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冠心病的益气活血药概述

2011-03-31刘翠哲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皂苷人参丹参

刘 沛,刘翠哲

(承德医学院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 067000)

治疗冠心病的益气活血药概述

刘 沛,刘翠哲△

(承德医学院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 067000)

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益气活血药;胸痹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因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10-15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压力的加大,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长,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女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之范畴,临床治疗多以行气活血、豁痰泄浊、益气养阴、温阳通痹为法。近年来,根据气血相关理论,认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益气活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治则,笔者对治疗冠心病常用益气活血药做一总结论述。

1 理论基础

名老中医郭文勤教授以气虚血瘀立论,认为气虚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1]。人赖气以生,犹鱼赖水以活。气属阳而主动,血属阴而主静。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盛则血充,气虚则血竭”,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病理上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气在血脉运行中起主导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虚则血衰。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濡养全身的功能。由此可知,全身血脉的正常运行,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充沛推动血液,使血液充盈于脉管,运行不止,环周不休,把水谷精微运至全身,营养全身组织器官。反之,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血运流速迟滞,以致血液郁滞经脉而为瘀。气虚血瘀作为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其演变是多方面的。在气虚血瘀基础上,还可兼挟痰浊、阴虚、气郁等,但究其产生之根本,仍是气虚血瘀[2]。故在治疗冠心病的时候以益气活血为之大法[3]。

2 常用益气活血药

2.1 黄芪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hok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为补气要药。含有黄酮、皂苷、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单味黄芪或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均具有肯定的心血管药理作用。黄芪具有使冠状血管扩张、恢复细胞活力、Ca2+拮抗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4],保护心肌,抗血小板凝集,改变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黄芪单品或其制剂均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治疗。高旭[5]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张金国等[6]应用黄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现黄芪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明显提高。张虹霞[7]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和极化液治疗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结果黄芪治疗组总有效率与极化液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黄芪可致失眠、黄疸、肢痛、风团、过敏性瘙痒、过敏性休克、高血压等,不宜大剂量使用生黄芪。

2.2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肺经。主要成分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有机酸及酯类、含氮化合物和少量挥发油等。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方面均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人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9-12],人参总皂苷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13]。人参或其提取物,能显著地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使耗氧速度减慢,存活时间延长,并能使心房在缺氧条件下收缩时间延长[14-16]。人参,特别是人参皂苷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抑制血小板凝集,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组应用独参注射液,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治疗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独参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对控制心绞痛疗效较好,而缓解心绞痛起效时间缓慢,且独参注射液对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疗效较好。人参注射液2ml(含红参生药5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结果表明人参对再灌注后的缺血心肌的电生理有稳定作用。含服人参片(每片0.5g),每日3次,每次3-5片(每片0.5g), 连服7-14日。共治疗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具有心电图提示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T波、ST段改变)出现胸闷、憋气等症患者30例,用药2-3日后自觉症状改善,1周后心率增加50%以上,2周后心电图复查90%以上恢复正常范围。但过服人参,常常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神经过敏、失眠、烦躁、皮疹、瘙痒、儿童性早熟等“人参中毒综合征”。

2.3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e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丹参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异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B、C、D、E、G、H、I、J,迷叠香酸,紫草酸等。在药理作用方面,两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又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具有抗菌、内分泌调节等作用,而后者则以抗氧化作用更为突出。

丹参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改善血液代谢作用以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释放血浆血栓素、内皮素和一氧化碳,提高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LDK)活性等来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17]。丹参素能阻断L型钙电流,减少钙离子内流,避免心律失常。丹参酮ⅡA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间,达到抗心率失常的作用[18]。丹参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抗脂蛋白的氧化,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抗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等作用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能扩张微动脉,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及血浆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改善血液流变。

近年来,临床研究人员试用丹参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肺心病、心脏直视手术等,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华宁等用丹参酮磺酸钠Ⅱ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9]。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明显提高[20]。丹参注射液除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外,尚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可减少机体的氧消耗,从而增加了冠状动脉的氧供给量而呈现临床疗效[21]。

丹参及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主要多发于用药30分钟以内,且多发于50-59岁年龄组,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其中注射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比例较高。

2.4 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开郁之功效。川芎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苯酞内酯及其它成分。其中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及扩张血管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川芎嗪具有抗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作用,能抑制血栓素(TXA2)的生成和活性,有效的对抗TXA2引起的动脉收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冠脉内皮,提高一氧化碳水平,并可拮抗内皮素1(ET-1)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22],防止心肌和冠状动脉缺血损伤[23]。研究表明,川芎嗪能明显增强SOD活性,降低丙二醛浓度,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导致的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研究提出,川芎嗪可以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器官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碳,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最初临床研究表明:川芎嗪通过对抗脂质过氧化,提高SOD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24]。

川芎嗪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低血压、急性溶血性尿毒症等,原因与其较强的抗原性与扩张冠脉及脑血流量有关。

2.5 三七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块根,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其主要成份有三七素(三七氨酸)、三七总皂苷(PNS)、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有效成份,药理学研究中发现三七总皂苷在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抗炎以及物质代谢、抗肿瘤等方面均有较好活性。

三七皂苷Rg1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血栓形成,并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还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正常血压及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试验证明,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家兔、家犬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25]。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从而调整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是三七抗冠心病的药理学基础。

秦勇等[26]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600mg/d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病人56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5.7%。汪坚敏等[27]应用血塞通800mg/d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能有效缓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

过量服用三七可致上腹烧灼、口麻、头晕、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出血倾向、过敏反应、固定性皮疹,甚至休克,婴儿可通过吸食母乳致过敏。

2.6 其它 红花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其水溶性成分红花素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及脑血栓栓塞。鸡血藤“去淤血,生新血”,有“血中之圣药”之称,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五灵脂活血化瘀,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多用于复方,名方失笑散即由五灵脂与蒲黄组成,是许多活血化瘀方剂的基础方,临床应用广泛。

3 结语

目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在许多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居全部死因的首位,其中又以冠心病最为常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预防意识和预防措施没有相应跟进,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益气活血药用于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中各医家根据各自临床经验和观察,组方用药虽有不同,但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理论基础。中药复方制剂的应用也比比皆是,如复方丹参滴丸、生脉饮、参麦注射液、速效救心丸、血府逐瘀胶囊、心可舒片等。

任何药理作用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方法和分析仪器的不断进步,有助于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的进一步明确,并将为中药提取、配伍以及合方制剂提供更有利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发挥益气药和活血药的协同作用,避免其副作用,将为研制更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现代中药新制剂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中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过量用药、误用以及注射用药等方面,故研究开发新的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在避免药物发生拮抗作用的同时,更应注意临床的辩证论治和个体差异,抓好从研制到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为中药新药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李红彦,罗文,李龙.郭文勤教授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9,41(3):12.

[2]梁煜,林代华,王清.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3,21(4):588.

[3]李玉春,贺燕,张永和.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初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21.

[4]秦华珍,柳俊辉.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69.

[5]高旭.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3):257.

[6]张金国,高东升,魏广和,等.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46.

[7]张虹霞.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4例[J].陕西中医,2005,26(11):1148.

[8]李朋,刘正湘.人参皂苷Rb1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2):118-121.

[9]杨敏,陈广玲,陈畅,等.人参皂苷Rg1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11):1075-1077.

[10]王宁元,吕传江,陈学海,等.人参皂苷Rg1诱导骨髓干细胞游走分化促进家兔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0):916-919.

[11]孙文娟,刘洁,曲少春,等.人参皂苷Rg2对兔戊巴比妥钠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21(6):447-450.

[12]宋清,张晓文,徐志伟,等.人参茎叶皂苷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22(1):42-48.

[13]孙乾,睢大员,于晓风,等.人参Rb组皂苷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中草药,2002,33(8):718-722.

[14]覃秀川,睢大员,杨景文,等.人参Rb组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2,22 (3):51-53.

[15]徐华丽,翟玉荣,曲绍春,等.人参Rb组皂苷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J].人参研究,2003,15(3):2-4.

[16]祖淑玉,高咏梅,朱广瑾.丹参对血管紧张素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的表达作用[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4,6(4):257-260.

[17]孙可青,徐长庆.丹参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3):171-172.

[18]华宁,唐发宽,钮炜西,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索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武警医学,2007,18(3):195-198.

[19]刘克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A):215-216.

[20]范茂盛.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2):115-116.

[21]濮哲铭,朱文玲,金征宁.中药川芎嗪拮抗内皮素-1致冠脉收缩的效应初步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18(2):133-137.

[22]王万铁,徐正,林丽娜,等.川芎嗪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干预[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230-234.

[23]楼正家,诸葛丽敏,郑文龙,等.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5):299.

[24]唐旭东,姜建青,赁常文,等.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核转录机制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32.

[25]秦勇,王金宇,黄方文,等.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56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1,8(5):461.

[26]汪坚敏,王俏,朱健,等.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保健杂志,2002,5(3):183-184.

R541.4

A

1004-6879(2011)02-0186-03

2010-10-15)

△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皂苷人参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水中人参话鳅鱼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