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批评语的语用理据

2011-03-31侯风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理据面子言语

侯风英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汉语批评语的语用理据

侯风英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在言语交往中,说话人为了成功实现其交际目的并减少对听话人正面面子的威胁,会灵活采用得当的语言形式或策略,以谦和诚恳的语态表达批评。批评语的产生与理解离不开语境,而语境是语用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批评语可以从语用学那里找到语用理据。

批评语;言语行为;语用理据

批评语是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的言语行为,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批评语的产出和理解与语境关系密切。对话语的批评语用含意进行语用推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指示语、前提、言语行为理论及语用原则。

一、指示语与批评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那些在具体语境中具有不同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这些指称语主要有专有名词、确定性描述语、不确定性描述语、代词。语言中的指示词语往往结合话语的语境和说话人的信念和意图来确定其所指和它们在构成语句时的含义。如:

(1)齐全盛:我们有的同志,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不讲人格,不讲道德,唯恐天下不乱。(电视剧《绝对权力》)

例(1)中,说话人使用了确定性描述语“我们有的同志”进行批评,而此人称指示语是有确定所指的指称用法,使用该词语是为了在公开场合减少对被批评者面子的威胁。

有时,说话人采用不确定性描述语表达对对方的否定。如:

(2)张艺:哎,小李,你妻子平时喜欢吃什么东西?

小李:哎呀,这我可真不清楚。这可把我问住了。

张艺:你呀,不是我说你,你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对妻子不够关心的丈夫。怪不得人家会误会你。

说话人使用不确定性描述语“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对妻子不够关心的丈夫”对对方表达批评。

二、前提与批评语

前提也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前提分为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语义前提的判断主要依靠前提触发语,依靠词或句子的结构。语用前提是借助语境和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等推出的,是一种语用推论,而批评语则两种前提都涉及到了。如:

(3)夏中民:吃。我当然要吃了。饿死我了,我看上一顿饭什么时候吃的?上一顿饭好像是昨天吃的。

妻子:又一天不吃饭,你是不要命了你。

(电视剧《国家干部》)

妻子使用前提触发语“又”,即可得出该批评语的语义前提为被批评者夏中民过去有过一天不吃饭的现象。显然,一天不吃饭有损身体健康。

三、言语行为理论与批评语

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为“说话即做事”。Austin区分了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并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言后行为。Searle继承发展和完善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以言行事行为,并认为,通过话语实施一个施为性的言语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基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及真诚条件。批评话语同样有显性施为句和隐性施为句之分,也涉及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同时,基于四个条件,批评是属于表达类以言行事行为。[1]之后,Searle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要理解这样的话语,交际双方须有共知语境,听话人能结合语境了解说话人的以言行事意图以及话语的施为用意。说话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其他言语行为来实施批评。如说话人往往在劝说、警告、教导、要求、宣泄、反讽及先扬后抑中或采用赞扬、提醒等对听话人表达批评用意。如:

(4)T:如果下次再不来上课,我就取消你的考试资格。

S:好的,老师,我以后肯定不敢旷课了。

说话人就是借助警告言语行为来实施批评的。

四、语用原则与批评语

(一)合作原则与批评语

合作原则是由Grice提出的,包括四个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为了实现其交际目的,说话人在具体语境中选用的批评语有遵守准则的情况,也有违反准则的情况。

关系准则要求话语间有关联。说话人考虑听话人的面子,采用非人称指向策略等进行批评,而被批评对象表面上与真实被批评者没有关系,结果违反关系准则而生成批评语,这样的批评效果颇佳。

(二)面子论与批评语

面子论是Brown和Levinson提出来的。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人们在交际中要考虑的面子有正和负两个方面。所谓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这种愿望一旦获得满足,正面的面子就得以保留。所谓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而人们交际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s)。批评属于“威胁面子的行为”,是导致听话人正面面子受损的FTAs。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或行为持否定态度,尤其是期望听话人认识并改正不恰当言行,这正与听话人被肯定或赞许的愿望相背。因此,实施批评时,说话人往往采取策略来缓解批评力度,包括语用移情、暗示、模糊限制语、利用哲理或原则开玩笑、元语言等语用策略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适境原则与批评语

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施批评离不开语境因素的影响,应遵守适境原则。该原则要求表达恰当得体,把握分寸和时机。具体讲,应选择合适的场合,也就是说,应避开公开场合批评,最好避开第三人;若公开场合,最好避免指名道姓,使用模糊语言最佳。其次,说话人批评时应考虑听话人的身份、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甚至性格特征等个体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只有合理考虑语境因素,才能成功达到说话人的交际目的。

(四)关联原则与批评语

说话人产出的话语间都会建立起一定的关联。为清楚表明听话人付出多少努力和要取得何种效果,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最佳关联”的概念。为理解话语而需要达到的最佳关联的条件是:当话语能够产生足以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时,该话语让听话人为取得这些效果而确实付出了一番努力。[2](P109)也就是说,说话人的话语提供一定的语境假设与对方的认知语境发生关联,互为显映,而共有的认知环境为交际和理解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听话人结合语境假设付出努力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思辨推理,从而取得语境效果。那么,批评语中是否涉及到“最佳关联”呢?回答是肯定的,特别是当说话人采用一些语用策略间接地表达批评,而听话人得付出努力去理解话语,进行思辨和推理时。

批评语的产生和理解具有语用理据。要正确理解推断批评语,听话人需结合事先确定的语境或认知语境,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及推理能力。批评语是典型的威胁听话人正面面子的行为,交际双方若掌握了较扎实的语用学理论知识,就能更好地实施和理解批评语,从而提升批评语的语用效用,实现交际意图,进而达到交际目的。

[1]侯风英.汉语批评语的言语行为理论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H319.9

A

1673-1395(2011)12-0075-02

2011 10 19

侯风英(1976-),女,山西介休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理据面子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面子≠尊严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某贪官的面子
面子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面子
关于冬天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