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在分析与鉴赏——文体学观照下的《高级英语》教学

2011-03-21万本华

外国语文 2011年1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拟声词文体学

万本华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四川 乐山 614000)

1.引言

在英语专业中,《高级英语》是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佐良先生就倡导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精读课要贯以文体学教学。他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对四年一贯制的精读课不感兴趣,文体学有可能替代高年级的精读课。”(胡壮麟、刘世生,2004)2000年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新编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不难看出,新大纲把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文体意识和阅读鉴赏力已放到特别突出的位置。这为高级英语的文体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基于融入文体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目前《高级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偏少,语篇的语言难度大,教学任务重等问题。传统的精读课教学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点的讲解、举例或对疑难句的释义上,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忽视了对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型的设计与安排、文章的过渡与照应的分析,忽视了文章的词汇、句法的运用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学生“见树不见林”,对课文形式和内容的理解支离破碎,掌握的语言知识片面,语言运用能力差等情况(张建华,2008)。不难看出,这种传统式的精读课教学模式关注的往往是语言层面的内容,对语料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作者的遣词构句、修辞运用、语篇布局等意图缺乏有效的分析与鉴赏。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将文体学引入高级英语教学。另外,《高级英语》课文全部节选自原文,涉及小说、戏剧、文学评论、传记、演讲、新闻报导、科技文章等不同文体,这为教学中文体知识的融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学生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增强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将文体学融入高级英语教学又具有可行性。

3.文体学教学模式

文体学是用语言学方法研究文体风格的学问(刘世生、朱瑞青,2006)。它研究的对象是各种语篇(口头的和书面的、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上突出的语言特征以及它们在具体语境里的文体效果,即研究文体特征及功能。那么,语篇教学应该怎样引入文体学教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应该分析什么,二是该如何分析。

“分析什么”是文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英国文体学家Leech和Short(2003)从语言学和文体学范畴的角度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较为完整的文体分析清单。这份清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手段、语境和衔接几大范畴,19个小类和若干个具体问题。这份清单中,那些能够有效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或帮助作者表达作品主题的突出的语言特征都是文体分析的对象。而“如何分析”涉及文体分析的方法问题,是文体学研究中的另一重要问题。功能文体学的创始人韩礼德(1983)把文体分析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分析阶段,即分析语篇中语言的使用,回答“语篇里有哪些典型的语言模式/特征”;二是阐释阶段,回答“作者为何会选用这些语言模式/特征,它们有何文体效果”。

根据上述研究者对语篇教学中文体教学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深刻挖掘语篇的主题思想,深层次进行文体功能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由于《高级英语》语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难度大,加之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在讲解课文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所有的语言特征都进行文体分析。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根据需要既可宏观地对整个语篇的风格或主要文体特征及文体效果进行概述又可对语篇中具体的、典型的、有较高文体价值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或阐释。(2)文体分析要与语篇的主题意义或功能效果结合起来,这样的分析才有意义。(3)文体分析还应注意结合语篇的题材、体裁、语境及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本文以张汉熙《高级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为例,拟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层面来探讨文体特征及其语用功能。便于讨论,文章将文体特征分为两大类——常规文体特征和非常规文体特征。

4.文体特征实例分析

4.1 常规文体特征

4.1.1 语音特征

语音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表达手段,也是研究文体的要素(王佐良、丁往道,1987)。为了语境需要,特意用语音手段来表现语用效果的例子在高级英语里很多。这里我们将以拟声词和押韵词为例,探讨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文体效果。

拟声词。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因此,拟声词与自然界的真实声音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理解《高级英语》中的课文时,不一定能发现,教师不妨帮助学生找出拟声词,并分析作者使用拟声词的目的以及对表达作品的意义所起的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一课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有这样的句子:

(1)As you approach it,a tinkling,and banging and clashing begins to impinge on your ear.

为了呈现集市上加工铜器时发出那种特有的声响和热火朝天的场面,作者运用拟声词 tinkling、banging和 clashing,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its creaks blending with the squeaking and rumbling of the grinding wheels and the occasional grunts and sighs of the camels.大梁的吱嘎声,磨轮的轰隆声,以及骆驼偶尔发出的呼噜声、叹息声,响成一片。

creaks、squeaking、rumbling、grunts、sighs 折射出集市里这样的榨油场景:榨油工具的原始陈旧、骆驼工作的沉闷乏味和艰辛。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拟声词似乎将读者带进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声响世界。

又如,第二册第一课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该语篇主题是描写飓风巨大威力所造成的破坏以及人们抗击飓风的精神。为了强化人们对飓风威力的印象,作者运用了不同的拟声词来突出主题(句中斜体字为拟声词)。

(3)It seized a 60,000-gallon Gulfport oil tank and dumped it 31/2 miles away.

(4)The wind sounded like the roar of a train passing a few yards away.

(5)Telephone poles and 20-inch-thick pines cracked like guns as the winds snapped them.

押韵。押韵分为押头韵和押尾韵,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韵律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高级英语》语篇里有很多头韵和尾韵。特别是两篇公众演说,为了达到理想的演讲效果,取悦听众,演讲人往往会利用语音手段使语言读起来声音优美,朗朗上口,生动形象。

(6)with its clanking,heel-clicking,dandified Prussian officers,its expert agents fresh from the cowing and tying down of a dozen of countries.(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

在该句中,丘吉儿首相拟声词、头尾韵并用,显示其良好的语言天赋。clanking和clicking既是拟声词又是押韵词,并且既押头韵又押尾韵,而fresh/from、down/dozen是两对前韵词,cowing和tying是尾韵词。通过语音的这些表现形式,语篇韵律明快,一气呵成。又如,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讲里脍炙人口的名句:

(7)Let every nation know,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bear any burden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Inaugural Address)

(8)Let the word go forth from this time and place,to friend and foe alike.(同上)

例(7)中的 pay与 price、bear与 burden、survival和 success首韵相同,well和ill尾韵一样。整句读来音韵流畅上口,语调铿锵有力,突出了肯尼迪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来确保实现民主自由的决心和意志。例(8)中的forth与from,friend与foe同样构成头韵,四个词的起始音素皆为/f/,语音效果十分明显。肯尼迪总统有意使用这些语音手段刺激了人们的听觉,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1.2 词汇特征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发话主体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词与词组合搭配规范的言语往往遵循理性思维,表达理性信息。

体裁不同的语篇,其搭配用词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看其用词特征,一般可以从用词的正式程度、词性方面入手。较为严谨的语篇一般倾向于用正式词语,即选用大词或非常用词以显示其规范稳重,而在词性方面则尽量使用名词,因名词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精炼和严谨,这种词汇特征在《高级英语》的两个演讲语篇中同样体现得尤为明显。

同样以肯尼迪的Inaugural Address为例。该语篇共1355个词,超过6个字母以上的大词就有349个,占总数的25.75%。而在日常用语中大词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在词性方面,肯尼迪在可以使用动词或动词词组表达的地方往往使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如在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中,名词renewal和change就完全可以用更明确的形式the presidence is renewed和the president has been changed来表达。另外,该演说辞中抽象名词数量也很多,如 belief、civility、tribulation、generosity 等。抽象名词使语言显得更为正式,内容更为高深,使演讲人更有学问,因而使听众更有信心。

除了公众演讲语篇外,科技语篇同样用词正式,并且大量使用科技术语,比如,在Ships in the Desert语篇中就有很多科技术语:glacier、ozone depletion、noctilucent cloud、methane gas、ultraviolet radiation等。新闻体裁的语篇用词则追求新颖别致,与主题有关的专业词汇、新词或时髦词是其常用词汇。总之,语篇体裁不同,其遣词特征也存在差异。

4.1.3 语法特征

在构成语篇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句式和时态组成语篇以形成自身的语言风格。当然,作者对句式或时态的选择以语篇主题背景和体裁为前提。这里同样以肯尼迪的Inaugural Address为例。

首先,从句式的选择来看。肯尼迪的就职演说篇幅不长,只有58个句子,但其句法灵活多样,长句、复合句居多。句长方面,语篇平均句长约28个字,最长句达80个词,10词以下的句子仅6句。长句的使用是为了准确表达概念和信息,以使听众全面、清楚的领悟、接受并积极支持政府的主张;句子类型方面,该语篇陈述句约占68.6%,祈使句占27.5%。陈述句体现出演说辞的庄重性,以便使听众对演讲者的观点一目了然。使用祈使句则是向听众直接呼吁,拉拢人心,激起他们的热情,具有很大的鼓动效应。

其次,从时态来看。该语篇以一般现在时为主,占了80.8%,其次是一般过去时,占了11.5%,无过去时。由于肯尼迪是在发表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要向听众交代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式,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劝说国民支持其新政,因此大多时候他都使用现在时态;另外,由于其新政是基于对未来的考虑,有较多的构想和打算,因此语篇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将来时态。肯尼迪43岁当选总统,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自然会忘记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整个语篇时态的构成也就自然以此背景为基础。

3.1.4 修辞特征

修辞的运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它有强烈的语用目的。修辞可以说是高级英语语篇的一大文体特色,修辞现象俯拾皆是,其主要表现手段有比喻、排比、平行、拟人、委婉、迂回、借代、夸张等。我们以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一课为例,作者Noel Grove在其语篇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段,为语篇增色不少。如:

(9)I found another Mark Twain—one who grew cynical,bitter,saddened by the profound personal tragedies life dealt him,a man who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 frailties of the human race,who saw clearly ahead a black wall of night.

破折号后有先行词one,其后由三个用who引导的从句作修饰,其句式排列整齐有序,一气呵成,很具语力,这是典型的排比句结构。不难看出,三个排比句的运用旨在描写马克·吐温另外的鲜为人知的几种人格属性,让读者认知真正而完整的马克·吐温。grew cynical、bitter与 became obsessed在句中属于平行结构,道出了马克吐温是位勇于直言、有责任感的作家,而a black wall of night则是比喻,述说主人公对前途绝望,其内心会是多么的痛苦,这远非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个浪漫、幽默、富有爱国热情的马克吐温。该语篇中的其他修辞用法还有:

(10)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拟人)

(11)He commented with a crushing sense of despair on men’s final release from earthly struggles.(委婉)

(12)He tried soldiering for two weeks with…who diligently avoided contact with the enemy.(迂回)

(13)But for making money,his pen would prove mightier than his pickax.(借代)

4.2 非常规文体特征——偏离

偏离又称变异(deviation),是前景化的文体特征。偏离通常分为定性偏离(qualitative deviation)和定量偏离(quantitative deviation)。所谓定性偏离,是通过故意违背或不遵守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层面上的规律或原则而形成的语言变异现象,其目的是以其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读者的感知强度,使其产生特殊的文体效果。定性偏离可以说是语言中最显著的文体特征。而定量偏离是指某一语言现象出现频率过高,与期待的有出入而造成的“失衡现象”。无论是定性偏离还是定量偏离,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语用效果。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涉及定性偏离的讨论。

4.2.1 语音偏离

语音偏离是指在语言交际中,话语的音素、重低音和调性等违背常规的语音规则而形成的另类语音现象。在一般交际中,人们都尽量避免任何发音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们却正是利用语音上的这些偏离特点来故意使其话语具有标志性特征,取得特别的语用效果。例如:

(14)I’m jist a reg’lar mountaineer jedge.(第一册第十课)

该例句为主审法官在法庭上说的一句话。作者利用词语音位的变化,将just、regular、judge的发音故意变异为 jist,reg’lar和jedge的发音。一个主审法官连标准英语都说不好,其所受教育的可想而知,这样的人能给案件一个公正的判决吗?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第一册第六课Blackmail语篇中表现最为突出,作者在刻画一个卑鄙无耻、目不识丁的侦探时出现了许多语音偏离,如把burning读成burnin,把them念成‘em,and 成了 an’,还有 isn’t(ain’t)、madam(ma’am)、driving(drivin)、liquored(lickered)、so as(so’s)、coming(comin)、looking(lookin)、clothing(clothin)、must(musta)、can(kin)等等。

有时候,为了达到一定语用目的,作者还会利用语调偏离,例如:

(15)My husband I find strong smoke offensive.Would you kindly put that out.(第一册第六课)

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运用“Would you?”句式时,尽量少让对方(听话人)受损,尽量使他人多受益,采用这种疑问式是对对方的尊重,而不可有强加于人之势。从该语篇的上下文来看,公爵夫人位高权重,对一位小小的私家侦探说“Would you kindly put that out”。一方面,说明她礼貌待人,有良好的教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该句式本来应以问号结尾,而作者却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句号”,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句只能读降调,这就改变了句子的性质,即不再是礼貌性的请求,而是一种不容商量的命令口气。因此,读者不难看出,公爵夫人说出这样的话,既表明了自己不失良好的社交礼仪,又表明对不善来者的强势。作者运用语音偏离这一特殊手段对小说人物的刻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2.2 词汇偏离

前面已提到,词与词组合搭配规范的言语往往遵循理性思维,表达理性信息,而词与词偏离搭配的言语往往遵循情感思维,表达情感信息。偏离即会超越定法,在特殊的语境下它往往是发话主体的一种自由情感行为。读着这种言语或者听到这种言语,我们往往感到它鲜活、味浓、气韵生动。比较常见的词汇偏离是转类修饰,例如:

(16)Darrow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第一册第六课)

(17)Several vacationers at thewatch the storm from their spectacular vantage point.(第二册第一课)

reassuring(有信心的)一般用来修饰人,而这里却与arm搭配,违背了词语规范搭配原则,即出现了搭配偏离。一般来说,spectacular(壮观的)不能用来作point(地点、位置)的修饰语,只能修饰storm,而作者这里有意进行这种偏离搭配,给人一种言简意丰、出人意料的效果。

除了转类修饰外,作者有时候会根据需要进行非常规的词语组合。例如,第一册第七课是一篇科普文章,谈的主题是集成电路芯片。作者在文章里创造了一个新词supercheap。我们分析,一方面,super一词在西方非常流行,作者为了说明此种芯片“超廉价”,故意将super与cheap进行非常规搭配;另一方面,创造该词也恰巧符合了文章的体裁,科技就是日新月异,不断创新。事实上,作者在这里就是运用仿拟手段制造新的搭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思想。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成龙先生在好莱坞模拟创造的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这已被西方人所接受。

4.2.3 语法偏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具体的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无法进行交际。而语法偏离虽然违反了正常的语法规则,却能够被理解,而且有很强的表达效果。语法偏离主要表现为结构随意、松散,成分残缺不全,表层结构混乱等。这些语法偏离能产生支离破碎的、令人厌烦或新奇的文体效果,成为小说独特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小说Everyday Use for Grandmama中的例句:

(18)You know as well as me you was named after your aunt Dicie.

(19)I promise to give them quilts to Maggies.

语法错误低级而明显,这为母亲在读者眼中的定位埋下了伏笔:母亲是一位传统的美国黑人妇女,没有受过教育,一直在家从事体力劳动。为了更好传达传统美国黑人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状况,作者Alice Walker有意塑造了一个讲话语法错误连篇的母亲,以达到与变化了的年轻一代美国黑人进行对比。可见,作者运用语法偏离这一手段对小说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下面这个例子除了句子表层结构十分紊乱外,逻辑也不清晰,理解起来颇为费劲。

(20)There ain’t much,out of the way,which people who stay in this hotel do,I don’t get to hear about.(第一册第六课)

小说中的主人公胖子侦探Ogilvie是一位卑鄙、贪婪、未受过教育的家伙,在敲诈公爵夫妇时对公爵说出这些话,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爵夫妇形成了鲜明对照。作者Arthur Hailey笔下一个粗俗、贪婪的小侦探跃然纸上。正确的表达应是:There isn’t much which I don’t get to hear about if people who stay in this hotel do out of the way.

5.结语

通过对上述教学实例分析,可见文体学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语言技能的实用价值。到了英语专业高年级,我们要建立一个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除了语言知识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整个语篇和如何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其功能,不断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文体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手段,使他能够把一篇文学作品与他自己对于语言的感受联系起来,从而使他的感受深入一步”(Widdowson,1975)。

[1]Halliday,M.A.K.Foreward.By Commings,M.and R.Simmons.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A Styl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M].Oxford:Pergamon.1983:X.

[2]Leech,Geoffrey N.& M.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75-82.

[3]Widdowson,H.G.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C].London:Longman,1975:116.

[4]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

[5]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1.

[7]张建华.文体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3.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拟声词文体学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