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呼 啸

(广州市第二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很多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针对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只注重传授系统知识,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忽视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忽视学生的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或者一味地强调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完整地体现新课标下教学目标 “三个维度”的要求。因此,我们急需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角度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累,似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理想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教学改革,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会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共同的课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特别是上学期的公开课和本学期的录像课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教师应从所带班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所以,余映潮老师说:“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经受历练并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积累与一定的能力训练。离开了这两个基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就失去了根本方向。”[1]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共同决定的。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调动起学生求知欲的课堂来。比如,我所任教的初二4班是普通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扎实,学生层次良莠不齐,许多学生喜欢思考,但又缺乏方向性,发散性思维比较强,所以在设计教学八年级下册的《俗世奇人》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能力目标: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情感目标: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初二学生虽然在写作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叙事类作文中仍然会有一些学生抓不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不会用细节描写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作文显得比较空洞。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紧扣对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的描写分析,以及细节刻画分析。另外,广州的学生,由于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对以北方方言写作的作品,在理解和体会上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讲授课文之前,我先设计了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对北方地区的语言有一定的理解。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后面的教学实施过程当中,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认为,如果能够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二)在上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也很重要。

预习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成预习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初二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做好充分的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之前,我布置学生做好以下预习:第一,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写作此短文的背景。很多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上网查找,兴趣很浓。在基本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能做到知人论事,对理解短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第二,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在课前反复朗读。第三,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词的含义,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第四,思考课后练习题,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第五,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及同学们交流。在这样的引导下,第二天的课堂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如果是对于现代文的预习,除了朗读课文以外,还应包括字词的积累,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及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我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查字典,做到会读,会解释,甚至会造句运用。在这方面,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就认为:“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理解与应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2]的确,词语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字通句顺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预习中还需要注意另一个环节,那就是要提前检查学生的预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渠道。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不仅能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而且能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阅读和理解上存在的盲点,等等,这就为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的及时调整、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切实提高提供了保障。通过这种教学的互动的方式,教师可以带着问题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双方的互动就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效互动

(一)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有效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不会再“一言堂”,确实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非常踊跃,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可稍留意老师的提问便会发现,有些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值得斟酌的。学生读课文不能只读表面的文字,要以“问”牵动思维,读进文本,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应把学生引向“问”之源头。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教师要提醒学生利用问题,更要分析问题,以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形成能力,在日后读文时心中能生有问题,会问才会读。尽信书不如无书,读文时心中要多几个问号,进行一些求异的思考。[3]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问题的设计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文本本身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思考。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教材内容,才有可能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中的《信客》时,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管是老信客还是年轻的信客,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根据课文归纳出新老两代信客身上都有“诚信负责”的品质。这样整篇文章就贯通起来了。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避免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甚至是无效的问题。如“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可以多问“为什么”、“怎么样”,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中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我就利用课题本身与课文内容看似无关却相关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恐龙的灭绝和地球的构造有什么关联?压扁的沙子又与恐龙的联系在哪儿?”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各个学科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可以互为佐证。”同时也把握了文章的本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能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地回收来自老师(包括自己同学)指导学习的反馈信息,或者能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就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发挥信息反馈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正确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为提高反馈的正确程度,使反馈起正效应作用,教师在处理反馈信息时的导向性十分重要。面对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示,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比较普遍的一两个反馈信息,为解决“症结”开出良方,或提供思考方向,或提供新旧知识联结点,等等,再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或引回正途,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在东京的经历?又为何要写在仙台的一些生活情况?这与后文鲁迅放弃医科的学习有什么联系。”这样通过正确的引导,不仅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挥。

第二,及时反馈课堂信息。一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是一个不变量,而提高练习质量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初中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予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使摄入知识更为正确。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利用课题前5分钟做解释字词或默写古诗文句的“小测”,可以很好地给学生一个自我评价和反馈所学知识的平台,以便及时纠错。

第三,因学生的不同而灵活调节。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能力都有差异性,所以在反馈信息的处理上更要因人而异,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中去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勇气,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去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确教学方法,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这样不仅能完成学习的要求,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都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增强学好的信心。

(二)恰当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堂的表现效果。

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的教师为图便利,对于网络资源照搬照抄,一节课下来连一个字的板书都没有。我认为好的资源要利用,但要有选择。比如我们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时候,可适当选用一些音乐作为配乐朗诵,这样的朗诵效果会更明显;有的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较远,这时教师可适当放映有关影像,引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如在教学雨果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时,我在上课前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当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的故事重现,学生便很快地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接下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实践表明,恰当、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可以使语文阅读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整合。

(三)布置有效的课后练习来巩固教学成果。

一堂课下来,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能力。练习要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课后练习我都是设计两类题:“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所以学生都能做的,而“选做题”则是专门为那些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必做题以课本后面的练习为主,主要希望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和消化当天所学知识;选做题以一些辅导资料或开放性思考为主,让学生以课文为主,并能走出课文,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应用,这样可以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举一反三。总之,如果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兼顾到学生的不同水平,这样的练习一定是有效的,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保证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另外,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客观的课堂阅读教学评价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而客观的课堂阅读教学评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和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实践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来分析和评价

不可否认,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教学实践后我们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问题,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应积极地进行反思、认真面对,既要看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更应总结不足之处,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要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认识形成文字。一学期后再对平时的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更快的发展。这些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然经历。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文体特色,不应该把语文上成历史课政治课或其它课型。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是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服务。课堂上多给学生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有时给学生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有的问题在提出来之后,马上就让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来不及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比如在教学《背影》中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父亲对“我”的关心,我没有作过多的分析,而是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出父亲那一系列动作背后包含的对我的关爱。又如在教授古代诗词时,对于初中学生,只要求对诗词能初步的进行鉴赏就行了,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对句子的理解,只是给学生时间去朗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慢慢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做法都是在不断地听评课,以及教后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没有深入地反思,就没有进步,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动力。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还有很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我想,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抓住课前的准备预习,课堂的优化设计,以及课后的即时反思,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这样,语文教学再也不会是一项事倍功半的工作,而会使学生在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同时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和老师们就提高其它课型的教学有效性方面作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1]朱春玲.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1,03.

[2]陈智.当前语文困惑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06,04.

[3]葛晓华.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02.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