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

2011-03-20李怀庆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课堂

李怀庆

(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江苏 丰县 221700)

为适应新的课改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灵感,使之理解、接受并内化为信念、意志、方法、荣辱观和价值观,进行有效教学。下面我从知、情、意、行等几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探究与心得。

一、巧妙设计,激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催化剂。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激情和欲望,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首先,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教师上课要有激情,亲和力要强,要善于鼓励、启发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要做到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且对学生严中有爱。这样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正如我班的学生所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思想品德》好学,那是因为我们喜欢政治老师。因而,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如巧妙设计一个恰到好处、引人入胜而又耐人寻味的成功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应设计出诸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导入课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我国多民族大团结”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爱我中华》,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通过导入,学生不仅对本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很自然地领悟到了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新的课改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使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奇谈怪论”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认真倾听,一同遐想,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

首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在讲授“依法纳税”这一节时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分“才华才识展示”、“问题创意展示”、“金点子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提出在税收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并为当前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等等,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的精神得到激发,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理解税收的重要性。这种教学不求讲深讲透,而是讲三分留七分,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求,充分享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

其次,课堂教学要营造合作互动式的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在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完成主题作品,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内化为正确的观念。如:在讲到上网的利与弊的时候,我就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分成了正方、反方,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准备,然后自由辩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使利弊愈辩愈明。我最后在四辩总结陈词的基础上归纳升华。这一活动形式的成功尝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锻炼了学生敢于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讲的能力,而且水到渠成地明晰了本课的精髓,更加有助于学生扬长避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做到知与行的有效统一。

三、巧妙点拨,善于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有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等等。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教师一定及时点拨,巧妙评价,要实事求是地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因为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习惯性地给予真诚的称赞,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自信,激起回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要求过于严格,态度过于严厉,学生就会恐惧、逆反,配合就不是很好,对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逃避,甚至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学,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知行统一。

四、巧妙小结,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注重思品德育的实效性

课堂小结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及其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让学生知道整堂课主要讲什么,给一堂课教学划上句号,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给学生提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或学生生活实际有何联系,添上问号,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会感悟践行、知行统一,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结要改变过去侧重于知识点的归纳掌握的做法,改变过去教师“包办代替”的形式。也可尝试着让学生小结。这样的课堂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既注意行为的落实,又避免空洞的说教,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感觉到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既学到了新知识,又懂得了这些新知识与自己身边社会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如:在“民族团结”这一课的结尾,我就提议全体起立,和全体同学一起引吭高歌 《爱我中华》,从而将本堂课再次推上一个新的高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员参与,共同动心、动情,而且使本课在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氛围中落下“帷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思品课堂教学的德育实效。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门艺术。只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学就一定会更生动、更精彩、更和谐、更有效,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而又务实高效的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