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碎话语理解的语用充实研究

2011-03-31孙飞凤

关键词:言语关联命题

孙飞凤

(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零碎话语理解的语用充实研究

孙飞凤

(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不同学者对零碎话语的理解过程持不同看法。虽然零碎话语的命题内容和语力均具有不确定性,但也表达了命题,仍可以用来实施言语行为;关联理论的观点可对零碎话语的理解进行合理阐释,零碎话语的理解过程是自由充实的语用过程。

零碎话语;言语行为;语用充实

言语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说话人如何将交际意图附于言语行为中,也涉及受话人如何推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由于存在语义不确定性,受话人不能根据话语的初始逻辑式直接确定话语要传达的命题,而必须从话语所提供的编码出发,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理才能较准确地理解说话人意图。由于自然语言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有了语境信息及由此形成的多种认知效果,说话人便使用简练的表达结构,相信对方既能理解编码内容又能推出交际意图。“只要双方都具有正常人的理性和语用推理能力,那么言语交际就可以靠这种编码→解码+推理的混合模式来运作”[1]。有时话语虽然表达了完整的命题,但其意义对具体交际场景而言仍然欠明,受话人需根据语境条件对目标话语进行不同程度的语用加工,这个过程称为语用充实[2]。Wittgenstein有关水果店老板对字条“five red apples”的例子[3],说明日常交际中可用零碎话语表达命题的事实。本文意欲探讨的是,在没有显性语言前件的情况下,作为交际主体的受话人如何通过语用充实的过程来理解(服务生指着餐馆的桌子告诉顾客说)“Reserved!”或者(说话人边看着一个走进房间的人边对听者示意说)“Michael's Dad”这样的零碎话语的。

一、零碎话语能否实施言语行为

像“Reserved!”和“Michael's Dad”这种没有显性的语言前件、只在话首孤立出现的零碎话语能否实施言语行为呢?

Stanley认为零碎短语不能算是实施真正的语言学言语行为,因为“实施语言学上的言语行为必定带有相关类型的语力,也必定表达确切的内容。”[4]Stanley讨论的例子是一个渴得快脱水的人蹒跚走近卖水处说:“Water!”他认为该话语不是恰当的言语行为,因为它缺少确定的内容和语力。首先,真值条件并没有确定是“说话人要水”而非其他待选对象;其次,该话语是断言、命令还是请求?尽管这类话语可以作为交际手段,但用来对它们进行解释的是普通知识而非语言知识。这类话语和拍肩膀等非言语手势语所传递的是暗含,不是要表达命题,因此不存在对真值条件进行自由充实的问题。

照Stanley标准,许多完整句言语也不算实施言语行为,这显然违反人们的直觉。比如说话人看着外面的大峡谷说:“That's beautiful!”该例若当作断言,那“That”是否必须有确定的指称对象?是特殊对象还是对象群体?我们本能地觉得不需要。如果以具有确定内容和语力为标准,那么会令人得出错误结论,以为很多即使具备完整句子、符合语法规则的话语都不能算是语言学上的言语行为[5]。凭直觉我们觉得说话人说了什么,其目的不是吸引受话人对水的关注而是表达一个命题。受话人最终的理解包括一个通过对编码短语进行扩展而来的命题。虽然不同的受话人对命题表达的理解可能有差异,但会局限在一个清晰的范围内。受话人通过扩展编码意义而构建的命题应该算命题表达,“Water!”可能是某种类似于“给我点水”的指令性行为而不是断言。可见,虽然有些话语没有确定内容,有些话语无法确定语力,还有些话语可能既没有明确的语力、其真值条件内容也是欠明的,但并不妨碍它们实施言语行为。真正的零碎话语也表达命题,是具备真值条件的,也是可以用来实施言语行为的。以内容和语力是否明确作为标准,来决定某一特定话语是否构成真正的语言学上的言语行为的做法太不现实。

二、零碎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

Grice把意义分为所言和所含。Sperber &Wilson用一个两步骤的过程替代Grice的会话含义概念。该过程中受话人先复原明说再复原暗含。对原始话语进行充实、使其命题形式得以完整的推理所产生的便是明说。明说保持着原始话语的命题形式并加以详细化;使明说成为可能的是百科知识和语境意识。Carston的定义更具认知含量:“明说是从话语编码的不完整概念表征(逻辑形式)之一推导扩展而得到的以明示方式传递的假设”。可见明说是语言不确定性所驱动的推理,是对说话人说出的不确定形式进行充实、使其命题形式完整的结果。

根据关联理论,所有的语用过程都按同样的原则来操作,不论哪个层次的表征其结果都是可见的。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将众多不确定选项与说话人意欲受话人构建的确切命题集合起来考虑,交际就会取得成功。就确立话语自身直陈命题而言,每句话都有欠明之处,都需要扩展。按照关联理论的基本定义,明说是对话语逻辑形式的扩展,也即,明说总会包含原话语逻辑形式的编码意义。从形式上看可以有从粗到精的一系列明说过程,可以得出一系列明说,形成一个明说序列,其中语义上最精细的明说蕴含次精细的,依此类推,一直到最粗略的。从具体语用过程来看,就某个特定语境而言,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意欲传递的明说并非一个有序命题集,受话人期望得到并实际推出的也不是由多个命题构成的集合。交际双方心目中始终只有一个命题(或明说),甚至全然没有意识到还存在着其他的理解选择。虽然双方都从最佳关联角度来表达和理解语义,但二者的背景假设不一定完全匹配。因此虽出自同一个明说序列,说话人和受话人心目中的明说在精细度上可能不完全一样,只是基本近似。再者,同一个命题在不同语境中也可能以不同量的编码信息来表达,因而留给推理的余地有大有小,致使不同语境得到的同一命题在深度上会各有不同。

语用范畴经由一个语用系统使用相同的语用原则进行解释。由于是假设性的形成与确认,所有的语用推理在说话人心里所想与受话人推理出来的思想之间均有趋异的灵活性,因为精确地复制思想总归是不现实的要求,也不是成功交际所不可或缺的。从关联论观点来看,命题表达具有各种不定度是可以接受的。人在从事言语交际时会本能地期望从中获得语境效果,以获得认知上的收益。由于话语都具有欠明性,受话人需要对接收的话语逻辑形式进行加工,借助语用推理来对欠明的语义进行充实以得到所需语境效果。不过语用推理具有雪球效应:调用的语境信息越多演绎出的结论就越多,可望获得的语境效果也会相应增加。但语境效果的获得需要付出加工努力。如果为了不太重要的效果而付出过多的心力,则在认知上是得不偿失的。本能上都会避免这种情形而趋向于以较小的努力去追求较大的效果,这种加工努力与语境效果的恰当配比就是最佳关联[6]。

通过判断什么样的信息对受话人来说是明说,说话人对受话人在某一特定话语所构建的解释会有大致确切的期待。因此已经有了可用的、较显性的语言资源后,说出零碎短语的说话人心里不必具有期待受话人去复原的任何特殊命题;相反的,有许多命题与说话人交际意图相吻合。所以无论受话人复原哪个命题,该意图都会得到满足;无论受话人所构建的是哪个命题,它的某些成分都不可避免地经由自由语用充实而得来。

可见,任何想要成为话语理解的实质性过程和话语使用原则的语用理论都需要这个好处。如果目的在于使说话人和受话人的思想尽可能等值,那么编码量越大越好,因为这样需要进行语用推理的任务就越少了。然而对语言表达式进行解码需要付出加工努力,充实等过程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语境使得说话人意欲指称的对象凸显出来的情况下,受话人在概念表达式上就会对该对象进行表征,这可以经由与源自其他渠道(如语言来源)的表征进行整合而获得。那样的话,比起只需解释零碎话语“Reserved”就推导出该属性隶属桌子的,受话人很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对完整话语“That table is reserved”进行解码,然后才指派指称给指示代词 。根据关联理论对理解过程的描述,这个推导将涉及最小的努力。说话人对受话人说话,要他作出某种加工努力,实际上是认可一个用来解释明示刺激的特殊的理解过程。

关联理论的理解过程是按照可及性顺序检验解释假设,直至发现一个满足关联期待的解释,理解的过程便停止。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都下意识地假定对方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关联原则,所以受话人根本无需去逐一比较所有可能的语义解释。她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最先得到的关联理解就是最佳关联理解,否则说话人就会换一种说话方式,因为他同样受制于关联原则。同样地,说话人也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受话人定能得到自己想传递的意义。说话人要传递信息,某种程度上也能预测哪些信息是受话人可及的,因此会调整其话语以确保受话人构建满足其交际意图的解释,并把误解的危险最小化。交际双方具有这种内隐知识能力意味着受话人想到的第一个解释假设非常有理,因为是第一个想到的,也因为这个解释假设是说话人已经预测到的。在 “Reserved”所在的语境中,作为某种可能与预测属性相结合的东西,桌子的概念会是第一个被检验的变元,因为对话双方对于桌子的凸显是互明的。最终的解释“The table is reserved”因具有足够的关联而被接受,理解的过程就不会再进行下去了。这个理解策略的功效在话语“Michael's Dad”更为明显。如果说话人的示意语境使得指称对象凸显出来,那么受话人可以获取指称对象不同表征中的任何一个。就零碎话语来说,解码后的短语可能只是受话人心里最为凸显的随便一个概念表征。

对零碎话语理解过程的阐释涉及语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等跨面研究。本文认为虽然零碎话语具有内容和语力的不确定性,但也表达了命题,仍然可以用来实施言语行为;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零碎话语的理解进行阐释,证明零碎话语的理解过程是自由充实的语用过程。本文对零碎话语的理解理据进行粗浅的探讨,相关课题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讨,语义欠明对零碎话语理解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此外,汉语与英语零碎话语的语用机制是否存在差异,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蒋严.形式语用学与显义学说——兼谈显谓与汉语配价研究的关系[A].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6.

[2]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43-50.

[3]W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I-44)[A].In Baghramian,Maria.(eds)Mod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C].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1999:86-106.

[4]Stanley J.Context and logical form.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0(23):391-434.

[5]Hall A.Subsentential utterances,ellipsis,and pragmatic enrichment[J].Pragmatics & Cognition,2009,17(2):222-50.

[6]姜晖,成晓光.功能性言语研究阐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2.

Interpretation of Subsentential Utterance and Pragmatic Enrichment

SUN Fei-f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Subsentential utterance has caused controversies with regard to how they are interpreted.This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though there is some indeterminacy about the propositional content and the illocutionary force in such utterance,subsentential utterance still expresses propositions and therefore can perform linguistic speech acts.The paper explains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subsentential utterance and arrives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subsentential utterance is a pragmatic process of free enrichment.

Subsentential utterance;Speech acts;Pragmatic enrichment

H03

A

1001-6201(2011)06-0101-03

2011-06-19

华侨大学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0QSK13)。

孙飞凤(1965-),女,广东潮州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言语关联命题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下一站命题
关于冬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