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图尔绘画中光影的立体主义倾向
2011-03-20林青
林 青
(河南大学 欧亚国际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拉图尔是以烛光光影而声名显赫的17世纪法国的伟大画家。他以杰出的画艺获得法国宫廷极高的头衔,成为“国王的特约画家”,深受国王路易十三的青睐,在当时可谓声名显赫。就是这样一位生前有着辉煌成就的御用大画师,逝世后竟被人们整整遗忘了三个世纪之久,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并逐渐认知,自此,一种前所未有表现光影的方法进入人们的视野。
由于拉图尔的画一度被埋没,因此很少有资料表明拉图尔直接影响了哪个画派或画家,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绘画特征看出,拉图尔在造型、光影处理的方式和理念上,与立体主义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主观地运用光影表现画面简约的形式感,画面颜色平涂,色调变化较少,明暗平面区域化,构图重心稳定,重视表达心理情感和象征性,画中的人物不再是表现的对象,而是借以分割画面、组织画面结构的工具。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被主观地概括成几何形,画家试图在抽象和具象中找到契合点,很多作品像是直接镶嵌在幕布上突出的立体形,画面效果显得十分特别。“在17世纪时期画家很少能如此大胆处理光影,以至于有人说他开创了后世的立体主义。这样看来,几何化并不是立体主义的独创,拉图尔在三个世纪前就已经尝试了,立体主义者只不过在此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受到启示,并渐行渐远罢了”。[1]
下面将拉图尔与立体主义大师们的理念结合具体作品做分析比较。
一、拉图尔与立体主义在情感表达上的联系
直接影响立体派的是塞尚,塞尚用几何体来表现画面中的物象,形成画面中的浮塑感,使画面具有永恒性。塞尚十分注重表达画面的精神内涵,强调画面的思想性。
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画派,超越了物象本身具有的客观性,重视表达心理情感,其作品具有深刻的精神象征性,这和中国传统绘画求神似不求形似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情感的表达上,把感情与感受作为物我统一,不追求光与影及比例的形似,而是强调画家主观感受,对物象进行综合、概括,在抽象与具象中找到了契合点,给画面注入象征的寓意。这种概括的造型方法和情感的表达与拉图尔很相似,拉图尔把宗教题材与世俗生活结合在一起,把宗教的神圣与庄重融入平凡的生活中,作品展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寓意。在对物象处理时,很少描摹自然,物象、光影不再是表达的主题,而是用来组成画面构图,表达情感和象征性的工具。
这一方法在拉图尔的具体作品中得到了印证。作品《作弊者》的主题,借喻《圣经》中的浪子回头,有道德教化的作用。“他以尖锐细腻的笔调,利用集中的有控制的侧光照射,使作弊者在暗色空间中分外突出,富含寓意且又恰到好处地与环境相衔接。画家准确地通过人物不同的表情,表现出了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忠实呈现,有着逼人的真实”。[2]作弊者和女仆的脸处于背光处,和其他二位处于光亮之中的人物相比,画面中的象征性和寓意跃然纸上。这些与立体主义画面强调画家主观感受,重视情感表达的思想很一致。
二、拉图尔与立体主义在造型上的联系
塞尚将自然界的一切物象用圆锥形、球形、圆柱形等几何形来表示,重视画面的形式和内在结构,并主观地控制物象体面的和谐关系。受塞尚直接影响的毕加索,在作品中更是将这一理念体现无疑。他放弃了物象的本来面貌,运用几何形结构表现画面的形式感。在对物象造型的处理上,毕加索对人物造型进行了几何化处理,画面构图简洁、严谨。他在1908年创作的《徜徉于大自然中的两人》中将大自然的风景和两个裸体的人物形象以简单的几何形来表示。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法在拉图尔的作品中同样能看到。在作品《新生儿》中,母亲的轮廓被处理成三角形,脸也概括成椭圆形,两位女性形体概括,服饰没有琐碎的细节。婴儿被概括成为一个长方体,婴儿的襁褓、熟睡的婴儿脸等,在形式上都极为概括,画面呈现出几何化效果,与毕加索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几何化的表现方法,在很多拉图尔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拉图尔的作品《哀悼圣塞巴斯提安》,画面笼罩在一片黑暗的氛围中,唯一的光源是伊琳手中的火把,火把被描绘为圆柱形,阴影把直立的圆柱体似的树干分成两部分,伊琳的身体被概括成圆柱形,其余的三名妇女的造型也被简化、概括,这与塞尚的画面理念很相似。伊琳手拿火把的胳膊,在离光源最近处投射在裙子上,产生强烈的阴影,阴影形状几何化,变化很少,像一块整齐的深红色块,伊琳身体的暗部犹如圆柱形的明暗变化。圣塞巴斯提安身体上的阴影更为强烈,暗部几乎看不见身体的结构,表现成几何化的暗色块,形体被明暗分割成了几何色块。整个画面的布局、人物造型、光影的表现是很协调的。作品借助夜光光影变化来表现整体的结构,这种方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几何化的抽象构成效果,与立体主义的造型样式十分相似,在单纯、简约的形式中再刻画出必要的细节。“拉图尔的作品排除所有多余的细节,务必做到要言不繁,惜墨如金,这与现代派的观点何等相似!”[3]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和景物被概括成几何体,画面图式化的效果和立体主义的画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圣多玛》,又名《执矛的圣人》,“画中人物肩部的斜线,与琴的方向一致,这样画家要玩斜面、单纯化对象以至几何效果,这样的结构力量与空间的复合关系就同时产生了”。[4]由此可以看出,几何化的趋势是拉图尔作品的一大特色,也反映出拉图尔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三、拉图尔与立体主义在光影的表达上的联系
毕加索的每幅画,都对光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画面中没有明暗的色调变化,把色彩平面区域化。正是这种对于光影的特殊处理,使毕加索的画面极具个性化。在毕加索描摹的委拉斯开兹《宫娥》一画中,这一方法得到印证,“尽管光线不是按照委拉斯开兹画中那种关键色调元素来直接处理的,但它仍然呈现出来。毕加索作品中色彩关系起到的作用就是委拉斯开兹画中色调关系起的那种作用。尽管委拉斯开兹用来变换光线的传统的色调变化在毕加索的画中不是很突出,但这并不说明毕加索不理解光。恰恰相反,他的绘画揭示了对光的深刻理解”。[5]拉图尔的作品同样很少表现色调的变化,色彩平涂,这种对光影极其主观化处理的理念与立体主义的手法很接近。
拉图尔强调主体物的外形,运用人工设计的单一光源,产生强烈的明暗色块,将物象概括成几何形,形体、神态刻画清晰,从而产生强烈的形式感、构成感。这种用光影来分割画面,组织画面结构的方式,具有现代绘画的特征,有着立体主义的影子。
在作品《老妇人》一画中,画家有意识地使用侧光光源,并把它置于人物的左前侧,这样就较好地表现出了对象的轮廓、线条,对人物造型形成立体形态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老妇人像几何形体一样只有受光面和背光面,脚下的投影被处理成简洁的三角形,背景没有过多的刻画,而是用水平线、垂直线区分明暗,造成简单的构成效果。人物和背景没有大的光线上的微妙变化,画面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简化和协调,突出了画面的形式感,分割画面构图,注重画面内在结构的表达。
同样的作品还有《老人》,其构图和光影的设计和《老妇人》很相似。同样是侧光,人物造型概括得犹如几何形,分为亮暗部,和背景的处理相协调。背景仍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分割画面,更加凸显了画面的几何效果。
《缴税》一画是拉图尔表现夜光的初期之作。画中人物组合和空间处理的方法,以及烛光的照明效果,在17世纪的欧洲绘画史上成为最有震撼力的作品。“他的几何化处理方法不仅在他神秘的画面中造成冲突,不同的受光与背光在形体上的变化分割了画面的结构,造成视觉上的起伏,而且形成雕塑般的力度”。[6]
“拉图尔的绘画并不十分拘泥于我们常人所理解的那种‘真实’原则的要求,他往往通过不同角度光照下物体几何投影的变化而去追求伟大的艺术探索者们所渴望追求到的最高的真实境界,即个人的风格”。[7]
拉图尔所在的17世纪虽然与立体主义时隔几个世纪,但其光影的表达方式隐藏着现代绘画的原理,画面效果独特,很像出自现代画家的手笔。拉图尔在画面中不再重视经营浮动的声光魅影,他使用光影产生的明暗色块来表现画面的形式和内在结构,营造画面气氛,表达情感,这种独特的画面效果在17世纪的法国显然是一大突破。
[1]庞梅.烛影摇曳——浅析拉图尔的油画艺术[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32.
[2]王莉萍.光与影的交错-法国油画家乔治·拉图尔和他的绘画作品[J].剧影月报,2008,(3):150-151.
[3]刘利霞.油画中的阴影表现[D].开封:河南大学,2005:9.
[4]何政广.拉图尔——神秘的光线大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9.
[5]苏红星.毕加索绘画艺术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13.
[6]高天民.法国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8.
[7]阿·奥塔尼·加维纳著,冒怀开译.评拉图尔的画[J].世界美术,1982,(4):2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