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3-20吕厚轩魏荣玉
吕厚轩 魏荣玉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近年来,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山东许多中学都开始改革陈旧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3.15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所谓3.15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将45分钟的课堂分为三个版块,即学生自主预习、老师讲解式的传授学习和及时解疑及反馈巩固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同时紧扣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和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课堂结构,提高效率。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它的具体目标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充分融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发生了转变,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一
3.15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设想和理论创举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操作不当,容易被异化成一种表面的形式,从而缺少实效性,“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就以我院学生教育实习基地——费县一中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推广3.15教学模式,学校重新分配班级,把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6—7人一组,同学们面对面侧对着黑板,方便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理论上,按照这种方式排位子的目的是改变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取向和学生自主取向的有机结合。但在实践中,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由于教师自我定位转变不够充分,仍实行单一的讲授模式,学生也难于及时进入自主学习的模式,调整后的座位,使得学生整天都要以侧着脑袋的姿势来听课、记笔记,这无疑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时合作仅仅局限于组间讨论交流老师预留的问题,没有学生自己创新性的质疑、调查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有时老师设置的问题缺乏探究性,或者难度太大难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或者太过简单,学生张口就来,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却不利于学生思维拓展,还容易形成惰性,学习积极性降低。有的问题虽有思考价值,但由于老师没有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因此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有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不相同。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常常只让效率较高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匆忙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容易挫伤其他小组的积极性。
二
为使3.15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一般来说,分组的原则是各个学习小组的力量应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均衡的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开展充分的讨论,便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会有意识地按照学习成绩将优、良、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小组中。其实这样的分组方法容易给优秀学生带来优越感,成绩差的学生又容易产生自卑感,使合作学习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合作学习也因此名存实亡。我所实习的班级其班主任就是单纯按照学习成绩分配的小组成员,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质,小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过分活跃,有的过分沉闷,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地实行,我们在配置时应该考虑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智慧类型、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和学习优势,运用互补式分组的方法,以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优势,为小组贡献力量。当然,有时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无法开展,因此,要千方百计地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热情,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其次,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的班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植入了组间竞争机制,确实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有的同学单纯追求表现机会,当别组成员回答问题时不等别人回答完毕就抢着发言,不仅不礼貌,反而违背了合作竞争的初衷。应该让学生明白,有的时候,认真倾听,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获取更多、更好的办法和思路,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再次,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同时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和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小组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小组合作学习人数少,形式灵活,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三)教师自身角色的调整
教师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开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担当着课堂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自身角色的调整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动态课堂是主体,教师应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威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创新。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合作学习则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合作性互动,其中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是教学系统中最值得进一步开发的宝贵资源,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思想去交流碰撞。使得在师生和生生的有效合作交流中,达到互教、互学、互补、互进的效果,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最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历史课堂上我们致力于实现历史知识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把历史课堂搞活。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放手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行探究、自主、合作性学习,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求新好奇的特点。就“王安石变法”这堂课来说,里面涉及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变法,有的老师贯始终要让同学们融入到具体的角色中,让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的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去感受评价变法。同学们把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理解得也很深刻,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把具体的角色分给同学,容易把同学的思维限制在这个角色里,理解的深度达到了却不易于全面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做到全面细致的准备,充分考虑到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预期结果做充分评估。同时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目的,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和规律性。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时机促成合作,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对合作成果进行及时的展示与评价。
(四)合作活动要组织严密
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不同的分工,给予具体的目标任务。既分工又合作,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实现不同的目标。同时又要注意发挥组内核心人物的作用,核心人物必须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作出相应鉴别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否则,在这种面对面的座位形式,课堂以小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学习可能会演变成小组“茶话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3.15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帮助同学达成这种愿望的理想途径。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扬长避短,就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同学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在互补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