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探讨
2011-03-31王会玲白江涛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王会玲,白江涛,龚 理(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其 它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探讨
王会玲,白江涛,龚 理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高校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和侵入,当代大学生能否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正确定位人生目标,引领祖国走向繁荣、富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批判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使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确定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动力。
2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要求上进,充满活力,风华正茂,增长知识,全面成长的时期。针对青年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我们建立了业余党校,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尤其是在高校学生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党员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学生党员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理论素养,运用科学的理论分析事物、解决问题,提高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的政治鉴别力;树立远大理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学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使学生党员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
近年来,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日益增多:改革开放形势下观念的碰撞、竞争的加剧,使学生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拮据、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增多,使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为此,我们成立了“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服务队”,建立了党员接待日,定期开展党员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成才、交友、健康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党员,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投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的优秀人才。
3 加强网络的引导教育
网络文化在我国深入发展,它以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料,而且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在去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前提下,积极利用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增砖添瓦。
首先,我们可以将各种健康、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设计制作成为易被学生接受的多媒体课件,使教育内容具有观赏性和可选择性,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当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网络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其次,教师公布自己的E-mail地址和其它联络方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
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切实加强网上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提高鉴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4 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既可以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又可以凝聚成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影响许多人。艺术节合唱比赛、文艺演出专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相互理解,为共同的目标携手奋进;“一封家书”加深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使学生理解了父母的辛苦,明白了今天的学习、生活来之不易;团日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教会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保护环境等等;“相逢是首歌”承医学子庆元旦联谊会使来自全国各地的承医学子站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共同体会着校园大家庭的温暖。
当前,在多元化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使当代大学生形成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集全社会教育的合力,更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G641
C
1004-6879(2011)02-0223-02
201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