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照作文课堂

2011-03-20宗绪财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文课经历人生

宗绪财

(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山东 平度 266738)

作文难写,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无处下笔。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自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要让中小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何谓“独特感受”?就是自己对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最真实的想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把作文训练与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真正切身感受过、经历过的人或事,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人生体验。因为只有最真实的文章才是最生动的、最感人的、最美的文章。

遗憾的是,现在部分中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常常是一片假、大、空,无病呻吟;害怕上作文课。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得了作文恐惧症,一到作文课就头痛、恶心,情绪低落;并且,有的语文教师为作文而累,作文指导流于形式,疲于应付。这不能不说是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极大讽刺。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改进自己的作文教学工作,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首先,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更多地接近生活、参与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生活的阅历和积累多了,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课间,可让学生多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和飞鸟鱼虫。观察它们的形态、颜色、声音、气味、生活习性,一天四时、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想一想它们带给同学们的那些快乐;观察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课间活动中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所表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节假日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引导学生或登山临河或深入田间地头,更加真实地贴近大自然;也可引导他们深入家庭、社区,深入工厂商场,或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真切地了解真实的社会,增强对人生、社会的感性认识,并学会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思考。

老师要教会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把它作为自己一种生活的积累。老师要反复地、认真地、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这样做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非常重要;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积累下若干的人生经历,既能增长见识和才干,又能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厚积而薄发。

其次,课堂上的作文题目、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要紧紧围绕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去设计,不要好高鹜远,极力拔高,以成年人的眼光或感受,设计出一些超出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作文。心中有物,才能言之有物;心中无物,又有何话可言?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既不能高估,又不能低估。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科技日新月异,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有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的见识很广,甚至远远超过老师;当然,也有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所以,对学生的人生经验高估了,就会超越家庭困难学生的能力所及;而且,那些生活在家庭物质条件优越或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溺爱中的孩子对生活的艰辛也缺乏真实的感受。所以,他们的作文就会毫无真情可言。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来的尽是一些从作文选或其他书籍上抄袭来的故事,谎话连篇、胡编滥造,内容空洞无物,味同嚼蜡,根本达不到作文课训练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目的。而且,学生更加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从而更加厌倦作文课。例如:“温暖”、“亲情”、“友情”等是中小学生作文训练中常见的主题,课堂上有的教师动辄以《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或《我的同学》等题目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殊不知,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早已写过多次,成了陈芝麻烂谷子,都写腻了,况且这样的题目大而笼统,有时学生感到无处下笔。如果我们将其改为《母亲的丝巾》、《我为母亲买丝巾》、《母亲为我做早饭》,或《老师的自行车》、《老师的手》,或《课间,我受伤时》、《难忘同学为我补课时》等具体可感的题目,则不但降低了作文难度,而且有些学生会因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亲身经历,写作起来从从容容,感到有话可说。

因此,作文训练的题目、材料及要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合实际,不走极端,不流于形式,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

最后,创新课堂作文教学,努力使作文课堂的形式多样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要求,然后让学生在座位上构思写作。这几乎构成了我国中小学几十年一贯的课堂模式。殊不知,正是这种几近僵化的作文课堂模式,扼杀了许多学生的文学天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情感最丰富的时期,假如老师在作文课时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校园的某一个角落、校园外的某一场所:田间、河边、社区、车间、展览馆、商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课堂效果又会如何呢?学生肯定会欢呼雀跃、兴奋异常,思维肯定会非常活跃,创作的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如此,何愁学生不爱上作文课?何愁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内堂作文时,老师是否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个室内情景剧?如在上课时,故意安排一两名学生因一个问题发生矛盾,老师却故意批评一个本来没有犯错的同学,引发学生的议论;或者老师故意去晚了,让学生在教室尽情地宣泄,然后让学生就此事展开讨论;或者老师讲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或深思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或对这种现象热烈评论一番,等等。这样的作文课堂能在带给学生意外新鲜、兴奋的同时,又调动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还为他们提供对人生进行观察、进行思考的机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起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单调的作文课堂不再单调,何愁学生不喜欢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而且,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终身难忘,这样的语文老师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其实,上面所述的精彩的作文课堂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出现过,在现在的某一位语文老师或某一些语文老师的身上也曾经出现过,只是后来被竞争激烈的残酷的应试教育的枷锁给禁锢了:老师害怕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使自己的教学成绩不理想而被人所诟。于是,就很少有人敢于去试验了。其实,这样的课堂与应试教育并无矛盾:学生会写作文了、爱写作文了,不就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成绩?并且,这种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人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它具有独特性,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只有泉水丰富了,等到使用时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作文课堂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和欲望,捕捉到随时出现的灵感,创作出理想的习作。

猜你喜欢

作文课经历人生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人生中的某一天
马老师上作文课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