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微裂缝的影响
2011-03-21张贺峰刘大鹏屈华静邢峻伟
张贺峰,刘大鹏,屈华静,邢峻伟,宋 珂
(1.河北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0 引 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混凝土应用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工程材料,越来越多工程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确,往往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就已经承受一定的荷载,因此有很大的必要性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长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混凝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材料组成养护条件等,而不可避免微裂缝对其强度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1 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水灰比、集料、集灰比及养护条件等因素。水泥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其中C3S决定水泥的早期强度,C2S决定水泥的后期强度;同时水泥的细度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成度的影响,细度高水花速度快,强度上升快。水灰比也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特别是水灰比—空隙率的关系,即水灰比和振捣程度的关系,充分密实的混凝土随水灰比降低二增高。集料的影响取决于集料的形状、结构和集料的级配,而粗集料的抗压强度要高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集料的形状、结构和级配是影响粗细骨料和水泥粘接强度的主要因素,最大粒径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影响,当含粗骨料粒径大的多时,混凝土强度高。集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集灰比的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养护条件决定着混凝土强度的上升与能否达到设计强度,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在一定条件下,温度(≥5℃)越高混凝土前期强度上升越快,湿度越大水化越快,混凝土的强度上升的也快。
在实验室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需满足设计强度等级[1],即,不考虑实际施工条件与试验条件的差别,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GJ55-2000),强度配制公式fcu,o:
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强度保证系数,当强度保证率为95%时,t取1.645;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而本实验取fcu,o= fcu,k
C40配合比为例: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2)确定水灰比W/C(fce=50MPa)
(3)确定用水量mwo
坍落度:35~50mm,碎石粒径:5~20mm,取mwo=200kg
(4)确定水泥用量mco
(5)确定砂率βs
(6)确定1m3砂石用量mso,mgo
最终配合比为:
通过试配确定每盘(30L)最终的配合比如表1
表1 每盘(30L)混凝土的配合比
搅拌时放置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水,首先待石子、水泥、砂子充分搅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3分钟后浇筑,经振捣台振捣60S(具体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逸出气泡为准)密实成型,24小时后脱模。
2 混凝土的强度及分析
混凝土的结构形成过程:浇筑密实成型期、养护和硬化期及使用期。在浇筑密实成型阶段为沉降收缩和塑性收缩,养护和硬化期及暴露在环境中的失水收缩和吸水膨胀。在水中混凝土膨胀,而在空气中混凝土成型硬化过程收缩。[2]这样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微裂缝便产生了。
为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我国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0℃±2℃,湿度>90%),养护28天后自然养护。而本实验采用的是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折算系数为0.95[3]。
本实验采用液压式压力试验机进行实验如图1
图1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采集得到的数据见表2
表2 混凝土强度测试数据(KN)
其中:P——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破坏荷载;A——为立方体截面面积处理后得到的强度数据如表3
表3 C40立方体强度(MPa)
试验数据的图线分析即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趋势:
图2 28天后强度变化趋势
3 结 论
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在承受荷载或外力之前,内部就已经存在少量分散的、方向不定的微裂缝(宽度一般为2×10-3~5×10-3mm,最长可达1~2mm)。裂缝的发展需经历一个时间过程后稳定的,根据强度趋势试验结果,说明裂缝到120天时趋于稳定,90天正是裂缝延续发展过程,这样由于裂缝产生了,进一步加强了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当裂缝稳定后,其水化反应又趋于平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试验结果,28天,60天趋于上升,而90天反而有下降的趋势,180天又有所上升。即参考文献:
图3 混凝土28天标养、后自然养护强度变化趋势
图4 混凝土的微裂缝
[1] 张正雄,姚佳良.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2] 过镇海.混凝土的强度和本构关系——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04.
[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