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为本”的应用研究

2011-03-20温学书

文教资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事务管理教育工作者

温学书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为本”的应用研究

温学书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全面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实现“以学生为本”,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以学生为本”应用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办学上以教师为本;培养人才上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保证大学生发展方向的重要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工作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引申和具体表现。它是由其管理目标和管理特性所决定的,是一种真正富于个性化的管理,它把对学生的关注、学生主体个性的完善和释放置于显要的地位,将满足学生合理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视为管理的使命[1]。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合理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生生关系,最终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说来,“以学生为本”至少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鲜明、勇于创新的全面人才,而不是千生一面、毫无创新精神的同一规格的“社会零件”。总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把学生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

二、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前提和保障

1.教育工作者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前提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社会大趋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日趋复杂,需求日益多样化。教育工作者要想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贯穿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之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来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例如:当代大学生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就是被认可、受尊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平时的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发号施令式的老管理方式。

在目前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两个管理极端:一是管得太死,任何事情完全按照制度执行,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一个倾听者、服从者,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和选择权;二是一味地放纵学生,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加以迁就,使学生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如果不破除这两种倾向,那么一切口号都是空话。

2.先进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有效保障

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就应该建立健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在管理中过于看重如何将学生管住,从而制定了各种自认为是对学生有利的管理制度,认为这些制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措施。殊不知这些管理制度是按照管理者的意愿制定出来的,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也不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学生被禁锢在无数个条条框框之中,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创造出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为本”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1.尊重并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以学生为本”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核心,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其基本内涵之一[2],换言之,就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今天如果我们在高校大力倡导个性发展、自由发展,那么明天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和谐的乐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高校里有设施完善的各种运动场馆、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教师、和蔼可亲的学工教师和知识渊博的教授大师,是实现这些素质发展的最理想环境。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让他们学会再多的专门知识也不如塑造他们的人格、拓展他们的知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把培养人才的重点仅仅放在培养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上,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上面,不仅应该教给学生专门知识,而且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只有这样才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只有一技之长的“工具”。

3.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强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求这种发展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要知道,最了解学生的是学生自己,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依靠自己做好学生事务。要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我们要对现有的学生事务管理制度进行大胆的改革,借鉴国外大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如让个别学生代表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中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发展和建设,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完成自己的学业,读自己爱读的书,学自己爱学的本领,听自己爱听的课,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应该剔除那些有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的繁复约束,尽可能地想学生之所想,爱学生之所爱,使学生在四年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1]。

4.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今,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协调好人际关系,不致于被时代所“遗弃”;二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普遍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职业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品质,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为将来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1]刘可风.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理念[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2]何雅丽.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2008(9).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事务管理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综合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事务管理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