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灾害类型及安全管理对策概述

2011-03-23金春梅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灾害图书馆管理

金春梅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它的价值体现在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自由汲取知识、享受知识甘露的安全环境。图书馆最重要的财产就是各种图书资料,它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所以图书资料的防灾与保护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确保图书馆的安全,才能使图书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献资源建设和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中去,同时,安全管理水平也应作为评价图书馆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图书馆的灾害类型

一般说来,图书馆的灾害可以分这样重大灾害和日常安全威胁两大类。

图书馆灾害类型重大灾害自然灾害 地震和由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洪水、飓风或龙卷风、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 水灾、重大疫情、人身攻击或绑架停电、电梯故障、药物中毒、恐怖事件等日常安全威胁对馆藏资源纸型图书 音像制品数字文献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资源设施损坏或失灵对读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二、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特点

图书馆的安全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的安全,即“物”的安全和“人”的安全。所谓“人”的安全就是为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一个保证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活动场所。而“物”,在图书馆里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图书馆资料,它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所以,图书资料的防灾与保护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

作为文献资源建设单位和信息服务提供机构,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具有不同于普通机构的特别之处。

(一)馆藏文献丰富,仪器设备齐全,实用价值高,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随着图书馆由传统向现代型迈进,图书馆在办公设备、计算机系统、馆内监视系统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这些文献资料和设备大都是易燃物品,且对外向读者开放。尤其是印刷型文献资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价值难以估算。一旦发生火灾或水灾等意外灾害,不仅会使珍贵的绝版孤本书籍、稀缺书刊、科技文献、历史文献资料遭受到重大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另外,因其实用性强,价值高,常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员觊觎,如果遭遇盗窃,不但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阻碍图书馆的发展和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治理难度加大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阅览设备的建立与发展,图书馆基本上都实现了网络化,电子文献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新的文献类型,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信息窃取、信息破坏、信息中断三种形式。有效进行网上信息安全管理与污染治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管理技能已变得更加迫切。

(三)读者结构复杂,安全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公共场所,人来人往,流动性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更多的人来到图书馆检索信息从而使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构成更加复杂,个人携带的贵重物品越来越多,如便携式电脑、MP3、PDA等。这就给那些心存不良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对那些年龄较小的读者,阅历浅,自制能力差,法制意识淡漠,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难度无形中增大许多。

(四)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它所关注的应该是社会效益。因此,从经济方面来看,图书馆的投入大,产出少,同时由于缺乏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以及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导致对图书馆安全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另外,社会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内部安全管理系统的不顺畅,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隐患整改不彻底等因素,都使得图书在安全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隐患无穷。

三、图书馆安全管理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认清安全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从思想上对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去维护实施。与其他公共场所相比,图书馆的灾难事故发生率较低,使许多图书馆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但近几年我国灾害事故呈上升和蔓延趋势,图书馆并不是世外桃源。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各级领导重视安全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认识明确并掌握一定的安全保护知识,才能做到科学决策,想方设法及时解决不安全隐患,否则即便发现隐患或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致酿成大灾。

安全保卫部门可以通过悬挂标语、横幅、宣传橱窗、编辑小册子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大家掌握防火、防灾技能,减少或杜绝因缺乏安全防范知识、思想麻痹和违规操作等造成的安全事故和其他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二)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

图书馆日常安全工作包括用水、用电、防火、防盗、图书资料日常养护修补,安全设备维护保养、电子阅览室防病毒等工作。完善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是规范管理,保证安全的有效手段。

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修订并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图书馆安全责任制》、《图书馆用水、用电制度》、《图书馆卫生管理制度》、《图书馆网络机房管理制度》等,使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具体、有效、便于操作。同时,按照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图书馆安全管理应实行逐级防火、防盗、防事故等安全责任制。图书馆馆长应为安全责任第一人,各部门主管为本部门安全负责人。实行一级抓一级的安全责任制,通过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三)增加技防投入,提高防范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在硬件投入上的不断加大和系统的逐步现代化,图书馆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当今图书馆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事故,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当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作案工作不断现代化,智能化,而我们的安全防范装备却在日益老化,措施不够得力,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安全需要。因此,逐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做到无线、有线、电视、电话报警三位一体的立体监控防范体系已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软硬件上要加大投入。

(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

虽然安全工作要求人人参与,但随着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和装备的现代化,对图书馆安全管理也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图书馆应设立专门部门或指定专人对安全的各个环节负责,并明文规定其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合理的考证体系,对安全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这个考证体系还应体现鼓励员工不断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激励机制,由此建立一个积极主动、技术过硬的安全维护团队,为图书馆的安全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

[1]王谦.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J].时事资料手册,2005(5).

[2]汪宇彤.图书馆如何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论汶川大地震带给图书馆人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8(11).

[3]张帆.省级公共图书馆安全保卫工作刍议[J].图书馆论丛,2006(3).

[4]魏建国.高校图书馆对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8(3).

[5]郭亚臣.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1).

[6]孙晓,韦一尧.突发事件与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灾害图书馆管理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图书馆
灾害肆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多星联动紧急服务地震灾害监测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