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2011-03-21刘超
刘 超
河南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驻马店 463000
我科自2007年开始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中重度HIE新生儿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09-1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中重度HIE新生儿82例,均为足月儿,剔除标准:排除低钙血症、低血糖症、感染、产伤和颅内出血等,临床确诊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死亡和放弃治疗者。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分度标准[1]。所有病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度HIE 24例,重度HIE 16例;男26例,女14例;日龄(4.5±0.6)h;胎龄37~42周;出生体质量2.4~4.2 kg;5 min Apgar评分2~3分9例,4~7分31例。对照组42例,中度HIE 28例,重度HIE 14例;男24例,女18例;日龄(4.4±0.5)h;胎龄37~41周;出生体质量2.5~4.1 kg;5 min Apgar评分1~3分12例,4~7分30例。2组患儿症状、体征、胎龄、体质量、性别、日龄、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病程48 h内加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70031)1 g/kg,1次/d,连用2次;生后24 h内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经节苷脂粉针(GM1)(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 20060422,20 mg/支)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10~14 d为1个疗程,连用2~4个疗程。对照组于生后48 h内给予胞磷胆碱12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10~14 d为1个疗程;1,6二磷酸果糖200 mg/(kg◦d)静滴,10~14 d为1个疗程。综合治疗方案2组无差别,包括头部制动,减少声光刺激,常规给氧,给予苯巴比妥抗惊厥,小剂量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以控制颅内压增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血糖正常水平;维持组织灌注,控制液速,部分惊厥加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有中枢性呼衰竭等脑干症状者给予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记录2组患儿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包括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呼吸节律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完全控制时间;由专人在患儿日龄第7天和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操作者接受过专门培训,NBNA评分≥35分正常,<35分为异常。患儿症状体征消失,且用足2个疗程后出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用(±s)表示,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HIE患儿临床观察指标变化 (±s)
表1 2组HIE患儿临床观察指标变化 (±s)
组别n原始反射恢复时间(h)呼吸节律恢复时间(h)肌张力恢复时间(h)惊厥完全控制时间(h)第7天NBNA(分)第14天NBNA(分)治疗组40 107.4±12.3345.33±6.79105.3±11.2526.3±2.6730.6±3.5638.9±2.11对照组42 131.25±10.8767.4±5.46130.5±10.427.2±1.9626.8±2.7636.4±1.86 t值.12 P<0.05<0.05<0.05>0.05<0.05<0.05 9.1615.629.641.265.264
2 结果
2.1 2组HIE患儿临床观察指标变化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在药物滴注中及输注后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过度的炎症反应参与病理过程可能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8]。IVIG含有多种高亲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不同细胞因子,如IL-α、IL-2、IL-6、TNF-α和TFN-γ,非特异性增强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间接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中和补体干扰免疫复合物对靶细胞的破坏作用,大剂量IVIG可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干扰T细胞对自身抗原的侵袭。在抑制炎性及病理性免疫应答和保护自身组织中发挥一定的作用[9-10]。炎症反应的减轻可减轻神经细胞水肿程度,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大剂量IVIG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HIE患儿,治疗组患儿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呼吸节律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日龄第7天和第14天NBN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大剂量IVIG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能改善中重度HIE患儿脑结构及近期功能,降低患儿致残率,临床未发现不良反应,是目前中重度新生儿HIE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可试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84.
[2] 李熙鸿.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 037-1 039.
[3] 邵肖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进展及相关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79-182.
[4] 邵肖梅,周文浩.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9):641-643.
[5] 卢红艳,吴丽华.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5):313-315.
[6] 宋红,宋焕清,李志洁.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1):62-64.
[7] 王娟,刘超.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98-99.
[8] 方勇,孙毅,唐成和.超小剂量肝素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6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4):398-400.
[9] 朱威.IVIG和白蛋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28(4):180.
[10] 陈敏.IVIG的作用机理[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29(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