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祖还乡》的独创性

2011-03-20徐海英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高祖乡亲统治者

徐海英

(张掖市第二农业中学,甘肃 张掖 734023)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描写了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的情景。刘邦的时代距离元朝已经很遥远,元曲家们曾一度兴起“高祖还乡”创作热。而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换了一个全新角度,一反传统观念,把历代正史传为佳话的高祖还乡盛况当作丑剧笑料来描写,有人称之“反常作法”。

“官愈尊者德愈卑”。刘邦以一泗水亭长而成为皇帝,衣锦还乡时得意忘形是不难想见的,全曲揭露了统治者的真面目,结构完整,情节富有戏剧性,就像演出了一幕化妆了的讽刺剧。

一、《高祖还乡》的独创性

1.在散曲中运用了戏曲“代言体”的形式。所谓“代言”,作者必须全部隐去。散曲虽与戏曲血缘很近,但戏曲中有科、白、砌末,散曲则是作者叙事、抒情、状物。《高祖还乡》虽是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以一个乡民眼中所见来写高祖还乡情况。全篇语言皆出村民之口,体现了那位村民的生活经验、心理、反映和认识水平,既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和讽刺性,又生动、准确,一针见血。这位代言人是一位刘邦发迹前与之熟悉的乡亲,是一位从未见过世面的普通农民,他不像村里那些好事的“王乡佬”“瞎王留”那样“晓事”,更没有乡里的“社长”那样见过大世面,而今突然有机会见识接驾的盛况,当然会使他感到眼花缭乱,如入迷宫了。他只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极力想弄清楚这皇帝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因而闹出了一系列“笑话”来:什么月旗、日旗,什么凤凰起舞、蟠龙戏珠和飞虎……在这位乡亲看来只不过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变了形的家禽、家畜的图案。凤凰是长得俊了些的鸡在飞,蟠龙戏珠则成了“蛇缠葫芦”,还有长了翅膀的狗——飞虎。车驾前的“导驾官”队伍,按元代的制度,那是由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翰林学士、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达官显宦组成的。这些达官显宦在老百姓面前很威风,但在皇帝身旁却装出泥塑木雕的模样,毫无表情。村民把他们说成“八个天曹判”,一下子抓住了最本质的特征,既言其形象,又言其本质,讽刺性十分深刻。曲子通过一番哈哈镜的折射:金锤银斧变成了甜瓜苦瓜,朝天镫则是 “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将这些极其尊严的事情,写得稀奇古怪,体现出绝妙的讽刺。

这种“代言体”的形式、角度新奇,选一位村民作为叙述人,便于对统治者,乃至皇帝,真实而自然地进行嘲弄、讽刺和鞭挞。当这位乡亲一旦识破了这位皇帝的真面目时,感情的闸门一打开,如江河直下,一泻无余。这位乡亲的傻里傻气化为藏身的烟幕,使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敬,随心所欲地边骂边介绍,把“刘邦”的祖坟都刨了,索讨欠债,还可以说错话:“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于是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真正的丑角来。这位乡亲外表似乎傻乎乎,但放射出的却是内心智慧的光芒,透过蒙在最高统治者身上的所谓“尊严”的面纱,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

2.这支曲子主题的独创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许多研究者对本曲的主题看法不一致。有人认为是写古,写汉代的历史事件;有人认为是借汉代的历史事件来反映元代的现实。实际上,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本曲描写的是元代农村的面貌,表现的是元代的制度、人物、仪仗等。“社长”排门告示乃是元代农村出告示的特殊方法,所写的仪仗也完全是根据元代的制度,作者是借用历史事件来反映元代农村生活的。从曲的内容上看,表面上是讽刺汉高祖,实际上是把矛头对准了元代统治者,以古喻今,借古讽今。它的主题是批判性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在作者看来,元蒙统治者马背上得天下,是靠掠夺起家。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是沐猴而冠,小人得志,他们貌似仁君而非人君,外表声势显赫,但掩盖不住德行的卑劣。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来统治从南方到北方的广大中国土地上已高度发展的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使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法制堕隳,恶棍横行,践踏人的尊严,统治者中的凶狠贪馋和昏聩分子,以及依附于他们的邪恶势力更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全曲借高祖还乡时的得意忘形、装腔作势,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的统治者。

二、《高祖还乡》对“君权神授”的挑战和“天子至尊”的抨击

元蒙统治者在政治上倒行逆施,实行愚民政策,致使士人们沦为与妓女乞丐一般的社会最底层。南方遭俘虏的知识分子甚至被籍汉为奴。许多有才华而无出路的知识分子,被赶到勾栏瓦舍一类的游艺场中,他们政治上受压抑,生活上遭困难,屈沉下僚。“物不得其平则鸣”,他们把时代的迭变所造成的灾难与个人所压抑的苦闷结合在一起,犹如火山喷发,一寓于声歌之末,倾吐于喉吻之间,或嬉笑怒骂,或长歌当哭,或幽默诙谐,或深沉警策。他们将一腔忧愤寄寓于当时特殊的艺术形式——曲,通过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传奇、才子佳人的恋爱、社会家庭的琐事、豪门霸权的斗争等写景言情,怀古赠答,排谴苦闷,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无论是写离愁别绪、男女恋情,还是写景咏物,抒怀才不遇,主题都是一致的,即揭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暴露社会黑暗,热情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纵观整个元曲长河,矛头直接指向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作品,而且敢于直露的斥骂皇帝的作品却是罕见的,甚至是空前绝后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之骄子,是代表天的意志对人进行统治。皇权高于一切,皇帝至尊至贵,不可侵犯,人们只能对他灵影摩拜,百依百顺,三跪九叩,口称万岁,不能有丝毫的冒犯、反抗。效忠皇帝是臣民们不可违背的天职,否则罪该万死。历史上屈死于皇帝淫威之下的冤魂何止千千万万,尽管如此,人们还必须对他大加赞颂。因此,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许多专喊“万岁”的作品,有过许多专拍皇帝马屁的御用文人。然而他们都是短命的,原因在于人们都厌恶他们。历史上一些大作家、大诗人虽然都对社会黑暗有过不满,对老百姓有过同情,然而他们把罪过都归之于贪官污吏,再深刻一些,便是指向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对造成黑暗现实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却不敢质一字,退一步说,即使有所异议,也是颂大于虐,怨而不怒。因此,这首曲子变歌颂为揭露,变肯定为否定,的确是一个极具可贵的创造,它以封建时代文人罕见的反抗精神把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揭其老底,摘其皇冠,剥其龙袍,还其一个好酒贪杯、拖欠无赖的本身,更何况是毫不隐讳,毫不留情,直截了当地痛骂,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

总之,这首曲子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反抗黑暗统治、揭露社会腐败、嘲弄统治者尊严的匕首和投枪。

猜你喜欢

高祖乡亲统治者
紧握乡亲的手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天下乡亲
他们是我的乡亲(外一首)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他引领乡亲饲养奶牛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