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讨
2011-03-31黄平
黄 平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直接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尤其在高职院校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诸多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笔者本身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的体会,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只靠辅导员或班主任加上几名班级干部和科任教师去管理,是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的。引导全班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明智的的做法。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行为、思想和心理进行的管理,即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具体而言,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一系列的过程。自我管理形式与其他任何的管理形式都是不同的,自我管理的形式中,自己是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是管理的客体。
通过自我管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使每个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会少走弯路,同时也会对管理工作起到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2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2.1 缺乏独立处事的经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刚进入青年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独立欲望很强烈,主要表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事情都要依赖老师来解决,什么事情都要去问班主任。
然而,他们毕竟长期处于家长和学校“保姆”式的管理和保护之下,几乎没有过独立处事的经历,因此当他们进入一个比较宽松的新环境后,往往会产生诸多茫然、无所适从等现象,出现不会学习,不会料理生活,不会管理财物等一系列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对集体甚至自己的事情都显得漠不关心,凡事都要等到班主任和班长下达通知之后才去做;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内心的愿望,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在学习、生活上面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际上还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
简而言之,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风向标,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大难题。怎样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这段学习和生活时间,值得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2.2 家长的不正确做法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什么事情都舍不得让自己的子女去做,总是担心自己的子女会受累或者会发生什么不测。如此一来,就逐渐形成了对子女的溺爱,客观上阻碍了他们独立意识的建立。高职学生大多数已经年满18岁,开始进入成人阶段,而成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独立生活。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子女已经成人了,但是大多数家长还是要直接插手甚至包办子女的日常事务。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啃老族”、“月光族”等等现象,就是这种做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之一。
2.3 学校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
有一些老师或辅导员,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面,还是偏重于大包大揽,而不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导致一些学生事事依赖于老师和学校。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探讨
3.1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以往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以教育管理者为中心、以命令式严格管理为主要或唯一管理方法的模式,已经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而普通高校过于宽松的管理模式,也并不适合自控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介于普通高校的“信任”管理和中职的“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引导”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
3.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如果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进入大学之后,学习行为、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转换的话,仅仅依靠学校自上而下的教育形式,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不足,在工作中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摒弃传统的发号施令、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多种形式,创造相关的锻炼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做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辅导员和班主任还应该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及时地通报给他们,让家长们进行有效的配合,以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3.3 推进大学生助管工作,加强行为自律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当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心中自有一杆秤,让学生自觉衡量自己的言行,做思维的主人。要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自我训练。通过演讲、故事会、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通过检查评比、量化考核方式提高行为评价的水平。在班级管理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的活动自己开展、自己的活动自己评价,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任务则是做好引导和进行点评。
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执行,让学生在学校能有主人翁意识。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做法,如有的高校让大学生当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协助学生管理工作;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餐饮、宿舍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等等。通过这些做法,可以有力地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3.4 加强学生的实训和社会实践
实训和社会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舞台,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训和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客观认识自我的机会,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规划自我管理。
3.5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但一个成功人士绝对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践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开展相当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不断修改并实现小目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即管理自身的目标、知识、素质和能力等,通过自我管理为成就事业打好基础。
3.6 通过目标设定,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对自己做成功了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目标设定,用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
按照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的观点,目标就是人们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引导学生设立他们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目标被很好地制定并接受的时候,目标在人的行为过程中起着推动的作用。如果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实现目标时加以赞扬,就会使他们充分享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行为,推动其更加积极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7 引导学生培养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只限于自己本身,还包括对他人和整个集体承担责任。因此,对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
高职院校要以活动为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要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和开展活动,通过参与直接或间接组织的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每组织一次活动,都要认真对待,不要轻视任何一项活动,而且要进行严密的筹划,积极的准备,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乐于交往,善于交往,学会交往。通过与人的实际交往,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扬长避短,经常赞赏他人的优点,主动向他人学习,并逐渐增强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3.8 利用正确舆论和优秀班风规范学生的行为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所形成的正确舆论和优秀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而且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也有着特殊的培养效能。
[1]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杨艳利.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3]屈善孝.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王勇,曾隆梅.浅谈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
[6]张亚男.培养高职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探析[J].文教资料,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