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1-03-20邹晓川
邹晓川
(苏州市第四中学,江苏苏州 215003)
新课程的显著变化就是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强调在一个人的发展空间里,应该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这充分体现了教育过程的人文情怀和教育目标的人本主义倾向.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既使新课改的三维目标难以完美实现,又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1 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反映感到物理难学,虽然自己在这门学科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成绩还是不如意,再加上家长甚至个别教师的不理解等,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孤独、焦虑、恐惧、脆弱、个性心理结构不稳定等心理特征.究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对初、高中物理课的变化缺乏适应性,造成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
和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又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要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要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矢量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在质量上的飞跃.所以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高中物理难学.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在初中阶段物理考试中成绩曾十分优异,现在则可望不可及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此时如果教师未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加之个别家长一味对学生成绩退步的指责,最后造成了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畏惧感等心理压力.
(2)心理定位偏差,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暂时没有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虽经奋力拼搏,几次测验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受到打击,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智力有问题,不适合学习物理,从此将自己错误地定了位.自此一到物理课就先有自卑感,不战而退,完全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寻求“退路”,这部分同学开始过早的把自己定向到将来文理分班时选择文科类,高考时避开物理学科.其结果是从此找到了不努力学习物理课的自欺借口,学习动力完全丧失,成绩进一步滑坡,恶性循环.
(3)物理课上学困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一批学生,由于物理基础差,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自卑、孤独、焦虑、恐惧、脆弱,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上课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根本就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每次都回答“不会”,甚至认为老师点名叫自己回答问题就是让自己在同学面前丢丑.每次分组实验,他们总是乐于做同伴的助手,负责数据的记录、仪器整理等边缘工作.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他们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求知的热情,过程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每天都在疲于应付(甚至抄袭或不交)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到考试就心神不宁、寝食难安,每次考试物理成绩都很不理想.
2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能使新课改三维目标得以完美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物理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1)创设良好的物理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动力.
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不仅让师生身心愉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室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死的教室是寂静的,活的课堂则应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成长的朝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拉近师生间距离,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学习行为.比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中,关于“质点”这个概念的引入,笔者先是叫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老师站在讲台上静止时的二力平衡图.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的老师的“模型”大小各不一样,笔得笑着说“老师在你们心目中就这样?就这么大?”全班学生都被逗乐了,哈哈大笑.我趁此问道:“那把老师的“模型”画得再小些可以吗?”学生们回答“可以”,笔者继续追问到“那可不可以用一个点来代替老师呢?反正老师的大小、形状、体积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很容易的接受了这个提议.然后笔者再通过自己的各种肢体变化来让学生理解、体会“质点”模型建立的真正含义.教师的亲身参与,融入课堂,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们活跃了,完全没有新高一学生的羞涩和难为情,也情不自禁的开始在下面摆各种姿势,讨论着,而且根据这样的体验举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质点的概念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了学生们的思想中.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乐,主动拉近师生间距离,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教学心理环境.
教学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师生教学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反映,它是心理环境中最敏感最具影响力的典型因素,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课堂师生关系的创建,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共3个问题:
①你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你的物理成绩吗?
(A)影响. (B)不影响. (C)无所谓.
②你提过老师欣赏的问题吗?
(A)没有. (B)有. (C)记不清.
③你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是怎么样的?
(A)严厉. (B)平易近人. (C)无所谓.
本次问卷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通过分类归纳有:
对于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物理成绩的学生高达70%,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的好坏有关,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教学相长,也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因为当师生关系融洽时,我们才会有一个学习物理的原动力,而去好好学习;到师生关系发生一定的变故时,就会一直将心思放在如何处置好师生关系上,而不是学习物理上.
在新的师生交往观中,我们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监督教师等多种活动,根本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对于第2个问题,比例分别是40%,25%和35%.而从第3个问题的回答中,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平易近人”的学生占到了92.3%.笔者的学生都知道在笔者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坚守“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这个理念给了学生很大的鼓舞,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长期感到自卑,孤独无助的学生,笔者的“不放弃”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时的生活中要有一双明锐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加以放大,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另外,教师有时要放下架子,要敢于承认自己不经意犯的错,这绝对会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分.
(3)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方法,改变学困生课堂消极心理状态.
①沟通法.学困生一般都比较自卑,也有少数自负的.自卑的常觉得低人一等,害怕交流,见到老师时眼神是闪烁不定的;而自负的则破罐子破摔,一副桀骜不驯的神态.教师要深入了解这样的学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肯定他们的优点,不冷落他们、不歧视他们,更不能嘲笑他们,在课堂上注意不放弃他们,鼓励他们,制造一些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尝试到甜头和成功的喜悦.笔者接触过一名女学生,由于思维上的一些障碍,物理成绩很差,性格本身活泼开朗的她在物理课堂上变得自卑和沉默寡言.笔者常在物理课堂上为她创设一些条件,请她回答问题,一边回答再一边引导,让她很顺利的完成问题的解答.这种特殊的沟通方法逐渐打消了她怕人嘲笑的顾虑,教师的肯定让她重拾信心.后来她的物理成绩突飞猛进,最后以测试结果为“A”的优秀成绩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②鼓励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等常在我们的物理课堂呈现.一部分学生面对一大堆的实验器材,往往不敢下手.笔者常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若干小目标,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朝胜利的目标前进.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测教师要演示的一些实验结果,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然后用牛顿管的演示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对学生的大胆猜想、大胆实验等,笔者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热情逐渐变得高涨,课堂也随之活跃了起来,紧接下来对纸带的分析,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分析也都在笔者的鼓励和引导下轻松地完成了.
③感染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或有些实验,虽然教师做了很仔细的讲解,但在这部分学生那里有时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比如我们在上实验探究课《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虽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但当学生走进实验室见到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时,这部分学生还是不知所措.这时笔者分别请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上台做一下演示并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笔者惊奇的发现,学生对学生的感染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不敢动手的学生很快打消顾虑,信心大增,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了.
当然,教无定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诸如诱导法、冷却法、疏导法等等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实践,去体会,实现对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达到教学目的.
1 孔凤平.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物理教学探讨2005(07)
2 王东辉.中学生物理难学的原因分析.林区教学,2004(06)
3 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