大海给人类的恩惠,大海对于人类的残忍;老人爱大鱼尊敬大鱼,却一定要征服它杀死它;老人征服了大鱼,而鲨鱼也却最终夺走了老人的成果,没有正义没有邪恶之分,这一切都是符合生态和谐、稳定的自然规律。也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的,“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是鱼。鲨鱼全是鲨鱼,不比别的鲨鱼好,也不比别的鲨鱼坏。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10]应该说整体生态主义的视角,更接近老人与大海的故事。整体生态主义颠覆了人类中心的生命观,走出了“我”以“物”为对象的关系,揭示了人作为自然一员,是自然链条的一个环节,也要服从自然规律的生态观。但是这其中由于存在着“我”与“物”的差别,就决定了平等的背后的不平等。这种平等、和谐的自然生物链规律,毕竟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认知,这背后人类自以为是的“高见”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世界原初的自然观,也包含了生命的整体观,如古希腊时期巴门尼德就曾经说:“存在不可分,因为它整个完全相同,它不会这里多一些,这样就会妨碍它的连接。它也不会那里少一些,存在充盈一切。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因为存在只能和存在紧接在一起。”[11]斯多葛派的创始人之一芝诺也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亚里斯多德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思想中,也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并努力去寻找自然存在之间的联系。中国古代道家的自然观中,突出体现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庄子的思想更是超越了人与物的分别,建立一个非人非物的茫茫混沌。但是,以上一切物我和谐统一的思想中,都没有最终舍弃和否定形体,并不把自然、世界、人生完全看作是虚妄,只是在寻求一种“我与万物合一”的人生境界。由于其中还有“我”、“物”的分别性,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超越主客体的关系。“佛禅超越庄子处,即它把物我一概推向心灵,推向虚幻,只以心灵的感应为真实,或者说只以某种彻悟心境为指归,因而,其心理体验较庄子更深刻,更突出。”[12]

我们发现老人的思维保留着一种最为原始、最为直接的方式,全然没有人类的生态整体主义“和谐”、“平等”一类的“高见”。这里我们更关注老人的原始思维倾向,在对原始人考察中我们发现,原始人在捕鱼一类的活动前总要有一些神秘的仪式,“渔人和猎人一样,必须预先斋戒、沐浴和禁欲,简而言之,必须预先进行神秘的准备。”[3]231老人出海前也有这个神秘的准备过程,就是小说中的棒球明星迪马吉奥和梦中的狮子。这个迪马吉奥多次出现在小说之中。这个人物给评论家留下了许多困惑,这个球星的身份以及他的父亲身份,在老人心里是混乱的。但是老人在海上捕鱼时,每到老人难以坚持,需要力量时,总是想起或呼唤迪马吉奥。而那个非洲海滩上出现的狮子,是老人儿时的一个记忆,它几次的出现,其实不是真正在梦中。出海前的晚上,他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等他醒来,觉得时间还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吧”,于是梦见了海滩上的狮子。之后老人也有与大鱼相持不下,老人也想到要梦见狮子。显而易见,狮子根本不是出现在是梦中,而是老人在灵魂中的一个召唤。老人谈迪马吉奥、梦狮子,就是原始渔民出海前的神圣仪式。

在整个的捕鱼过程中,老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不是文明人类对自然之思的觉醒,而是作为自然中的一员来面对自然。老人在自然中就是一个渔夫,但是这个渔夫不是一个社会分工属性,而是自然中的一个位置。尽管原始思维与现代思维对捕鱼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对捕鱼的认知上却截然不同。如前所述,我们常常听到老人对于大马林鱼的赞美和崇敬,还不时地称它为兄弟,但是老人却别无选择,他一方面敬重他的猎物,一方面却要杀死大鱼。以现代人的思维,马上会在脑海里跳出一个词——残忍。但是,老人却只能如此。他在浓浓的温情中,想方设法去弄死大鱼,他没有选择的余地。

海明威谈这部小说时,就已经充满了禅意。他的那句:“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鱼是鱼。”这让我们想到青原惟信禅师所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自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13]此时的老人、大海、鱼,既超越了二元分别的理性判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也超越了天人合一的思维倾向——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终达到物我一体,推向心灵,推向虚幻的禅境——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禅者境界。

对于一个渔夫而言,大海是他生命的补给和源泉,所以她又仁慈又美丽,而大海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渔夫历尽劫难,大海也非常残暴。大海是大海,是老人作为渔夫对象化的大海[14]。而老人称大海为“la mar”,充满了温情。在老人眼里,大海已经不是客体的对立物的大海了,她是自己的女人,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此时的大海不再是对象化的大海。然而大海毕竟不是老人的亲人,也不是老人自己。经历了与大马林鱼的艰难拼斗和与鲨鱼的殊死搏杀,老人曾四次感叹“只怪我出海太远了。”这上下正是老人对大海有更深刻的理解。一个渔民84天没有打上一条鱼,背后的焦虑可想而知,老人想打上一条大鱼的愿望太强烈了太刻意了。“只怪我出海太远了”,其实正是老人更非常懂得了大海,尽管他这样深深地爱大海亲近大海,视大海为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生命,然而,大海只是大海。

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关系,更显得异常的复杂,尤其是老人对大鱼的情感,常常让读者感到难以把握。其中的玄妙,正是青原惟信禅师的“山水”之道。作为一个渔夫,大鱼是老人的对手、猎物,所以老人必须弄死它。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一层关系,老人即渔夫,大马林鱼即猎物。随着我们对老人情感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他作为渔民的身份常常被模糊,老人多次地称大鱼为“朋友”、“兄弟”,充满着浓厚的情感,老人要杀死这个被他多次称为“兄弟”的大鱼时,感觉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的事。在老人的情感世界里,大鱼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二层关系。后来,当凶恶的鲨鱼吞噬大鱼时,老人既有作为渔民为自己损失了财产也惋惜,也有为自己的兄弟、朋友,甚至是自己被伤害而揪心,但更多的情感却是一种深深的歉意。老人排除了一切内心干扰,回归到对大鱼一个最直接最朴素的认识,此时的鱼既不是渔夫的财产,也不是老人的兄弟或老人自己。大鱼只是大鱼,这是老人与大鱼的第三层关系。

海明威深解其中的禅意,在马林鱼被鲨鱼吞噬得只剩一堆残骸骨架后,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15]接下来他又梦见了狮子。大马林鱼失去了,老人并没有失败,一切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1]董衡巽.海明威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97.

[2][美]肯尼斯·S·林恩.海明威[M].任晓晋,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788.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

[4]张大雷.论海明威的创作个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85(2):75.

[5]林骧华.论海明威的创作个性[A].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第7辑)[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98.

[6]柳东林.海明威“迷惘”情绪的新界定[J].文艺争鸣,2001(1):73.

[7]柳东林.论海明威创作对“迷惘”情绪的超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7.

[8]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5.

[9]威瑟斯布恩等.多维视界中的维特根斯坦[M].郝亿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38.

[10]董 衡 巽.海 明 威 谈创 作 [M].北 京:三联 书 店,1985:145.

[1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4.

[12]王树海.诗禅证道[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278.

[1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1135.

[14]蒙柱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

[15][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14.

The Old Man and the Sea's Tendency of Primitivism and Zen

LIU Dong-li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With unique wild characteristic and primitive way of thinking,Hemigway's“Tough guy”character has caused world's attention,and people make different comments on this.TheOldManandtheSeahas a tendency of primitivism and the character of San Diego in this book reflects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With future research,we can find that the primitive thinking characteristic of characters shaped by Hemingway includes the meaning of Zen.

Tough Guys;Primitivism;Zen

I106.4

A

1001-6201(2011)06-0113-04

2011-07-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2013)。

柳东林(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大鱼海明威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