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创新教育实践对聋儿能力发展的影响
2011-03-20石雨菲束霞平
石雨菲 束霞平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一、聋儿美术创新教育的提出
(一)聋儿美术创新教育发展背景。
创新性美术教育,是通过新颖的美术创作方式,从视觉、动手操作、运动感觉等方面来帮助平衡那些以视觉、动手操作、运动感觉为学习方式的特殊群体。教育家鲍勃·斯蒂尔说过,“艺术净化可以通过把愤怒、忧郁、问题,和各种情节带进意识里,把他们表达出来,然后将它们减缓”[1],而聋儿创作的艺术作品也经常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情感,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在这个全力推动和谐社会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每一处都应该体现着人文关怀。在和谐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信任尊重的,特殊儿童也应该得到平等发展、表达自我的机会。在美术创新教育的推动下,人们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程度会大大加深,并打破对特殊儿童古板陈旧的教育方式。对于特殊儿童的艺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帮助他们不仅能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而且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二)聋儿美术创新教育的特点。
首先,美术创新教育是建立在对聋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旨在有效促进聋儿的身心发展。在聋儿接受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美术实践活动将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老师们了解其心理情况和信息的传达,改善其心理状况和思想情感健康状况。
其次,美术创新教育是根据教学的学科特点和聋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对形、色、构图的理解与运用的特点,有效提高聋儿美术操作的基本能力。聋儿在美术实践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掌握不同的美术操作方法,逐步形成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能,并为表现美服务。
创新美术教育利用互动、游戏和新型材料创作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改变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一成不变的应试模式美术教育(以色彩素描为主),将美术课从内容、形式及授课方式方面进行创新。要通过研究聋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质,结合新型的美术观念,激发聋儿的美感,并涉及聋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多的方面。还要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促进聋儿智力、创造力及人格的发展。
二、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对聋儿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常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影响。
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影响。聋儿不能像健听儿童那样通过听觉模仿学会语言,接触新的知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眼睛,这种视觉感知间接培养了聋儿的直观形象思维,使他们较难理解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大部分传统聋校的美术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做示范(用笔,用色),学生一边用眼睛看,一边模仿老师的样子进行美术活动,没有在图画中添加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学习的最好效果也只是会画一些简单的静物、人头像等真实存在的东西。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创新的思维能力,而老师们也似认为他们的学生缺乏或者完全没有能力进行美术创作。聋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进行着被动的模仿学习,是因老师传统教育的思想、教学方法所致,忽视了学生这一认知主体对客体的选择与加工,忽视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借助聋儿的直观形象思维优势,以及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培养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交往能力方面的影响。聋儿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听力障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很难与健听人进行正常沟通,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教育与训练,则将永远会被束缚在聋人的世界中。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即使再聪明,也只是一个是“孤家寡人式”的神童。[2]所以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方面的培养,其实要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更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常规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他们在与聋儿交流方式上也是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群体,不像对待健听儿童一样自然地与他们交流。而聋儿们的交流对象也仅限于同学、老师及家长。这种环境严重制约了聋儿在步入社会后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例如:他们无法理解现代日常生活中所运用到的简语(晕、囧、雷等),也经常会因为听不到对方的语气而产生误会,例如大家常用的夸张的词汇(气死我了、吓死我了等)。
(二)传统课程安排对学生的能力影响。
在接触新事物能力方面的影响。聋儿在教育初期阶段受到听觉方面的局限,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有着极大的缺失,这使得他们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的困难。而目前的聋校美术教育一般是参照同学历层次健听学生的课程设置,选用的教材一般也是直接沿用,忽略了聋儿接受知识的规律特点。学习内容也仅限于素描、水粉画图,而学生们每天看到的只是老师的水粉或者素描作品,导致聋儿们接触新事物能力退化,或者无法融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在美术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聋儿通常要用3—4倍的时间来学习和消化健听学生的知识。对于聋儿来说,适用于健听学生的教材内容多且深,难度大,这样的教材对于理解力和记忆力都较差的聋儿来说显然不甚合适,[3]教材内容多而杂并且课程的安排也并没有针对聋儿的生理特点去拟定。这样不仅会影响聋儿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混淆他们的知识结构。我通过与聋生交流,得知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美术已经感到厌烦。由于每天重复学习同样的事物,并且无法理解为何要那样去画,因而他们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美术操作能力止步于此,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培养聋儿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改革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与交往的能力。
首先,传统美术特殊教育没有借助聋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创新美术教育就需要在传统的美术教育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模式。在创新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利用作画形式多样的画种(版画)为美术创作的基本形式,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从最简单吹塑纸版画入手,逐步加大作画难度进行木刻版画。在聋儿学习享受版画拓印的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主题创作。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由兴味索然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趣味盎然的主动学习心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集体合作、研究探索等方式获得真正值得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知识规律、归纳学习方法、激发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大多数聋儿性格孤僻、内心封闭,不愿与人合作交往,易暴、易怒、固执、偏激,缺乏上进心,加上家庭对他们溺爱、骄纵和社会的歧视,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烙印,这对他们的知、情、行、意的发展都有制约性。[4]所以在进行版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聋儿某方面的特长,鼓励学生建立起社交的信心。教师还要将课堂由室内扩展到室外,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外出欣赏画展的时候,鼓励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互动。走下讲台和学生以朋友聊天的方式进行授课,在拓印版画的时候,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品。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聋儿之间的相互启发,提高聋儿的主动合作交流能力。
(二)调整美术课程的结构:尊重艺术教育,提高接触新事物与实践的能力。
首先,因为聋儿对于图像、形体等敏感,所以在创新美术教育实践中,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形象性教学,改善美术欣赏课程课堂沉闷的气氛;因为美术课堂教育是聋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授课方法上,每次课堂活动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者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公开点评,指出优、缺点,作画中及时引导其修改构图和调整色调,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在感受的过程中,培养其正确的观察方法;因为聋哑人活动范围较小,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常人更强烈,所以在教学内容上,美术创新式教育将在延续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使用他们以前未用过的吹塑纸、砂纸、木板、铜板、刻刀等新型作画材料,利用这些不同材质带给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兴趣;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作画主题,并融入他们没接触过的美术风格(例如毕加索的蓝色主义风格,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等),这样聋儿们在做自己的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能提高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其次,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5]在美术课堂上无论是写书法、画图画还是搞创作、做欣赏都离不开学生动手操作的美术实践能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思想的引导的同时,还要辅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反映到美术作品上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选择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版画来锻炼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版画的操作技能。以可以唤起学生童年回忆的吹塑纸版画作为版画教学的一个踏板,从而利用吹塑纸版画和专业性较强的版画(如:木刻版画,石版画,铜版画)操作手法的共性将学生带进版画艺术的殿堂。然后,再进行技法难度较大木刻版画,通过运用不同的刀法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线条纹理丰富在聋儿眼中单一的美术画面,不仅能激发聋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锻炼聋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遵循这种教学规律,发挥聋哑儿童学习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让师生共同融入一个快乐的“教与学”的环境中并使学生的美术技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创新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验证明,要培养聋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利用独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相融合所表现出的视觉盛宴。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将美学思想与实际的美术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聋生的观察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聋儿审美思想,帮助聋儿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美术知识及技能,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鼓励他们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积极参与到美术创造活动中来。
[1]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5.
[2]石彩霞.引导聋生发展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6),22.
[3]帅敏.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聋人的美术欣赏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4]张玉萍.对聋哑学生进行美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体艺之窗,2009,2,67.
[5]朱小林.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网,2009,5.
本课题基金项目来源:200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