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三种复用格式
2011-03-31芜崧
芜 崧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荆楚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三种复用格式
芜 崧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荆楚话中动词和形容词存在三种复用格式,显示了各自的语义、句法特点及情感态度。“没”和“不”在这三式中也显示出几组区别性语义特征,“都”在这三式中的语义也不同。
复用格式;都;不;没
本文拟探讨荆楚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三种复用格式,有些说法可能已进入普通话。
一、三种复用格式的语义、句法特点
(一)A都不A(B)
该格式中,两个A都是相同的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有时“A(B)”是含有前一个A的一个词,有时B是前一个A复用后带的宾语或补语,“不(会)”为否定副词,“都”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该格式在言语交际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于转折复句的后分句,表示某一状态或行为之后出现的反常现象,“A都不A(B)”所构成的小句常常违反常规预设,“都”相当于“竟然”,有“不可思议”的意思:
甲、老大爷这大把年纪了,爬七八层的高楼喘都不喘/儿子在外游手好闲,他老子管都不管
乙、这么漂亮的房子她收都不收拾/别人写给她这么多信,她看都不看
丙、通了电,电灯亮都不亮/墙上刮了磁粉,白都不白/吃了这么多减肥药,她瘦都不瘦
甲、乙两组中的A为动词。丙组中的A虽为形容词,但含有动词义,表示某种性状的变化,“A都不A”中的后一个A含有“变A”的意思,如“白”是“变白”的意思,“瘦”是变瘦的意思。“A都不A”语义相当于“还是不A”或“就是不A”,比如倒数第二句就相当于“(墙上刮了磁粉),就是不白(还是不白)”,倒数第一句相当于“(吃了这么多减肥药,)她还是不瘦(就是不瘦)”。
“A都不A”所构成的小句常常违反常规预设。比如甲组第一句,按照通常情况,老人年纪大了爬高楼就会气喘吁吁,可现在出现了反常情况:爬七八层的高楼喘都不喘。丙组第一句,按照常理,有电电灯就会亮,可现在出现了反常现象:通了电,电灯亮都不亮(可以排除是电的问题)。余例同理。
乙组的“A都不A”常常充当施事主语的谓语构成主谓结构,该结构之前的受事性大主语的中心语之前一般都有指代性结构“这么……”限制。
2.用于对话中,其答语构成先舍后取的选择句——“A都不A,就是B”(A、B均为动词性成分):“A都不A”是对对方的某个“请求”A的否定,继而由副词“就是”引出一个选定的事项B。“都”相当于副词“倒(是)”。“A都不A”中的前一个A是话题主语,其前隐含了一个介词“至于”。交际双方的话语都是祈使语气。前A和B须重读。
3.当“A都不A,就是B”中的A是形容词的时候,“A都不A”是对对方提出的话题A的否定,然后用副词“就是”引出自己的看法B,构成一种先“否”后“然”的并列句,“都”相当于副词“倒、倒是”,前A和B须重读。
4.用于对话中,回答对方的问题,其答语构成一种衬托式的递进复句——“A都不(会)A,还B”(A、B均为动词性成分):“A都不(会)A”用来衬托后分句所表述的情况不可能实现(用低层次的基本要求达不到来衬托高层次的要求更达不到),“都”相当于“竟然”,后分句“还B”常常是反语(不会B)。第一个A前可以理解为省略了一个介词“连”(虽然这个“连”很少出现),前A和B为逻辑重音。
介词“连”,许多学者都做过研究,都认为连字句有对比意义,“连”后的成分是对比项里最极端的一个,我们姑且称之为“极端”介词。“‘连……也/都’句里‘连’后的成分是一个对比的话题,用于表现极性对比。……多数连字句中的‘连’都可以省去,所以我们认为‘连’是焦点标记词,用于标记极性对比话题。”[1]这类“A都不(会)A”构成的隐含着“连”字的递进句可变换成另一种递进句(普通话),“连”字以不省为常见。
这种递进句和前文论及的选择句、并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强调点在后项,即在对前项A的否定之后引出的强调后项B,这两项都以逻辑重音来凸显。这也是我们汉语的一个特色。
(二)A都没A(B)
在该格式中,两个A均为相同的单音节动词,有时“A(B)”是含有前一个A的一个词,有时B是前一个A复用后带的宾语或补语,有时B是动态助词“过”,如:去都没去,起都没起床,送都没送礼、洗都没洗干净,走都没走过。
1.构成一种紧缩式转折复句“(还)A都没A(B),就V(了)”。“还”为语气副词,有隐现自由;“就”为关联副词,V为动词性成分(全文如此),它所表示的某种动作行为违反常规预设;语气词“了”可现可不现;“都”相当于“竟然”;该转折句含有“事情还没有到位或条件还没有成熟,就发生了某种情况”的语义:
病还好都没好就上班了/金瓜还削都没削皮就吃起来了
第一例,按照常规,病愈了才上班,可是现在的情况是“病还好都没好就上班了”,违反了常规预设。第二例,按照常规,金瓜要削了皮才能吃,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还削都没削皮就吃起来了”,违反了常规预设。
2.用于因果复句的前分句表示原因,引出一个“消极”的“结果”,“结果”分句多是反问句:
调都没调查,怎么写调查报告?/他平时上课听都没听,怎么考得好呢?
有时“A都没A(B)”表示结果,引出一个“原因”:
一个黄金周我休都没休息,在家赶材料/他还走都没走,还有些煞尾工作
有时用于因果句的前分句是提醒对方,由于条件没有成熟不要做某件事:
橘子还熟都没熟别忙着摘/水还开都没开,别把饺子倒进去了
有时后一个动词后可带助词“过”表“经历态”,“没”对这种经历进行否定。“V都没V过”常陈述由代词性结构“这(那)……”充当的主语,构成“原因”分句,表示“从来没V过”的意思:
那条路我走都没走过,不敢冒险/那个地方我去都没去过,不是蛮清楚
3.也可用于衬托递进句的前分句(对话与否不限),衬托一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我挨(身体接触)都没挨他,更谈不上打他了/我动都没动他的东西,莫说拿他的东西了
(三)A都A不B
在该式中,两个A都是相同的单音节动词,但后一个A带上了由状中结构“不B”(B代表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补语,如:拉都拉不住、赶都赶不走、(车)开都开不快。该式在交际中常构成一种因果复句——“太A1(形容词)了,A都A不B”,表示“某种情况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以致事情没有做完或做事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的语义;“都”相当于副词“就”,有“自然就……”的意思;“A都A不B”的语义大致相当于“想A但是A不B”(想做某件事但是做不到);“A都A不B”之前隐含着一个连词“以致”。有时,因果句的前分句不是“太A1了”的形式,但也可转换成这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当“A都A不B”陈述受事主语中心语(包括承前省略了的主语中心语)的时候,主语中心语的前、后一般有修饰语和陈述语(见画线段),换言之,“A都A不B”不陈述光杆主语(中心语)。否则,就只能用非复用格式表述,比如下面乙组句子就很难成立:
甲、这么少的粮食,(一家人)吃都吃不够——乙、*粮食(一家人)吃都吃不够(一般说:粮食(少)(一家人)吃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A都A不B”可以转换成“A都没AB”:
太脏了,洗都洗不干净——……,洗都没洗干净/文章太深奥了,读都读不懂——……,读都没读懂
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一是副词否定的范围不同:如“读都读不懂”中的“不”只否定“懂”,而“读都没读懂”中的“没”否定的是“读懂”。二是时态不同:“A都A不B”可以用指“现在”,也可以用指“过去”,而“A都没AB”仅指“过去”。比如“(你的衣服太脏了,)洗都洗不干净”,可以指说话时事情正在进行,也可指说话时已经是事后;而“(你的衣服太脏了,)洗都没洗干净”,仅指说话时已经是事后。
二、三式的语法定性与其所表示的情感态度
先给三式定性。这三种格式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用于言语交际的,我们称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复用”格式。从功能看可视为“谓词性短语”[2],从结构看,可视为特殊的主谓短语,其层次关系是:吃[都(不吃)];告{都[没(告诉我)]};漂[都(不漂亮)]。此类主谓短语之所以特殊,一是有的主语是由双音动词或形容词简称的一个音节(如“告”、“漂”是“告诉”、“漂亮”的简称);二是一般不能独立成句,这一点跟一般的主谓短语不同,同介词结构一样属于粘着性结构。
再谈三式所表示的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总的来说,三式都表明说话人对某个话题主语(由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持“否定”态度。具体说来,三式可体现说话人埋怨和责备、佩服与赞赏、辩解与选择、提醒或建议、对某人所为感到不可思议等感情。
三、三式中的“不”和“没”
关于“不”和“没”,前贤和时贤从传统的词性辨析、语义描写、语义特征分析、否定与肯定的关系乃至事件语义学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3],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利用已有的理论,观察“不”和“没”在这三种复用式中所表示的几组区别性语义特征。
(一)主观意愿与客观叙述
“不”和“没”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做过区分:“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指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4]这只是主要的区别,如果深究,恐怕还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一是在同一语境中“不”和“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甲、他没有离开她;乙、他不离开她。之所以甲是因为乙(他没有离开她是因为他不想离开她)。二是“没”的语义范围大于“不”,比如“他不去”仅仅表示主观意愿,而“他没去”虽然表示了“没去”的客观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可以包含两种相反的主观意愿:一是他真的不想去自然就没去,二是他想去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这就是说,“他不去”可以清楚地表明“他”的态度,而“他没去”却看不出“他”是什么态度。
据此,经过分析考察“没”和“不”在三种复用式中用于客观行为和主观意愿的分布情况,得出几点看法。
一是“不”表示主观意愿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比如“吃饭吧——吃都不吃,就是想睡”,是对话中说话人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他洗都不洗就睡了”和“喊他半天,他惹都不惹(不理睬)”,虽然表示了行为主体“他”的主观愿望,但“他”的主观愿望是由他人转述的,不妨视为间接地表示主观愿望。《八百词》中举的表示主观意愿的一例:前天请他他不来,现在不请他他更不来了。也可视为间接地表示“他”的主观愿望。
二是用“没”的复用式一定是表示“客观叙述”的,但用“不”的复用式不一定是表示“主观愿望”的。比如当有些动词如非自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代表人的主观意愿的时候,“V都不V”就等于“V都没V”,比如哮喘、咳嗽、呕吐等,都不是人所希望的事情。举例来说,“(老大爷70岁的人了,爬七八层的高楼)喘都不喘”并不表示老大爷的主观意愿,只表示客观事实,意思等同于“喘都没喘”。而“老大爷病了好久了,吃都不吃了”中的“吃都不吃”就另当别论了。又如:他长期坚持锻炼,你看他这么多年老病发(犯)都不发(犯),“发(犯)都不发(犯)”也不表示意愿,而只表示事实,语义等同于“发(犯)都没发(犯)”,而“这么多人招手他(司机)停都不停(车)”中的“停都不停”,又另当别论了。“(牛肉炖了这半天,)烂都不烂”,也只是陈述一个事实,意思同于“烂都没烂”。
三是“没”用于“客观叙述”并不是说整个句子不含感情色彩,本文的三式由于含有语气副词“都”,都含有感情色彩。
四是“V都没V”和“V都不V”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前者的语义涵盖了后者。比如“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来(到)都没来(到)”,他之所以没来(到),是因为“他来(到)都不(想)来(到)”;另外,“他来(到)都不来(到)”可以明确地表示他的主观意愿,而“他来(到)都没来(到)”涵盖了两种相对的可能性:一是他真的不想来(到),二是想来(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来成。
(二)未然与已然
一般地说,“不”表“未然”态,“没”表“已然”态。试比较:
我吃都不吃,就是想睡。(未然,说话时“吃”还没有发生)
我吃都没吃就赶来了。(已然,在过去某个吃饭的时间没有吃饭)
但有时“不”也可表“已然”态(参见“A都A不B”可以转换成“A都没AB”),多用于事后问责或陈述理由。如:
这么重要的会议你通都不通知我/这么大的事情你告都不告诉我
(三)动态(变化)与静态(性状)
一般地说,“没”否定的对象是一种动态、一种变化(由某一个点推移到另一个点),如甲组;“不”否定的对象是一种性状,“不……”也是一种性状,是静态的[5],如乙组:
甲、天还冷都没冷你就穿上棉袄了?——乙、你们那儿冷不冷?——冷都不冷,就是有点干燥
老王还好都没好就上班了——听说老王有点老实?——老都不老实,就是话不多
甲组的“冷都没冷”表示主体“天”由“热”推移到“冷”的过程没有完成,是动态性否定;乙组的“冷都不冷”只是表示天气的一种状态,是静态性否定,“冷”和“不冷”都是一种状态。第二例中的“好都没好”表示老王还没有从生病的状态推移到痊愈的状态;而“老都不老实”则是否定老王具有“老实”的性状(静态),“不老实”也是一种性状。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针对同一事实,“没”和“不”均可表示动态,例如:
甲、衣服(还)干都没干,怎么穿?——乙、衣服干都不干,怎么穿?
“干都没干”和“干都不干”均表示衣服未完成从湿到干的状态变化。
(四)常态与暂态[6]
一般地说,“不”表示常态,即对习惯性行为的否定,“不……”也是一种习惯,如甲组;“没”表示暂态,即对暂时性、偶发性行为的否定,“没……”也是一种暂时性行为,如乙组:
甲、我抽都不抽烟,你给我买什么烟?乙、在公交车上我抽都没抽烟,怕影响别人
甲组第一例意思是我从来不抽烟或我没有抽烟的习惯,而乙组第一例的意思是有抽烟的习惯,但没有抽。
[1]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
[2]张静,杨娟.说“V都不V”格式[J].汉语学习,2004(3).
[3]王环宇.谈谈“不”和“没”的语用区别及“不”和“没”的位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3).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王欣.“不”和“没(有)”的认知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6]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1).
H172.3
A
1673-1395(2011)07-0099-04
2011-04-10
芜崧(1959—),男,湖北江陵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其方言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