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减肥效果不理想的常见原因分析
2011-03-31贾丽君张细柳王士超
贾丽君,张细柳,王士超,徐 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单纯性肥胖病是由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而以脂肪的形式存于体内,引起体重增加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有关,针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抑制过盛的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而减轻体重。针刺减肥的作用已经被临床和实验所证实,但是针刺减肥具有不稳定性的缺点。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些不稳定因素中找到一些规律,从失败病例中找出原因,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1 针刺自身不足引起的疗效不理想
针刺具有生理性调节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些继发性肥胖病效果不理想,因为它是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当人体的调节能力受限时,就影响效果。导师徐斌[2]在课题组15年来所研究的6 000余例临床资料表明,针刺减肥临床的主要治疗对象是女性单纯性肥胖中的获得性肥胖者、超重患者和性腺功能减退者;针刺对正常体质量者和继发于下丘脑病、垂体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的患者疗效较差。戴居云也提出,针刺减肥取得好的疗效主要是指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中的获得性肥胖患者,对于继发性肥胖与单纯性肥胖中的体质量性质肥胖患者治疗效果较差,青、中年人减肥效果好,儿童及更年期减肥效果次之,老年人减肥效果差。针刺减肥合适的年龄段在18~55岁,这与生理性调节也是有关的,一般青壮年身体强壮,正气较足,自我调节能力强,而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正气相对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弱,效果相对较差。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结合药物的方法来弥补针刺自身的不足。可以考虑针刺与中药或(和)西药联合应用以提高效果。
2 针刺减肥疗效不理想的人为因素
2.1 取穴未合理辨证 肥胖为病的集中表现之一是脂肪过多,但是脂肪过多并不是肥胖病的原因,而是肥胖病的结果,肥胖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能量平衡失调”。西医临床以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的吸收(减少能量的摄入)和增加脂肪的消耗(运动)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外科直接减少脂肪只对个别严重的肥胖患者使用。中医多将肥胖中的脂肪定义为“水湿、痰浊”类的病理产物,所以多以“清利泻下”等为治疗原则的方药和针刺选穴。实际上,治疗应该针对引起这些病理产物的原因,才能起到治本的效果,这就需要辨证施治。
有报道对于辨证错误引起的针刺减肥效果不好的病例重新辨证治疗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导师徐斌在总结了1994-2002年针刺减肥的文献中,有53.8%的文献未进行辨证分型,有“哪肥扎哪”的倾向,虽然针灸学中有“以痛为腧”为观点、有“局部取穴”的原则,但是这些原则的前提是“邪在局部”;而肥胖的“邪”并不在“局部脂肪”。研究表明中枢机制在减肥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从中医辨证和针刺减肥机制角度都说明了不辨证治疗效果不理想。李晶[3]认为脾虚痰湿是肥胖病发生的实质,胃热湿阻是肥胖病不愈症结。对于未经辨证但有效果也较高的报道,笔者认为这由于肥胖中脾虚湿阻和胃肠实热型的比较多,而临床不辨证的多取调理脾胃的穴位,所以能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此就推断不辨证就可以达到很好地效果,就会对以后的应用形成误导。
2.2 饮食未合理控制 很多人在针刺减肥的同时,会自主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来减轻体质量。所以有人提出应该设置饮食控制对照组和运动控制对照组,排除两者对针刺减肥效应的影响。李学惠等[4]认为针刺能帮助减肥者更好的耐受低热量饮食,并不能直接与抑制食欲相关联。也有患者反映,单纯的靠自我毅力来减少饮食,会使得后来反弹时食量大增,而且难以耐受,结合直刺治疗后,减少摄食引起的饥饿感较以前明显减轻且容易耐受。针刺减肥从长远来看是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内分泌、神经、体液等)减少摄食量,建立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在针刺时减少摄食量是必要的,但需要合理膳食,而不是一味的减少摄食甚至绝食。
2.3 针刺时间未合理掌握 临床报道针刺减肥治疗的时间也不统一。大多是隔日针刺1次,每个疗程有20、30、90 d不等,治疗时间不同,就会影响最后的疗效评价。导师徐斌教授将针刺减肥这一过程初步分为3个阶段:1)快速减重期(1~4周)。2)平台调整期(4~12周)。3)稳定缓慢减重期(12周以后)[2]。所以对于治疗时间处于快速减肥期的,虽然有效率比较高,但是如果这时结束治疗,就比较容易反弹。如果治疗时间处于平台调整期,则会表现为减肥效果不理想。只有治疗达到一个新的调整点,建立一个新的平衡,针刺的效果才能维持长久。袁锦虹等[5]的研究也表明治疗次数与体质量下降的关系呈现初期快速下降,尔后缓慢下降的规律。姜军作[6]研究表明,针刺治疗3个月比1、2个月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好。
针刺减肥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才能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另外,临床上见不少女性在针刺减肥某一时段出现体质量不减或略有反弹,此时多为月经将至,体内的雌激素变化而导致水钠潴留等原因所致,应加以心理调节[7-8]。
2.4 针刺刺激量未合理选择 临床上一些针灸减肥的实践者往往对取穴量、刺激量存在误解,认为针灸具有良性、整体的调节,针灸所有的穴位、所有的刺激量均可起到这一作用,所以针灸时尽量多针、强刺激,实际上这不利于疗效的取得,针灸的双向良性整体调节作用是通过针对病机的穴位配伍、刺激量的适当配合、针对治疗过程中病机的转化调节治疗方案而实现的。
构成针刺刺激量的主要因素有针刺的方法、取穴的多少、针刺的手法、有效刺激持续的时间等。艾炳蔚[9]在临床中选择疏密波电针刺激腹部穴位,可以加强针感,使腹部穴位得到持续刺激,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脂肪代谢,使多余的脂肪在体内燃烧。导师在针刺减肥中观察到,对一些减肥患者电针时,患者的食欲不减反增,提示这一刺激频率的电针可能促进了神经肽Y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了食欲,可见减肥中电针的应用应是有所选择的。故而强调针刺减肥取穴应遵循穴、量逐渐增多的原则,早期不可取太多穴位,刺激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食欲增加,体重反弹。
另外还可以配合一些其它的治疗方法。耳压法是维持针刺治疗期间有效刺激量的最佳措施之一,按压耳穴不仅有治疗作用,还可以提醒患者自己正处于减肥治疗之中,是行为干预的一种有效方法[2]。此外还可以辨证后选择刺络放血来加大刺激量,肥胖之人脾虚不运,可产生水湿、痰浊、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刺络放血减肥法既有与针灸减肥法相似的整体调节功能,又有更为明显的祛瘀效果,通过其活血祛瘀作用,进一步产生利水、通便、解毒、扶正的效果[10]。
2.5 针刺减肥中未配合合理的辅助方法 有的患者会结合运动来减肥,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要适中,如果运动量过大,会引起食欲增加,反而不利于减肥。采用运动减肥应坚持时间长于30 min的中等强度的大肌肉群参加的全身运动[11]。江鲁莎[12]在临床观察个别患者经针刺治疗10次却无任何变化的原因,其中刚停减肥药,且疗效不佳是原因之一[12],所以与减肥药配合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
3 反弹的问题
很多研究都没有否认反弹的现象,王桂英等[13]在临床中发现针刺减肥的反弹性比其他方法少得多,治疗结束后1年的各肥胖指标与针刺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的远期疗效明显,且随着疗程的增加,1年后减肥有效率稳定上升。引起反弹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患者针刺疗程结束后贪吃懒动,因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减肥疗效的重要因素。娄玉方[14]认为针刺减肥反弹比率小的原因是中医针灸治病求本的整体观念,针刺能整体调节人体机能,通过多种活性物质,多种代谢途径,从而使神经、内分泌、代谢正常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张红[15]报道反弹现象主要是针刺减肥过程中,为追求体质量快速下降,过度节食甚至服用泻药,造成减少脂肪的同时,体内水分流失,停止治疗后,饮食恢复,水分得到补充使体质量回升。其次,有些针刺减肥时要求患者吃纯蛋白食物和少量无油蔬菜,不许吃碳水化合物。饮食品种单一且营养不良,导致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结束后补偿性的暴饮暴食,使体质量恢复或比治疗前更重。所以要合理控制饮食,不可一味的过度节食。
4 小结
总之,针刺减肥的疗效是确切的,但是对一些效果不理想的病例不应该回避,要分析其原因,找出提高疗效的方法。对于针刺本身的不足,可以通过药物等其它辅助方法来弥补;而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疗效不佳,应该尽量避免和解决。
[1]刘志成.肥胖病的针刺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1.
[2]徐斌,刘志诚,张中成.针刺治疗肥胖临床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中国针灸,2004,2(24):129-133.
[3]李晶.肥胖病的中医辨证[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59-60.
[4]李学惠,郭效德.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一些思考[J].中国针灸,2009,7(29):569-574.
[5]袁锦虹,徐斌,刘志诚,等.针刺减肥的体重变化[J].上海针灸杂志,2005,5(24):3-5.
[6]姜军作,衣运玲.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50-752.
[7]曾洪玉.针刺减肥的治疗心得[J].江苏中医药,2007,39(1):11-12.
[8]陈少飞,储浩然.提高针刺减肥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4(20):71-72.
[9]艾炳蔚.电针疗法在减肥中的运用[J].江苏中医药,2007,39(1):11.
[10]王玲玲,陶文剑.刺络法在减肥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7,39(1):7-8.
[11]房冬梅.单纯性肥胖与有氧运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28-4129.
[12]江鲁莎.对针刺减肥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的看法[J].江苏中医药,2007,39(1):14-15.
[13]王桂英,艾炳蔚.关于提高针刺减肥疗效的思考[J].中国针灸,2006,7(26):526-529.
[14]娄玉芳,张雅珍,谭馥梅.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12-13.
[15]张红.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相关问题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6,27(6):7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