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场旧事——叶名琛“杀人魔王”称谓存疑

2011-03-20黄清娟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柯克容闳太平军

黄清娟

(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珠光路西段有一条巷叫法场地,这巷名有点骇人,法场地即古刑场所在。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夏季,在这里被杀的就有七万五千人①。对这件事,人们多引用容闳的话为证。1855年,著名学者容闳写下了当时刑场的惨状:“地上之土,吸血既饱……以尸中血色之蛆,已足代赤土而有余,不令群尸露少隙也。”②

对于此次杀戮的责任人,容闳认为:“罪魁祸首,准两广总督叶名琛一人。”③他甚至认为叶名琛公报私仇、不讯口供、捕得即杀,是杀人之恶魔,为天所不容。经过这次血腥屠杀,叶名琛也落得了“杀人魔王”的恶名。④英国人柯克来到广州之后也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广东的屠宰场……就是在这里恶棍叶名琛在一年内杀了七万人!”⑤柯克还说明了叶名琛如此残酷的原因:“他们说,叶氏的第一个妻子和他所有的孩子都被广东人杀了……他发誓要毁灭这座城市以报仇雪恨。”⑥

虽然这些说法都看似言之凿凿,但事实确实如此吗?叶名琛是否该当此“杀人魔王”之名?在下文中,我们将逐一分析。

叶名琛,湖北汉阳人,道光十八年公元(838年)被任命为陕西兴安知府,并不断升迁。因成功拒绝了英国人入城,而被道光皇帝封为一等男爵,赐花翎。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平定英德地区的人民起义,迁两广总督,而叶名琛杀“七万五千粤人”正是他留任两广总督期间。

那是广东的动荡岁月,“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洪兵起义(与太平天国有关),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三是土客械斗”。⑦第三件事情还可以说是地方性的,第二件事情的影响则是全国性的,第一件事情有动摇清朝根基的趋势。洪兵围广州城达三个月之久。咸丰帝一面调集官兵“赴粤剿贼”,一面接连下了20多道圣旨,命令叶名琛“悉数歼擒,搜捕净尽”。洪兵主力撤出广州地区之后,叶名琛便下令:“凡通匪者,不论过去现在,一律格杀勿论。”

省内的情况已经如此混乱,但叶名琛还有外交事务要处理。对于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外交事务常常是捉襟见肘。包令于1854年任英国驻华公使之后,便在入城的问题上给叶名琛施加压力,但叶名琛的回答始终是忙于镇压叛乱。包令显然对此极不耐烦,对叶名琛的不合作的态度无比恼怒。英国政府交给包令的入城任务得不到解决,他只能将责任推到叶名琛身上。

这就是叶名琛当时所面对的状况:国内政局的动荡,让他痛下决心杀戮,国外的施压容不得他再三犹豫,他必须稳住广东政局。“震慑、迅速抚平动荡”成为叶名琛此时工作的重心。了解这样的政治大背景,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并论证容闳和英人柯克对叶名琛的指责。

本节对叶名琛杀俘是否 “公报私仇”,“不讯口供、捕得即杀”,以及容闳和柯克的消息来源是否确切三点存疑进行商榷。

(一)

容闳在回忆录中说叶名琛公报私仇:“汉阳于太平军起事时即被占据,遂遭遇兵火之劫难。人谓叶在汉阳本有极富之财产,此役尽付焚如,故对于太平军恨之切齿。而太平军之首领,又多籍隶两广,于是叶乃迁怒于两广人民。1854年,既攫得两广总督之权位,遂假公济私,以报其夙怨,粤人乃无辜而受其殃矣。”⑧

此前,叶名琛的家乡河北汉阳确实遭遇过太平军的攻占。西征大军在1853年10月20日,“攻克汉阳、汉口”。⑨“叶家有极富之财产”亦可以从旁印证,但叶家财产“尽付焚如”则没有史料可证。自然,叶名琛因私仇而对“太平军恨之切齿”的说法也不能确信。太平军中大多数为广东的客家人,“太平天国革命的‘始作俑者’是广东花县的几个客家青年”。然而,战火的涂炭对战场所在地人民造成的财产损害难以避免,权且因为太平军的首领多为两广之人,说叶名琛为私仇而对粤人“公报私仇”,是否会对叶名琛本人的理性和品格有所贬低呢?

然而,对于叶名琛被捕前的人品,文献的记载却多为正面:“(叶名琛)公生平宅心忠厚,有祖父风。”⑩他还不厌其烦地为战死的部下“请赐恤”,⑪安置他的家人。 此外,尽管时局动荡,叶名琛仍不忘关心、资助学校和书院等公益事务。⑫叶名琛关心下属,通情达理,得到较多当地绅士的支持。

(二)

如果说叶名琛处决七万五千之众为公报私仇,是对叶名琛人品的胡乱猜测的话,那么说叶名琛“不讯口供、捕得即杀”,则是对事实的扭曲了。

先看看叶名琛如何处置洪兵起义的犯罪人员。因省内专门负责执法的长官按察使沈棣辉在1854—1856这关键的几年里都在大战中冲锋陷阵,期间的一切执法事务都由谳局⑬负责。谳局每隔十天给叶名琛报告一次义军俘虏被正法、正在服刑、已释放或仍被拘留的人数。叶名琛声称:“凡杀一人,必经他亲自审判过。 ”⑭有时候俘虏太多,就连地方法庭也很难全部审理,马虎了事的审判确实存在。然而,说其不事审讯则太过了。押送到谳局的多是重犯或者可以提供线索的犯人。⑮叶名琛亲自监督谳局行使职权,要求定期上交各种报告。汇报押到广州的俘虏人数、姓名、籍贯(有时还要附简历)、供词,以及未经审讯就死亡的、处决的和仍在拘禁中的俘虏人数。因而,不难看出叶名琛“不讯口供”之说有误。

此外,1855年夏,即咸丰五年五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官兵基本上稳定全省,大多数被处决的犯人都是在此间行刑。⑯容闳正是此时所见法场地的惨状,因而,这很容易让他有经常发生这样大规模杀戮的错觉。其实,此时不过是犯人集中处决,“捕得即杀”也是无证据可言的。

就叶名琛的做事方式来说,他做事非常有条理、严谨,他善于吏治是毋庸置疑的。广州东部被清朝认为“民俗好乱,最好难治”。⑰然而,由于叶名琛事必躬亲,吏治井井有条,因而,叶名琛能深受两代帝王的信任和重用,与他本人的勤奋和细心是分不开的,也决定了他不会做出“不讯口供、捕得即杀”此等鲁莽的行为。

(三)

英人柯克说:“叶氏的第一个妻子和他所有的孩子都被广东人杀了,所以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他发誓要毁灭这座城市以报仇雪恨。”仅有传记载:叶名琛的原配“李夫人早卒,继配汪夫人淮安瑟庵先生女也,有淑德,生女三无子”。⑱这里说叶名琛的夫人早死,并未提及她死亡的原因,估计也是病死或者自然死亡。关于叶名琛的孩子,如果都死于太平军手下,按常理也应有所叙述。反观之,柯氏的说法则没有什么可信之处。

在此,我不禁怀疑柯氏消息来源的途径。从“他们说”这般字眼看出,柯氏也不过道听途说罢了。何以柯氏会对叶名琛横加指责?这又和英方对叶名琛的恶意丑化有关。“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了傀儡政府。英国人认为:‘叶名琛无疑是英勇、果断的人,广州人一定为有这么一个父母官而骄傲。’要想完满解决如何占领广州这个难题,‘必须把叶名琛的名声搞臭’。”

柯氏的话是谣言,难道容闳的就不是吗?所谓“眼见为实,道听为虚”。虽然法场的情形为容闳亲眼所见,但是他把“虚的”没有经过考证的话全信了。这或许和容闳本人的主观情感有很大的关系,容闳同情并支持太平军:“深恶满人之无状,而许太平天国之举动为正当,……几欲起而为之响应。”⑲对于杀戮义军的叶名琛,他在情感上应该是无法接受的。

回顾近代历史叶名琛,晚节不保。这其中有外国的刻意丑化,也有清王朝自己的刻意丑化。这些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结论因“三人成虎”的效应而被大众所接受。与其说叶名琛对犯人“不讯口供、捕得即杀”,还不如说历史对叶名琛“不讯口供、捕得即杀”,这个一生重视声誉的清朝士大夫的名声就如此被扼杀了。薛福成对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⑳的评论,“六不”总督的历史疑云,是否有失偏颇?黄宇和先生期许这能为他翻案:“战,没有本钱,和,没有授权,守,自然是守不住。走的话,弃城而走,是要掉脑袋的。降就更不行了。当然,死是可以的,而叶名琛有疆臣抱负,外患未了,自然不能死。”有一文献对叶名琛做了较为公允的评论:“虽陆死于寇中,慷慨捐躯,……何敢云塞责也。”21盖棺而论,叶名琛应有更多被称许的地方,而不是“杀人魔王”。

反思清朝历史,是否每一次大的败仗总有一个替罪羔羊,每一次的败仗是否都没有反思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无能,清政府的每一次掩饰是否都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民众,包括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同?法场旧地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阴郁气息,法场旧事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拨开云雾,让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

注释:

①容闳.走向世界丛书·西学东渐记.湖南:岳麓书社出版,1985:68-69.

②同上:69.

③同上:70.

④廖汝忠.古今建置—法场地得名.2007-8-10.http://gzdm.gzmz.gov.cn/content.aspx?Idx=46,2011-5-30.

⑤⑥George Wingrove Cooke “The Times” Special Correspondence From China in the Years 1857-58 [M].Scholarly ResourcesInc.W ilmington Delaware,1972:367.转引自:马亦男:《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阴山学刊》(内蒙古),2009,(5).

⑦刘平.1854-1867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土客大械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前言”:3-4.

⑧容闳.走向世界丛书·西学东渐记.湖南:岳麓书社出版,1985:69.

⑨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著.太平天国兴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84.

⑩胡凤丹.前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叶公家传记.缪荃孙纂录.续碑传集,(卷四):251.

⑪同上:35.

⑫同上:37.

⑬谳局是叶名琛为了发落大量押往广州的义军俘虏而建立的特别法庭.

⑭柯克.中国:407.转引自:黄宇和.两广总督叶 名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31.

⑮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54.

⑯同上:55.

⑰胡凤丹.前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叶公家传记.缪荃孙纂录:续碑传集,(卷四):252.

⑱同上:252.

⑲容闳.走向世界丛书·西学东渐记.湖南:岳麓书社出版,1985:70.

⑳[清]薛福成撰.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载庸庵文续编.1898.

21 胡凤丹.前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叶公家传记.缪荃孙纂录.续碑传集,(卷四):253.

猜你喜欢

柯克容闳太平军
留学生之父:留学事业之外的传奇一生
“中国留学生之父”的职业生涯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柯克代尔洞穴之谜
“柯克舰长”的烦恼
《星际迷航》确定将拍第四部
拉斯维加斯大亨柯克:三买三卖米高梅
拉斯维加斯大亨柯克:三买三卖米高梅
中国留学第一人:我不是东亚病夫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