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物所反冲谱仪端的转靶系统研制

2011-03-21甘再国黄明辉黄天衡张志远贾国斌2周小红徐瑚珊詹文龙

核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重离子谱仪束流

马 龙 甘再国 黄明辉 黄天衡 张志远,2 贾国斌,2周小红 徐瑚珊 詹文龙

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7300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在超重核合成及衰变性质研究中,随着被研究核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其生成截面越来越小,其研究也愈加困难。须尽可能地利用生成截面大的反应道,采用厚靶并增大束流强度以增加产额。但是,超重核合成可供选用的反应道较少,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反应道;而采用电磁分离法进行产物分离时,靶厚也有限制。因此,增大束流强度就更为现实,如GSI(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的269110、271110、272111和277112合成实验[1],所用束流流强为0.5–1 pμA。然而,高流强高能量的重离子束在反应靶中沉积更多能量,使靶过热,低熔点靶(如Pb、Bi靶)会因熔化而损坏。采用转动靶,可适当降低靶温,有效解决此问题。参考国外实验室的转靶系统[2−4],我们研制了近物所反冲谱仪端用于低熔点靶材料的转靶系统,并在24Mg+208Pb和64Ni+208Pb实验中使用了该系统,对其进行了检验。

1 薄靶的温度模拟

在融合蒸发反应中,在长时间强离子束照射下,固定靶会因过热、溅射或辐照损伤而损坏,靶的使用寿命大为减小。转动靶则可有效解决此问题。我们先进行转动薄靶的温度计算,模拟在一定能量、一定流强的重离子束照射下,转动靶转速与靶温度的关系,为转靶的设计提供依据。在脉冲束照射下的薄靶温度可由能量守恒定律计算[4−6]:

式中,T为靶的即时温度,Tu为环境温度,ΔF为束斑大小,ε为热辐射系数,c为靶材料的比热容,ρ为靶材料密度,d为靶厚,σ为Stefan–Boltzmann常数。式(1)考虑了束流在靶中的沉积能量、靶的热辐射以及靶的吸收热。对于脉冲束,设 c、ρ和ε不因靶温变化而改变;同时,为模拟转靶的转动,设定束流时有时无,有束流时靶加热,无束流时靶冷却。

图1是 4.89 MeV/u的64Ni束流轰击厚度为40/450/10(单位μg/cm2)的C/Pb/C夹心靶,靶转速分别为600 r/min和1 000 r/min时,靶达到热平衡时最大靶温度随流强的模拟计算结果。由图可见,600和1 000 r/min时,Pb靶温度达其熔点(600 K)时的流强分别近1 pμA和1.3 pμA。

图1 转速在1 000 r/min和600 r/min时Pb靶温度的最大值随流强的变化Fig.1 Maximum temperatures Tmax as a function of the beam current I at thermal equilibrium correspond to rotating target wheel frequency ν =16.7 s–1 and ν =10 s–1.

图2为转靶转速600 r/min、4.89 MeV/u 0.5 pμA的64Ni束轰击如上Pb靶时的靶升温和靶冷却过程的模拟结果。辐照期(tin≈1.5 ms),靶温迅速上升,此后即进入长时间的冷却期(tout≈98.5 ms)直至被下次辐照;经5个转动周期后,靶温度达到动态平衡。

图2 转靶的升温和冷却过程示意图Fig.2 Calculated temperature curves for rotating lead target in vacuum.

2 转靶装置

转靶装置如图3左图所示,分靶室内外两部分。靶室内有靶盘、反应靶、转动机构及束流调制器等。靶盘设计见图3右图,靶盘直接安装于磁流密封传动单元上。靶盘中心点距靶中心径距离11.2 cm,一个靶盘可安装10个扇形靶,大小~15 mm×60 mm,靶与靶相距10 mm,每块靶可独立地被辐照。靶室外部分包括电机和磁流体密封装置,为减小机械振动,电机与磁流体的衔接采取硬连接方式并保证其同轴性。该设计构型经多次试验和改进,在102Pa真空条件下,转靶转速1 000 r/min时薄靶均无损坏;在束实验时,真空为数十Pa。束流调制部分通过光电系统结合靶盘产生脉冲式控制信号,使用该信号对束流进行调制,把近物所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连续束改变为同步于转靶的脉冲束。在靶的后束流方向,分别在距靶点~15 cm 处的10°、30°和45°方向安装APD(雪崩光电探测器)实时监测流强变化。

图3 转靶装置示意图及其靶盘照片Fig.3 A sketch map of the rotating target set-up and a photo of the target frame.

3 实验结果

转靶系统用于近物所反冲谱仪的24Mg+208Pb实验中,208Pb靶两边分别衬以40 μg/cm2和10 μg/cm2的C膜,靶厚0.4–0.6 mg/cm2,实验初期的转速为600 r/min,用调制脉冲束,设备工作情况一如预期,反冲谱仪也分离出融合蒸发的产物。实验末期,依据Mg束轰击Pb靶的温度模拟,转速从600 r/min逐次降至100 r/min,定时观测靶的状态,Pb靶均未损坏。实验结束后,与未照射靶相比,辐照 Pb靶小孔增多,但其覆盖面积比例很小,靶的均匀性并无实质性改变。实验结果与温度模拟计算相符(图4)。

图4 实验前(a)和~1 eμA 5.84 MeV/u 24Mg7+束流轰击后(b)的Pb靶示意图Fig.4 The Pb targets before (a) and after (b) bombardments of ~1 eμA 24Mg7+ ion beams at 5.84 MeV/u.

2010年1月,此系统用于64Ni+208Pb实验中,靶的平均厚度为40/450/10 μg/cm2(C/Pb/C),用4.95 MeV/u、~0.1 pμA的64Ni19+。实验为期一周,其间多次检查靶的状态,运行良好。

4 结语

实验证明转靶可有效降低强重离子束照射时薄靶温度,达到了设计目的。该转靶系统可用于以后的实验研究中。温度模拟还需进一步完善,在程序中需考虑工作气体的冷却环节。

致谢 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工作人员为本实验提供了稳定的24Mg和64Ni束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 Hofmanm S. New Elements-Approaching Z = 114[J]. Rep Prog Phys, 1998, 61: 639–689

2 Folger H, Hartmann W, Heβberger F P, et al. Developments of170Er,204,206,207,208Pb and209Bi target wheels for reaction studies and synthesis of heaviest elements[J]. Nucl Instr Meth, 1995, A362: 64–69

3 Folger H, Hartmann W, Heβberger F P, et al. Developments of207,208Pb and209Bi target wheels in the synthesis of107NS,108Hs and109Mt[J]. Nucl Instr Meth, 1993, A334: 69–79

4 Marx D, Nickel F, Munzenberg G, et al. A rotating target wheel with thin targets for heavy ion beams of high current densities[J]. Nucl Instr Meth, 1979, 163: 15–20

5 Nickel F, Marx D, Ewald H. Temperature of thin targets in a pulsed electron beam[J]. Nucl Instr Meth, 1976, 134: 11–14

6 Antalic S, Cagarda P, Ackermann D, et al. Target cooling for high-current experiments at SHIP[J]. Nucl Instr Meth, 2004, A530: 185–193

猜你喜欢

重离子谱仪束流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新型X波段多功能EPR谱仪的设计与性能
相对论简并量子等离子体中完全非线性重离子声波行波解的动力学研究
基于Casper和Simulink的射电谱仪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低能束流输运线设计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注入束流损失调节研究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重离子治疗装置 有望年内开展临床试验
ECR中和器束流引出实验研究
风口上的质子重离子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项目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