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导游员培养

2011-03-31金伊花

关键词:导游员日语导游

金伊花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浙江杭州311231)

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导游员培养

金伊花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浙江杭州311231)

中日两国在语言使用和风俗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呈现出的文化差异也不容忽视。以中日文化差异作为切入点,可以从消费性导游语言的特点探讨日语导游员的培养。

中日文化差异;导游语言;培养

旅游消费是综合性消费,既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精神成分。日语导游员作为沟通的桥梁,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中日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尊重对方的习俗,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日本游客特点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是文化差异的外部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差异: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感知世界等。

(一)性格特点

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中江兆民曾说: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辨。日本人追求形式与模式,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倾向于有一个原则来做依托,原则的稳定性是内心的依靠。因此,日本团队的行程在旅游活动开始时都已经定型,很少在旅游途中随意改动,即使是对客人的有益改动,也很有可能招来投诉,对客人来说,行程的稳定性是内心的依靠。因过于依靠原则,日本人有时会给人一种做事缺少灵活性的感觉。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的性格有如下描述: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又能伸能屈,既驯服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又心存叛逆,既勇敢又懦怯,既保守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把本尼迪克特的描述看成集团内与外,日本人行为方式的特点之一是将自己周围的人划入自己圈内、圈外或某个圈子中,在圈子的内外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思维特点

金田一春彦先生讲日本人自古至今不喜欢为自己辩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辩解,这一风气一直持续到今天。日本人通常将寡言少语视为美德,把一切都溢于言表的行为视为恶习。日本历史上无一人因雄辩而受到好评。但是日本人在问候致辞时却例外,认为问候致辞冗长为好,要面面俱到。因此导游词的欢迎词部分应尽可能长一些,碰到问题时导游员首先要向客人道歉,不要想到如何解释。

日本人为人处世也信守距离美的原则,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一定距离。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日本人总是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日本人以谦虚为美德,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判断上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说法,对难以说出的话往往采取拐弯抹角的方式,让对方去推测弦外之音。这种会话方式在日本人中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欲言又止的暗示性省略在日本人之间不但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让人有好感,显得礼貌得体。

二、日语语言表达特点

日本人以体察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常以暗示或含糊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意图,思维的模糊性使日语导游员的培养难于其他语种导游员的培养。

(一)语音感受

导游员要了解日本人对元音、辅音、清音、浊音的不同感受。对语音的不同感受,要求导游讲解时要灵活运用日语语音的这一特点,使导游词的编写和语言表达更加符合日本游客的思维模式。金田一春彦认为,从发音上看,日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发音单位即音节很少。清音给人的感觉是“小さくきれいで速い感じ”,表示敏锐的、轻盈的、细小的、美好的;与此相反,浊音是“大きく荒く遅い感じ”,表示迟钝、沉重、粗大、肮脏的东西。日本人对语音的不同感受体现出了对大自然感受的价值取向和语言文化心理。

(二)词汇意义

同一个汉字词汇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意义并不总是对等的,某些词语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却完全不同,或者在两国语言表达里有些区别。词汇的掌握既要了解本义,又要知道其喻意、引申义和转义。如:“先生”一词,中国人常用汉语词义来套用日语,在日本只有国会议员、医生、教师、律师才叫做“先生”,中国人把“先生”当作最高敬语,因此常使日本人感到困惑。日语词汇中的指示代词除了表层词义,还有深层的文化因素,使用时受到传统的内外意识文化因素的约束,使用近称、中称、远称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关心程度、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日语词汇中的指示代词充分反映了日本人的内外有别思维模式。

自他动词的分别使用也是日语表现形式的一大特色。使用自动词和他动词时语言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自动词着眼于客观事实和结果,具有客观、中立的指向性和价值取向;他动词着眼于所产生的结果,具有主观指向性和消极的价值取向。为了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他动词的主观指向性产生的消极后果,日本人常常使用自动词将事物描写成为自然变化的结果,以减轻因自己的行为而给对方造成的心理压力。自他动词的对应反映了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思维方式。

(三)语言表达

日语中的授受表达和领域限制与中文有明显的不同,这也是日语导游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汉语中授受关系只须使用一个“给”字就表达清楚了,然而日语仅授受动词就有7个。日语授受关系除了表示“谁给谁什么”或“谁为谁做什么”这层意思外,还反映主体对授受关系的主观意识,即含有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等。因中文里没有那么多的授受表现,日语语言表达中与授受有关的表达因受到母语的迁移影响经常被导游漏掉。日语是对说话者和听者观点进行明显区分的语言。授受动词在日语语言表达里承担很重要的角色,授受动词的漏掉不仅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在礼貌表达上也属于不正规的日语。授受关系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充分反映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及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日本人思维中双方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为了保持礼貌,不能随意地踏入对方的私人领域。导游与日本游客之间的关系更加要注意到这种领域问题,言语行为也要受到限制。日语中表达希望的助动词“たい”,在中日两国有不同的理解。中文导游可以毫无顾忌地询问客人“您想喝茶吗?”但是日语导游这样问客人一定会招到客人的反感。在日语里,直接询问对方的愿望是不礼貌的行为,即使是表达自己的愿望。日本人交际时的心理特征,反映了现代日本人以和为贵、谦虚礼貌的民族特性。通过分析日本游客特点、日语语言表达特点,可以见出,日本人较之中国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对方的存在,更多地顾及对方的感受。导游员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交流时,除了讲求文字表达的通顺与准确外,还要充分注意感情上心理上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

[1](日)入谷敏男.日本人的集团心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

[2]孙玉林.日语的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2).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H369.4

A

1673-1395(2011)02-0080-02

2010 -12 16

金伊花(196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导游员日语导游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导游员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网约导游
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导游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江苏省导游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