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土地置换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2011-03-30李红
摘要:土地置换,是保护耕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当前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主要是针对该县的土地置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34-2
0 前言
土地置换工作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抓手,搞好土地置换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对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提高和改善我县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影响。霍山县下符桥镇新农村示范点圣人山村土地置换项目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的霍山县第一批次建设用地置换项目,是县委、县政府针对该镇地处横排头淹没区水平线以下的地势低洼和涝灾频发地区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也是该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
1 主要做法
根据县政府有关精神,该镇按照“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个“统一规划、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综合开发”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置换工作。为此该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1 基础工作做得细、做得好
如成立专门组织,宣传政策,确保宣传到位。并及时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政策,认真征求意见,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了使这项民生工程能真正惠及该镇低洼区的农民,为此镇政府对项目区的村民组进行了逐户调查土地权属、地类等,确保不错、不重、不漏。
1.2 实施科学的规划设计
在安置点的选择和规划设计上坚持“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的宗旨和“尊重民意,合理选址和规划先行”的原则。为此镇村干部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反复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会同县国土局、规划局及搬迁户代表,确定搬迁安置点。并交县规划局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 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
据测算,完成首批易涝地区农户的搬迁安置工作,资金的需求量大,因而县项目工程领导组通过多种途径来筹措资金;如使用置换计划的用地项目已收取的报批费用;水务部门争取的洼地治理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等,从而短期内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1.4 组织土地复垦,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推动城镇化进程
居民搬迁后,应按照建设用地置换复垦方案,由县国土局和该镇政府共同实施复垦,两年内完成复垦任务。对于复垦的土地采取招标的方式招标进行承包,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和产业化经营组织集中,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
1.5 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安置点的建设,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加强对规划的搬迁安置点的供水、供电、排污、道路、通讯、绿化、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实现一次性配套到位,完善小区的硬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成立社区管理机构,拟定社区公约,实现民主化管理,提升小区的软环境,着力将安置点打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2 意义及成效
2.1 有效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和零散村庄进行综合整治,较好地解决了村庄用地存在的分散、零乱用地粗放等问题,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
2.2 有效地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
本批次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可置换近500亩用地指标,用于全县城镇、工业企业建设,对于推进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2.3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通过对项目区内居民实施统一规划,整体搬迁和集中建设,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因此,建成后的每个安置点都将是集安置房建设和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高标准住宅小区,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更好的促进了民生工程的实施,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2.4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土地置换项目的实施,将其转化成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从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下符桥镇建设用地置换项目是通过土地置换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群众彻底摆脱洪涝灾害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土地置换中,农民自愿是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农民都能意识到土地置换后所带来的巨大改善,由于传统意识浓厚和狭隘的个人利益,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旧房拆迁、补偿、搬迁等方面较为被动、主动性不强,这给项目的整体推进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把农村变为社区、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更是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内容。
3.2 项目本身的局限性
此次的土地置换和土地开发都在该镇的圣人山村完成的,它是以洼地治理为前提,这是由圣人山村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的,因而在政策、资金支持、规划、各部门配合方面并非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此次的土地置换是在我县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范区,紧邻县城,区位优势明显,这对于我县占比例较大的深山区要实施此项工程则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4 建议与思考
4.1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促进农村各项工作良性互动
要组织人员开展调研,摸清适宜土地置换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镇村总体建设规划,编制土地置换与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土地置换项目的模式和任务。土地置换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土地置换工程中,要加强民生工程资源整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规划时要与中心村建设、集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水利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用规划整合这些工作,统筹兼顾,捆绑推进,争取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4.2 把握关键,攻坚破难,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在土地置换工作中,调研普查、项目编制、土地整理和上报审批是四个阶段,也是四个关键。在调研普查阶段,要深入现场,摸清实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项目编制阶段,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综合考虑复垦成本、置换成本等因素,排出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抓大放小先易后难,循序推进。在土地整理阶段,要严格按规划好的方案;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安置补偿办法,让农民得实惠;要做过细的群众工作,让农民乐于拆迁、愿于聚居、安于生活。
4.3 要把推进土地复垦置换工作放到拉动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经济建设的全局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土地置换复垦工作,要立足全局,长远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4.4 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搞好土地置换工作也要从当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因此不仅要落实当地农民的就业、创业。同时也要把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实现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努力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4.5 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制定并实施当前推进土地复垦置换的实施方案 逐步制定、修改和完善土地复垦置换工作计划和远景规划,并加以持续实施。
作者简介:李红,中级职称,现供职于霍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