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盐城工学院铁军精神,细化农村学生思政工作

2011-03-20姚金涛

文教资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铁军盐城生源

姚金涛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弘扬盐城工学院铁军精神,细化农村学生思政工作

姚金涛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对象。盐城工学院在新时期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为核心理念,与校训紧密结合的新时代铁军精神。其形成原因是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重塑农村大学生个性气质与集体品格、革命老区地方高校自身建设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政治工作,主要可从高等院校、农村大学生及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着手。从管理角度来看,高校自身是问题关键所在。

铁军精神 思政工作 盐城工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关注包括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内等重点学生对象的健康成长。而近年来在高校连年扩招与全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形势下,不少院校中农村生源大学生数量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农村生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摆到突出位置,特别是精神品格的塑造,成为当前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工学院建校52年以来形成的有盐工特色的新时代铁军精神,为新时期高等院校有效开展农村生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如何培育正确的精神品格,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思路与探索模式。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在当时中华大地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其功绩不仅仅在于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更在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军精神。一般而言,铁军精神主要是对新四军的战斗品格与内在精神高度凝炼的整体性概括,具体包括爱国爱民、英勇向前的爱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协作互助的团结精神;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求学精神;为民服务、民生为本的公仆精神。

盐城工学院座落在新四军军部重建之地的苏北盐城,薪火相承的传统最终形成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为核心理念,与校训“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紧密结合,具有盐城工学院办学育人特色的新时代铁军精神。具体而言,笃学是锻炼铁的意志的本质需要,是理解铁军精神的切入点;格致是秉承铁的作风的探索创新,是践行铁军精神的出发点;厚德是坚定铁的信念的精神载体,是贯穿铁军精神的生命线;重行是严守铁的纪律的最终结果,是实践铁军精神的指向归属。新时代盐工铁军精神代表着盐工全体师生的人格品行与精神风貌。

农村生源大学生主要是指在就读高等学校之前和在读期间,所在家庭为农村常住户,在读期间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村常住家庭的在校大学生。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统计数据,我国现有9亿农业人口,教育人口比重超过30%,但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明显低于国际人口大国平均水平。农村大学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方面思想端正,学习刻苦努力,做事细心负责,独立处理能力强,勤劳踏实,生活朴素。另一方面与城镇生源相比,大多数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城镇学生,在个人阅历、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局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社会经济水平明显上升,家庭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物质供给普遍富裕的前提下,后代子女精神意志的培养被摆到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自古以来就有重商风气的江浙地区,当代农村大学生品质意志的塑造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铁军精神,是新时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重塑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铁军精神的历史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爱国传统与民族抗争精神。从《离骚》开始出现的强烈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开启的中国近代史,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来势力时都表现出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迫的顽强的抗争精神。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名是铁军精神的雏形。其直接源头来自于大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向往真理、不怕牺牲的战斗品格直接指导着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开展了坚苦卓越的抗日战斗。铁军精神是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独立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彰扬,在农村大学生群体中倡导铁军精神是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其次,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铁军精神,是高等教育在革命老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在经济富裕条件下磨炼与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气质与集体优秀品格的必然结果。特定历史背景必然形成特定时代独有的历史品格。铁军精神的形成与北伐战争中的革命军队、抗战时期新四军所面临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不开,当时历史现状与时代条件客观造就出铁军精神特定的时代品格。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虽然市场经济进一步繁荣,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但不少重要经济指标人均比重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当前形势下讲求铁军精神,以铁军标准培养与要求农村大学生,这既有利于其良好个人品格的培养,又有利于扭转高校中日益弥漫的金钱至上的拜金风气,重塑当代农村大学生优秀的集体品格。

最后,就江浙地区而言,在社会普遍富裕、重商风气浓厚的条件下,在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中继续弘扬铁军精神是当前条件下革命老区地方高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与财富成为是非成败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弘扬铁军精神建设对于维护革命老区高校自身发展,保障高校纯学术与科研自由发展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关系到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同时,巩固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细化学生群体教育对象,为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问题的解答,特别是如何培养农村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要应从高等院校、农村大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就高等院校而言,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要可从管理层级、就业指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同努力。从管理角度来看,高校自身是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政工作关键所在。

在高校管理层级设置上,高校管理应明确分工,层级分明,完善的管理体制必然为农村学生在校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首先,在学生会与学生干部方面,做到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每学年进行换届选举,所有学生干部通过公开竞选、面试、考察等方式,结合学院领导、辅导员意见最终进行确定。既确保学生竞争的公平、有序,又保证每一位要求上进的农村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与健康成长。其次,在学生社团方面,制订有关政策促进校内各级注册学生社团、协会的合理发展,保障其他各类民间社团的正常运转,为农村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开辟新的空间。此外,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与竞赛,学校或学院每年应创办或承办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学科专业竞赛、趣味活动竞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引导农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与各类活动竞赛,提高农村学生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行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竞争力,确保就业模式多样化。一方面实现就业途径多元化,鼓励家庭社会层次较高、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村大学生,动用社会人脉资源,从而形成以家庭自主型就业为主的就业模式,学生就业质量高。同时,广辟其他就业途径,形成包括自主创业、网络途径、学校推荐等在内的全方位、多门路的就业网。另一方面促进就业渠道、就业形式多样化,既要积极指导农村学生参加考研、考公务员、村官、选调、支援西部开发和苏北计划,又要切实引导农村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家庭优势,走自主创业道路。

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而言,高等院校应建设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素质硬的辅导员队伍。一方面要提高辅导员队伍关于处理农村大学生问题的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学习与案例讨论,掌握系统的思政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在与农村学生、农村家庭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运用思政规律独立解决农村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准备预案,事发时迅速启动,协调各类资源协同处理,事后整理资料存档。同时,辅导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对待农村学生要有耐心,及时关注其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动向。

就农村生源大学生本人而言,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主要表现在要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适调方面。高校应鼓励农村大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与交际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农村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交际群体稳定,有利于校园和谐。由于城乡有别,农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易遇到困难,如与城镇独生子女难于相处,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关心集体利益无从入手,等等。如不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心理矫治,将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心理矫治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由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另一方面,需要家长配合,定期与学校沟通,必要时需要家长带问题学生到医院接受治疗。

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开展,农村大学生容易出现如下四类常见问题,应引起高校思想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常见问题包括,首先,过度上网,迷溺网络。绝大部分学生大二开始带电脑来学校,使用电脑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的娱乐时间,不少同学沉迷网络游戏,导致逃课、晚上不回宿舍,严重影响了学习,荒废了学业,引发安全隐患,身心均受到伤害。其次,沉迷于谈恋爱。虽然恋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需求,但只要不影响学习,高校一般就不会作过多干涉。但如果醉心于恋爱,甚至校外租房非法同居,则既在同学中间造成了恶劣影响,又败坏了学校声誉,更不利于学生本人身心健康成长。最次,过多的、不正常社会交往。个别同学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与人搞好关系上,甚至结交闲杂人员,沾染社会不良习气,易引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最后,考试舞弊。部分农村学生可能因不适应高校生活而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考试时存在侥幸心理,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法考试作弊。对舞弊行为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在平时将考试纪律深入到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心中。

弘扬铁军精神做好当代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应充分协调学生家长在内的所有资源。大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农村学生家长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正视大学教育与以往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重审与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学生家长应重审子女能力,重新定位与评估子女现状。现今农村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是法律意义的成年人,具备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行为责任。因此,农村大学生一方面应能独立生活,生活上能自理,经济上妥善开支,这也是农村生源学生的长处。另一方面应能为自己在校的所作所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不少高校要求每位新生在报到时与学校签定自律安全协议。

学生家长应及时变更学习方法理念。高等教育完全不同于以往班主任、任课老师从早到晚全程监督的被动学习模式,而完全依靠学生自觉自律基础之上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主动学习。高等教育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并自我督促执行;专业学习要主动出击,遇有疑问要主动、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独立寻找答案。

综上所述,铁军精神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其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当前条件下铁军精神在革命老区地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出高校文化独有的内涵与外延,成为民族文明精髓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工新时代铁军精神用“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和校训“笃学格致、厚德重行”共同刻写的盐工史程,既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特定内涵,又必然产生与时代价值并行的普遍意义,其解决模式与思路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注释:

①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1]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2006(5):57-58.

[2]霍晓玲.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源头[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3:74-77.

[3]新四军战史编辑室.新四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4]江苏省高校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新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盐城工学院高教研究课题:“高校农村与城镇生源变迁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猜你喜欢

铁军盐城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铁军颂
铸成消防铁军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读《铁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