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血液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1-03-24陈仕兵

海南医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血液病念珠菌

陈仕兵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血液科,山东 沂水 276400)

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和化疗等因素极易发生各种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应用,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治疗和预防的同时,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却逐年升高[1]。而深部真菌感染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中危险程度最高的一种,其病死率可达60%以上[2],已成为该类患者治疗中的常见致死原因。由于其诊断与治疗较困难,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是明智选择。在众多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用于预防的报道较多,但有药敏试验研究发现念珠菌特别是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产生较明显的耐药性[3]。因此近年来伊曲康唑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而用于预防的报道比较少。由于伊曲康唑口服液服用方便,效果肯定,因此,我们将伊曲康唑口服液用于预防血液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9例血液肿瘤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28例,淋巴瘤23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涂片活检及淋巴结活检等检查后符合相应恶性血液疾病的诊断标准[4]。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用药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47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5例,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8~71岁,平均46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3例,淋巴瘤12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构成、中性粒细胞最低计数及减少持续时间无差别。

1.2 方法 预防用药组患者于化疗结束后第1 d开始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商品名斯皮仁诺,系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300 mg/d,分两次服用,至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2.0×109/L时停用。在用药期间视情况联合应用抗生素、细胞因子、输血制品等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除常规应用抗生素、细胞因子、输血制品等支持治疗外,不接受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直至出现发热或其他突发性真菌感染(Out breakingfungal infection,指发生基线状态所没有的真菌感染),此时患者可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

对所有病例密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治疗期间每周行血液、痰液、咽拭和尿液的细菌和真菌培养。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必要时行胸片、CT等辅助检查。

1.3 真菌感染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以及胸片、CT等辅助检查来确诊真菌感染。诊断标准采用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修订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5]。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将全部数据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真菌感染情况的比较 41例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真菌感染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痰涂片查到酵母样菌,但痰培养阴性,感染率为2.4%;而对照组38例中,9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包括2例肺部曲霉菌感染,1例肺部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肺部白色念珠菌,2两例光滑念珠菌败血症,2例肠道酵母菌,1例泌尿道酵母菌感染),感染率为23.7%。明显高于预防用药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例)

2.2 伊曲康唑口服液的不良反应 41例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的患者在服药期间,有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好转,未影响治疗进行;1例出现腹泻,4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轻度消化道反应。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过敏反应等)而导致该药的停用,说明患者对伊曲康唑口服液的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原因,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肿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血液肿瘤患者更是如此。由于深部真菌感染后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死亡率高,因此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真菌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以及应用免疫增强药物和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等。其中药物预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用氟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的真菌感染报道较多[6],但该药物对曲霉菌和非白念珠菌(例如光滑和克柔念珠菌等)抗菌效果差,且耐药菌株逐年上升[3]。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预防真菌感染药物。

伊曲康唑美国强生公司研制合成的二氧戊环三唑类药物,是替代两性霉素B治疗侵入性曲霉菌病的新药,唑类抗真菌药的共同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去甲基酶而引起羊毛固醇的积聚以及麦角固醇的缺乏,从而导致细胞膜功能障碍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口服液制剂作为一种新型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与伊曲康唑交联,使脂溶性的伊曲康唑能溶于水,从而使其口服吸收良好且服用方便。伊曲康唑口服液对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血液肿瘤患者常见的真菌感染均有效[7]。因此,我们将伊曲康唑口服液用于预防血液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其预防作用疗效确切,仅有1例发生痰涂片酵母菌阳性,真菌感染率仅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真菌感染率为23.7%)。说明伊曲康唑口服液对预防血液肿瘤患者并发致死率较高的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用药过程中,41例患者有3例出现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好转,未影响治疗进行;1例出现腹泻、4例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等轻度消化道反应。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过敏反应等)而导致该药的停用。说明患者对伊曲康唑口服液的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口服液是预防血液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其服用方便、安全、作用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Cornely OA,Ullmann AJ,Karthaus M.Comment on:Evidence-based review of antifun-gal prophylaxi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6,57(1):151-152.

[2]Upton A,Kirby KA,Carpenter P,et al.Invasive aspergillosis following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7,44(4):531-540.

[3]马均宝,崔东岚,吴智刚,等.院内感染念珠菌的临床感染特性及其耐药趋势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6):25-28.

[4]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20-227.

[5]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607-610.

[6] Sheehan DJ,Hitchcock CA,Sibley CM.Current and emerging azole antifungal agents[J].Clin Microbiol Rev,1999,12:40-79.

[7]王朝霞.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5(8):592-596.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血液病念珠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男性念珠菌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