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战略推进论证——基于后危机时代到来之际的大连城市发展战略取向

2011-03-28,景

关键词:腹地功能区东北

吴 超 ,景 禹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在当今世界上,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诚然,这一发展趋势,能够充分发掘出世界市场的潜力,从而带动世界经济整体向前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样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承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也能够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从积极角度而言,全球性危机也是世界经济的一次重新洗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之际,特别是在已经启幕的“十二五”攻坚阶段,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讲仍然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东北地区更是如此。紧跟世界发展大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快我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努力建设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要注重在东北第一港口城市——大连建立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应当指出,国家从2003年起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不断向东北地区进行战略投放,其中涉及到大连的战略投放政策最多,这充分说明大连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有鉴于此,大连作为邓小平生前认定的“东北之窗”,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区域使命,切实创建起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所以有必要对此加以现实论证。

一、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现实价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连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适时地把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确立为长期的战略目标,并使之成为东北亚地区区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应当分别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区域价值

必须看到,东北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地区,需要我国东北经济的振兴和支持。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的就是要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全面参与东北亚及其他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诚然,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造成了很大冲击,经济增速放缓、下滑,甚至倒退,但同时也是破旧立新的机遇期。东北地区面对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抓住机遇,加速改革,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努力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在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可以更加紧密地与东北腹地进行互动和融合,这必将可以充分释放双方的能量,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大连和东北腹地充分发挥各自潜能的结果将提升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东北的综合竞争力,这也必将强化我国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性。东北亚经济圈内由于日本和韩国经济的强大,以及中国、俄罗斯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区域(如图1所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攀升,必将有利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不断壮大,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极中的重要一极。

(二)对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价值

由于国家政策对各地区倾斜度不同等原因,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过一段时期的赶超,其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从经济总量上看,2007年经济规模总量就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 GDP总量占全国GDP比重超过了30%。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我国的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经济发展极具潜力,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区域,不仅是三北地区发展的引擎,更是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1]东北地区南邻渤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协调发展。而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是我国渤海中重要港口之一,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如图1所示),也是东北腹地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最前沿。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定能实现双赢的功效,大连和东北腹地的发展将会给环渤海经济圈注入新的发展源动力。同时,环渤海经济圈的整体发展,将对我国平衡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价值

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东北区域成长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这再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连作为东北开放度最高的港口城市,可以给东北腹地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大门,铺设一个对外开放的舞台。东北腹地多年以来发展迟缓,关键问题在于对外开放度不高,因此,在新时期充分利用大连这个对外服务功能平台,是东北腹地的首要战略选择之一。借助大连综合性的、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优化东北腹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途径,获取更为及时的国际市场信息,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从而促进东北腹地的快速发展和振兴。此外,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还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起到循名责实的表率作用,当辽宁沿海经济带全面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区后,东北腹地的发展将走上一条高速发展轨道。

(四)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价值

辽宁沿海经济带横跨渤海、黄海两大海域。而渤海和黄海在中国的海洋版图上,都属于北海。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通过加强与东北腹地的联动发展,把海洋经济做大做强,进而形成“北海经济板块”,为东海和南海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后援,此战略意义非同小可。作为副省级城市的大连,区位优势明显,可谓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大龙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对东北地区投放了一轮又一轮的战略,并重点倾向于大连。其目的就是要将大连打造成东北地区的动力引擎,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步伐。如果首先能通过大连将资源物产丰富、基础工业完备的东北腹地的潜力充分开采出来,那么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其他港口城市就可以借鉴大连服务于东北腹地的模式,充分与东北腹地联动,如此将产生总体推进的格局,从而有利于辽宁沿海经济整体更好、更快地发展。从南方发达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可知,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腹地的拉动作用显著。因此,如果国家运用相同的发展模式加速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就可以带动东北腹地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综合优势

众所周知,大连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龙头作用。多年以来国家给予了大连极大的支持,寄希望于借助大连的综合优势来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随着国家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大连必须进一步挖掘现有优势,巩固核心优势,开创潜在优势,以求支撑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圆满成功。

(一)区位关系支撑优势

大连地处欧亚大陆东岸,辽东半岛最南端,可谓中国东北“好望角”。①其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并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相毗邻。大连的港口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腹地和市场广阔。它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也是中国仅有的三个期货交易中心之一,还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及境外公司和金融机构设立常驻机构比较集中的城市。现已有通用电器、辉瑞制药、惠普、戴尔、住友电装、佳能、三星、索尼、诺基亚、爱立信等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投资建厂。大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承担着东北地区50%以上的海运量,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外贸口岸和物流平台。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也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优越的区位优势,成就了大连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将使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成为可能。

(二)科技人才支撑优势

大连由于其优美的城市环境,浪漫的海滨氛围,宜人的海洋气候,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根据大连“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大连市人才总量将达到16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0%以上。其中管理人才约3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45万人,技能人才约3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约20万人,个体工商户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约29.4万人。[3]从目前大连人才集聚的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已经完成。另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大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1所,中等职业学校102所。[4]在大连的两院院士达20余人。大连人才储量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产业人员素质比较高。其中,研究海洋经济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已经并且正在为大连培养大量的海洋经济相关人才。可以预计,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还将有大批海洋经济人才涌现出来,从而为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提供智力支持。

(三)经济基础支撑优势

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后,大连紧紧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布局。根据2004年《大连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大连着手打造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船舶制造基地等“四大基地”。实践证明,“四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大连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2009年,“四大基地”完成增加值1126.3亿元,同比增长14.6%,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6%,拉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经济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达65.0%。[5]另外,从 GDP角度来看(见表1),凭借大连的区域优势和自然条件,其GDP稳定在东北三省四个主要城市的第二位。比较东北四个主要城市的第二产业(见表2),大连仅次于沈阳,因此应该肯定大连的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强大的经济基础可以为大连创建东北腹地服务功能区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

表1 东北四个主要城市市区生产总值情况 单位:亿元

表2 东北四个主要城市市区第二产业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四)优良港口支撑优势

大连现有海岸线资源1906km,拥有全国罕有的深水岸线资源80km。大连港拥有冬不冻、港不淤、港阔水深的优越自然条件,自由水域346km2,核心港区陆域面积约18km2。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大连港现已拥有众多港口,集疏运体系较为健全,沿海城市功能完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也很发达。大连港的基础设施完备,现有港内铁路专用线约150km、DCT堆场面积和 DPCM堆场面积1000000m2;拥有集装箱、原油、散矿、粮食、成品油、煤炭、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8个;目前,大连港集团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约75条;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需通过大连港吞吐。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海铁联运量位居国内沿海港口之首。它还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储转分拨基地、中国东北重要的矿石分拨和散杂货转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6]这为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提供了优越的硬件保障。

(五)国家政策支撑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与大连有关的重大战略方针。2003年中央11号文件《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2006年国家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成为我国批准设立的第三个保税港区。2007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也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航运中心规划,是我国继上海之后,确定建设的第二个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雁首”②的大连也迎来了摆脱世界金融危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黄金机遇期。同年,大连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目的是要扩大城市承载力,努力发展县域经济,从整体上提升全市经济实力。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众多政策支持,不但能助推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还将赋予大连创建东北腹地服务综合功能区强有力的政策性保障。

三、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战略产业摆放

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关键要找准区域产业优势。东北产业经济中有工业和农业两大亮点,必须以这两个产业为重点,千方百计为它们搭建便利的贸易平台,并注入新的科技附加值,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以此为动力之源,推动东北腹地加速发展。为此,大连必须要有相应的战略产业作为依托,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现代农牧渔产品深加工基地等产业技术的辐射核心区,打造东北亚地区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功能区之一。

(一)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危机即将到来之际,大连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应对金融危机成果的重大举措,既应体现国家的战略需求,又要体现阶段性特征。

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为代表,大连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率先进入,不断升级,频频抢占国内产业制高点,并在全市初步形成软件、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集群,成为大连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从新材料产业出发,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利于大连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新能源方面,在风电、核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等领域,目前大连又涌现出一批新企业、新产品排在全国前列。从长远角度来看,大连可以发展生物质能,凭借大连丰富的海洋资源,种植海藻,然后通过大连化物所等科研机构,将海藻制成油,这将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项目。从大连新兴产业较集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8年发展情况来看,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99亿元,同比增长21.6%;万元 GDP综合能耗下降4.5%;高新技术产业收入453.6亿元,同比增长27.8%。[4]此外,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显著,并获批国家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年间,大连软件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8.2%,是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大连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实力。

(二)创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现代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大连的装备制造业拥有良好的基础,并且大连早已将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纳入到包括石化、造船、电子信息及软件等四大基地建设当中。具体而言,装备制造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机电产品基础比较雄厚,在轴承、液压件、油泵油嘴、电器开关、电子枪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对于船舶制造业来说,则以大型油轮、第五代集装箱船、海上钻采平台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船基地。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方面,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视听、汽车电子、移动通信、光电子显示器材等产业,增强吸引外资力度,着力培养本土企业,依托软件开发、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的基础构筑亚太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沈阳经济区同样要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无疑会与大连的发展目标相冲突,因此,大连必须要具有独特的发展方式和策略,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利用本地区跨国企业较多的优越条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在未来发展定位上,大连城市环境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能力强,有条件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总部经济,应努力发展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管理等后台总部,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

(三)创建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现代生态农业是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循环为主线、高效为目标、整体要协调”的新型生产模式。它不是农业发展的一般类型,而是现代农业的优化模式,标志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7]

在农业方面,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基础雄厚。每年日本和韩国都要从中国进口大量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大连应依托东北腹地农业,根据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通过运用现代农业高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质量,不断培养安全健康的新品种,供应给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市场,以此创收外汇。大连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不但有利于自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而且可为东北腹地发展现代化农业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现代化生态农业成为东北腹地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重点。

2010年2月,大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未来10年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蓝图跃然纸上:基本建立与大连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精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物流基地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景区。[8]为此,大连应努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好,带动示范作用强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四)创建现代农牧渔业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现代农牧渔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农业和工业,是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是拉动大连全域城市化经济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大连可依托腹地雄厚的农牧业基础,以建设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点,加快农牧渔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增强农牧渔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和竞争力,并从腹地引进加工原料,形成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农牧渔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硬件建设上,立足于同国际接轨,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引进先进设备,应用先进工艺,大力开展综合加工和深度加工,建立规模化的农牧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区。此外,大连还应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大批新型海洋食品企业,兴建蓝色食品产业基地,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适度发展特种畜牧养殖业;注重鼓励生产企业通过产品国际质量认证等,以增强企业质量信誉度,为农牧渔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从统计数据中可知,2009年大连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0%,逐步实现农产品由粗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9]大连应坚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化、产销经营物流国际化、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化,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从而为大连建设现代农牧渔业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现存问题

必须承认,目前大连城市承载力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受到抑制。沈阳经济区的建立,无形中削弱了大连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服务功能。另外,大连本身的现代服务业水平有待提高,东北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对大连港支持力度不足,海陆产业联动性不强。以上问题已成为影响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承载力和 GDP总量不足,影响服务功能区建设

随着大连人口的急剧增长及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不断丰富,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10]就大连而言,其主城区不足400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和企事业单位密度却很大。从长远来看,人口和企事业单位过度向主城区集中,绝对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高效运转。大连现有经济功能区已经开始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束缚,难以在要素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效能。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高端产业先导区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因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而使发展受阻,在空间拓展上难以形成更大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和规划上也很难再寻求更大的用武之地。另外,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主要港口城市相比,大连的经济总量也亟待提高。比较大连和天津1999年以来的 GDP总量(见表3),可以看到,经济总量差距越拉越大,这将直接影响大连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大连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经济总量规模,不仅关系到大连未来发展的命运,也关系到其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顺利实现伟大振兴的目标。

表3 1999—2008年大连和天津 GDP总量 单位:亿元

(二)沿海港口相互竞争激烈,腹地货物分流在所难免

从2009年全国港口综合排名可以看出,大连港排在第六位。而东北第二大港营口港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将排名提升到全国前十位以内。2009年营口港吞吐量同比增长率列全国第二位,发展势头迅猛。营口港的区位优势明显,虽然目前营口港主要运送初级产品较多,国内贸易偏多,但随着其相应港口服务措施的完善、国际运送业务的增多和知名度的提高,营口港将来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而同属于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沿海城市的天津被称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与之相比,就综合竞争力而言同天津港的差距明显。加之河北省另外两个全国前十名的亿吨大港唐山港和秦皇岛港的竞争激烈,大连要完成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必须指出,2010年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大连港的发展势头。因为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腹地通往大连的主要通道,随着沈阳经济区日渐强大定会凭借其区位优势先行与广大东北腹地进行合作,再通过营口这个沈阳经济区的出海口,打入国内外市场。面对附近港口和近海城市群的多重竞争,无疑会给大连的未来发展目标带来极大挑战。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有碍于服务功能区建设

虽然大连已经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了整体规划,但是传统服务业占比偏大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迟缓,这导致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大连同国内发达沿海城市相比较,差距十分明显。2008年上海和广州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天津、青岛和大连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见表4)。上海和广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均超过了50%。而大连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仅列五个城市的倒数第二,第一产业比重却为五个城市之首。另外,大连依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一方面,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不佳,另一方面,大连行业对外开放度也相对不足,束缚了其快速发展。近年来,大连的物流业、旅游业、保险业,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然而这些领域的对外开放度、引进外资水平尚显不足,产业发展重点模糊。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目前除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位居全国第一外,其他交易市场规模都较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专业化金融市场和特色金融产品,这些必然限制大连区域性的服务功能。

表4 2008年五大港口城市产业结构比重情况单位:百分比

(四)东北腹地发展相对迟缓,海陆产业之间联动性差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虽然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可是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表5中显示的是2000年至2008年大连港腹地、天津港腹地、青岛港腹地的 GDP总量的变化情况,2005年开始出现明显转折,津京唐地区和胶东半岛等地区 GDP总和首次超过了东北三省的 GDP总和,并且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③另据表6和表7数据显示,可以发现大连和青岛的 GDP总量相差无几,甚至青岛的GDP总量一直稍处于下风。但是,近年来青岛的货物吞吐量节节攀升,大连与其差距逐渐拉大。据此可以推断青岛的间接腹地对其港口发展的支持作用相当巨大,而反观大连,则不然。

表5 环渤海区域三大腹地 GDP总量情况 单位:亿元

表6 1999—2008年大连和青岛 GDP总量情况 单位:亿元

表7 青岛和大连货物吞吐量情况 单位:万吨

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前所未有的冲击,东北腹地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产品结构上,东北地区初级产品居多,精细产品偏少,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过低,没有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外贸出口中,东北腹地多以矿产品、木材、粮油等初级资源性产品为主。同时,腹地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足,技术创新和更新速度缓慢,产品种类单一并缺乏特点,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东北腹地不够重视开拓国际市场,多采取短期行为,缺少长远规划。东北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难以与大连港口服务功能产生高效的产业联动格局,这势必会影响到双方未来发展。

五、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对策创意

后危机时代以及国家“十二五”时期,对于东北“好望角”的大连和广袤的东北腹地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大连必须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做出科学对策创意,依托其综合优势和所实施的战略举措,为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扩大城市体量和经济总量,为创建服务功能区打基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09年大连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战略。这是大连在振兴发展进程中,对突破资源、空间制约形成的广泛共识,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要优化全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以黄、渤海岸线和交通主干线为骨架,构筑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经济发展格局,把大连经济体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哈大铁路线、东北东部铁路线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三条一级发展轴线的龙头。

东北要振兴,大连这座龙头城市应担负起为腹地兄弟城市服务的责任,以求共同发展。鉴于现有的城市体量与经济总量,大连应对新老市区进行战略整合,开拓更大的城市空间。而在大连东北部,新城区人口相对较少、产业密度也相对较低(见表8),因此可使城市重心适度向东北部转移。另外,应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空间资源,发挥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效益,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注重全面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统筹的发展关系。切实做好城乡区域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优化整合市域城市群。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评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等客观条件,根据城市综合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各地城市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区域位置既决定了大连的主导地位和引领开放的龙头责任,又促使大连必须变大、变强。港口城市本身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不但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而且是其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大连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经济总量,建设循名责实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承担起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重任。随着大连城市变大、变强,也必将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区域经济龙头的综合服务功能作用,从而引领整个东北区域板块实现历史性的振兴。

表8 2008年大连主要新老城区承载力比较

(二)深度挖掘港口内在潜力,建立协调共赢合作机制

面对环渤海地区其他港口城市和近海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大连必须积极主动谋划发展出路。首先,在港铁联运方面,铁路运输成规模、成建制地运发货物,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港铁合作联运后,铁路运输的成本优势就凸显出来。其次,在内陆干港方面,大连港集团在东北腹地已建成14个内陆干港节点,形成了 T字形网络。腹地货主把货物运到干港内,就等同于运到了大连港,这使得大连的服务功能延伸到了东北腹地。[11]再次,大连应积极开发新的组合港。应大力开发大连长兴岛,其作为北方第一大岛,有着优良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长兴岛港址离岸400m处水深就达20—30m。在长兴岛建港可弥补大连港口主要集中在黄海一侧,而在渤海一侧没有大型港口的不足。[12]第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港口集群”。2009年,大连港在港口资源整合方面成绩斐然,现已成为锦州港的第一大股东;已与丹东市政府达成协议,将启动丹东新港口的建设项目;在对葫芦岛港的整合上也进展顺利,由大连港牵头在葫芦岛绥中建设大型煤炭码头。目前,营口港发展势头迅猛,若想对其整合并非易事,专家指出必须满足上市、财力和政府之手三个条件。此外,大连推进港口整合,应首要整合自身实力和资本,继续保持主导性港口的优势。[13]总之,大连港要本着挖掘潜力、壮大自身、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原则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五,针对沈阳经济区,大连应该本着与其形成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开创有利于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并通过市场调节和国家、省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形成大连和沈阳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模式,避免恶性竞争。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建多元化服务功能区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一种非实物贸易模式,且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极低,而且对增加就业贡献巨大,能够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

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从优化行业发展软环境做起。首先,应重视服务行业协会和研究会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同业企业的组织联合体,既是企业利益的代表,又是行业自律的主体。通过行业协会来调研东北腹地市场,合理建议大连服务型企业创新具有东北特色的服务产品。其次,应加大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目标,为大连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步入“十二五”时期,大连各服务型企业应该依托大连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根据市场最新的个性化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重新进行服务功能定位,打造特色多元化服务产品和品牌。现阶段大连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休闲旅游、动漫、网络、租赁、产业中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并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的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使新兴服务行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军者。[14]此外,大连应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首先,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应加快以港航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国际物流业发展,推动航运中心建设。还要着重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完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其次,为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应继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度,努力开拓国内外金融业务空间;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并健全高效、多元、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以产权交易、证券交易、期货交易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腹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化海陆产业联动模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加快改革开放中走出振兴的新路子”。[15]东北振兴的新路子,就是要充分利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这个对外窗口,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从交通地理学角度来看,港口与腹地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港口是腹地的门户,通过货物的输出与输入促进腹地对外联系,进而有利于腹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腹地经济越发达,需运送的货运量越大,对港口的集疏运能力要求就越高,从而增强港口壮大自身规模的内在动力。制定大连港口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必须根据港口与腹地的互动发展关系,特别是根据东北腹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港口运输体系的需要来指定港口的发展与布局战略。

与环渤海的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大连身后的间接腹地多处于开放水平较低的发展境地,因此,大连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需要带动和辐射的区域也更广。在发展大连经济的同时,要整合东北腹地资源,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海陆联动发展模式。首先,东北腹地发展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外向型经济落到实处,充分学习和借鉴大连的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经验。其次,大连对东亚国家最新产品和技术信息获取相对及时,应积极主动与东北腹地市场进行产品、技术交流与沟通,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扩大其国际市场业务。再次,东北腹地应借助大连这一重要对外交流和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国际市场特别是日、韩市场的需要,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生产出具有特色、个性化的新型产品,开辟最便捷的国际市场空间。最后,使大连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东北腹地的外向型经济达到产业联动的功效,从而有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战略构想的实现。

注释:

①因酷似非洲好望角而得名。

②在地图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形状成“V”型,犹如大雁一般,大连正处于大雁头部位置,故称为“雁首”。

③实际上天津港和青岛港的腹地相当广阔,覆盖范围甚至可达我国西部地区,在此仅用几个地区象征性地划定两大港口的腹地范围,以反映大连港腹地相对于其他两大港口腹地发展较慢的事实。

[1] 周立群,谢思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1.

[3] 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ln.gov.cn/zfxx/fzgh/qygh/200709/t20070914_130374.html,2011-01-15.

[4] 大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大连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71,562.

[5]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http://www.jxw.dl.gov.cn/xxgk_jjfx_gydt_show.asp?i d=9989,2010-01-29.

[6] 大连港集团网站[EB/OL].http://www.portdalian.com/jtgm/index.html.

[7] 翁伯琦,陈奇榕,王义祥.试论循环经济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26.

[8] 李小华.“三圈、两区、一带”布局都市型现代农业[N].大连日报,2010-03-01(A03).

[9] 李楠.农产品加工年内将超千亿元[N].大连日报,2009-02-22(A02).

[10] 傅鸿源,胡炎.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5):27-31.

[11] 姜成坤.港铁合作助推五点一线大连沈铁港口物流公司揭牌[N].大连日报,2008-08-16(A01).

[12] 张耀光,王宁,赵永红.大连港在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1):19-22.

[13] 陈莹.打好“整合牌”发挥大连港龙头作用[N].中国水运报,2009-08-26(6).

[14] 刘英侠,范世辉.大连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12):82-83.

[15] 国务院研究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猜你喜欢

腹地功能区东北
东北铁锅炖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联以兴港:水陆联运与连云港经济变迁(1933—1937)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