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措施
2011-03-20黄昕
黄 昕
(江西省永丰中学,江西 永丰 331500)
最近,看了一些“问题学生”的相关报道,师生冲突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老师批评学生逃课引起学生反抗、学生质疑老师授课内容……这些个别“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均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积极的讨论,“声讨”教师者有之,支持教师者有之;批评学生者有之,宽容学生者也有之,“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造成这种师生冲突的内在原因,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尊重学生,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机构,教学是其中的主导性活动。所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命所在。学校要追求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的途径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条件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育、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爱戴,从而让学生接受教师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的一种“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建立在健全发展学生身心的基础之上,既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又要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尊师爱生”就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尊重与合作关系,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往往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1.高效的教学效果。
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教师为了继续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对教育、教学就会更加负责,每节课都精益求精,并选择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对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老师精心地教学使得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爱护与支持,从而全力以赴地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激发学生的附属动机。这里所说的附属动机主要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而当学生认为他所效法和追随的教师能给予他赞许和关心时,会受到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此,他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教师的赞许和关心。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为博取教师的关怀和赞赏而努力学习。
3.激发师生的创造性。
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当代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识很强,他们思想解放,不愿受束缚,不愿盲目服从,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地讨论问题,民主地解决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中,教师会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积极地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最终激发教师创新的灵感和火花。
据以上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分析,不难看出,和谐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二、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有力措施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普遍、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利用师爱铺垫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构筑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利用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阵地,利用日常教育教学交往搭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尊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于师生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理解,互相尊重。
对于教师而言:一要热爱教育事业,将学生的最大发展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和满足。二要不仅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三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一要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尊重教师的人格,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二要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评教”和师生关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三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
2.尊重学生,提倡民主。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教师要真诚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样,师生之间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就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4.提倡个性化教育。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即提倡个性化教育。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挖出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5.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学校,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并且从不同的视角、用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从而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三、结语
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以及师生的创造力,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品德、性格等都非常重要,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新型的师生关系,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慢慢实践。
[1]马燕.浅议师生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韩云洁,杨淑娥.新课程呼唤新型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07,(3).
[3]方家福.怎样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6,(2).
[4]罗惠卿.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5]王良喜.试论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