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

2011-03-31指导金桂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王琦湿质学说

王 迎,指导:金桂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医体质学说最早见于《内经》,基本成熟于明清时代,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近年不断的深入研究,中医体质学说取得了新的进展,建立了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现将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1 理论研究

1.1 体质的概念 关于体质的概念,主要强调以下3个观点:一是以王琦[1]为代表,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二是匡调元[2]提出的,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它对某种致病因子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又是决定病性、病位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转归关系密切。三是何裕民等[3]认为的,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其生理上表现为在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个体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对于中医体质学说的定义,目前比较认可统一的说法是: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和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1]

1.2 体质的分型 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疾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体质作出分型,较有代表性的分型方法有王琦[4]的9分法(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匡调元[2]的6分法(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热质、迟冷质、倦皮页质)和何裕民等[3]6分法(强壮型、虚弱型、偏寒型、偏热型、偏湿型、疲迟型),大部分分型方法都是针对成人的。另有学者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分别做体质分型,如温振英等[5]将小儿体质分为5种类型,即阴阳平和型、滞热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脾胃气阴两虚型;陈慧珍[6]将妇女体质分为7种类型: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肾虚质、气血虚弱质、痰湿质、瘀滞质。

2 临床研究

根据中医体质分型,各学者以王琦[4]的9分法(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为基础,尝试对临床患病人群进行体质分型研究,以期得到疾病与某些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项凤梅等[7]通过研究发现,胆囊息肉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是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和痰湿质,偏皮页质占86.80%;邱丽英等[8]通过对84例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发现其患者体质主要以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夏仲元等[9]对117例甲亢患者和172例甲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甲亢以气郁质最多,占53.85%,甲减以气虚质最多,占52.91%。邓金凤等[10]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具有一定特点,病理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检出频数较多,占调查溃疡人群的79.12%;林谦等[11]对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阴虚质、痰湿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各型体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赵宇捷等[12]对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研究,痰湿质、阳虚质为亚临床期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发病的危险体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是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的危险体质。

此外,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干预疾病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周正颜[13]通过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结果表明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赵卫东等[14]在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中,加入中医体质学说干预,结果表明对行为改变有积极作用,对血糖、血压的控制有明显效果。

3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有学者将中医体质学说与流行病学进行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如吴承玉等[15]对江苏地区2 043例15周岁以上公民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为2 043例调查者中平和质602例、气虚质215例、阳虚质245例、阴虚质181例、痰湿质109例、湿热质191例、瘀血质185例、气郁质162例、特禀质153例。王琦等[16]通过对全国9省市人群进行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人群的体质特点不同。如在不同地域间,平和质西部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东北和西部比例较高;阳虚质东北和中部比例较高,西部比例较低;阴虚质西部比例较高;痰湿质西部、华北和中部比例较高;湿热质南部和华北比例较高;血瘀质华北和东部比例较高;气郁质西部比例较高;特禀质东部比例较高。如在不同性别上,男性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明显高于男性等。

4 结语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研究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中医体质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给体质学说的临床研究参考标准带来了选择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2)在临床实验方面,应当重视病理性体质类型的研究,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体质调研,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筛选出不同病理性体质类型的典型表现,建立统一的规范,从而使病理体质分型更加客观化、规范化。

[1]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2]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288-329.

[3]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5]温振英,郑军.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研究与辨证论[J].中医杂志,1996,37(10):56.

[6]陈慧珍.妇女体质分型与临床意义[J].广西中医药,1988,11(1):25.

[7]项凤梅,邓科穗,刘红宁,等.胆囊息肉患者中医体质分类及相关指标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2):26-28.

[8]邱丽英,邓科穗,项凤梅,等.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2):35-37.

[9]夏仲元,王琦,郭琪,等.甲亢和甲减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80-282.

[10]邓金凤,李小燕,何洁茹.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医体质特点调查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27):639-642.

[11]林谦,陈众木,金法.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J].现代中医,2004(3):17-18.

[12]赵宇捷,杨惠民,王丽丽,等.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特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1):769-772.

[13]周正颜.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个体化干预研究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3820-3821.

[14]赵卫东,张卫星.中医体质干预在社区糖尿病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5):27-28.

[15]吴承玉,骆文斌,王娜娜,等.江苏地区2043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2):138-140.

[16]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7-12.

猜你喜欢

王琦湿质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Stability of Linear θ-Method for Delay Partial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Pf- D mrt4, a potential factor in sexu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oyster Pinctada f ucata*
《皇帝的新装》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