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理论创新
2011-03-31栾雪飞
栾雪飞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理论创新
栾雪飞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18这实际上是告诫全党,既要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又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一、坚持改革开放,为理论创新奠定新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发展了的实践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的创新分不开的。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自那时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和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壮丽史诗,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上的新问题,从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越来越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因此只能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探索。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2]258。邓小平还一再申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382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才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后还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发展,将会不断有新的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
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呼唤创新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一贯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又非常重视理论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指导不断发展了的实践。“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1]11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作为完全不同于改革开放前20年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必然要求有新的理论指导,这就需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独立思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
应当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事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行了认真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观点,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当年就是在那些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初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生产力有很大发展,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从1953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1951年、1952年带有恢复性的不算)GDP年均增长6.1%,这在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在将近30年里达到的速度。综合国力从解放前的第24位提高到第10位[3]。特别是毛泽东强调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道路,则表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伟大思想觉醒。尽管,那时的探索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269等问题,直至发生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那样严重失误。然而,应当强调的是,正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思想成果,才成为改革开放后探索的理论源头之一。之后,逐步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形成并且又指导了那个阶段的具体实践,同时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正因如此,党的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里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就实践创新——走对了路而言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理论创新——找准了理论指导而言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观点。新的实践的发展,必将推动新的理论成果诞生,进而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三、依据改革开放新实践,推动理论不断创新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1]11这一方面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创造性实践中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出了只有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才能继续推动理论创新。这就要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继续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增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这一过程还在继续和深化,绝非30几年所能完成,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续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幅度地提高了综合国力,显著地增强了国际地位,明显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前景。不仅如此,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创造性实践,使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将自己融入世界潮流中,并且正在为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提示我们,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将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给予理论上的说明和回答。这就要求共产党人要自觉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认真总结继续改革开放中的独创性经验,并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高度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新思路、新对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不断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于洪生,缪开金.改革开放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6-77.
[4]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011-08-24
栾雪飞(1950—),女,吉林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