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1-03-20毛可洪梁亚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科学管理管理体系

毛可洪,梁亚明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a.信息工程系;b.服装系,广东 佛山 528041)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的构建

毛可洪a,梁亚明b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a.信息工程系;b.服装系,广东 佛山 528041)

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其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由学习教育体系、实践锻炼体系和科学管理体系组成的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符合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党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1]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科学管理,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

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是指保证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培养党员的党性意识,加强党员在大学生中的先进性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培养教育与科学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特点

(1)常规化。把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科学管理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让大学生党员时时刻刻以培养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2)制度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公正、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党员考察发展、培养教育和科学管理等相互促进的党建制度,对大学生党员的具体要求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此来培养和管理大学生党员,并保障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3)系统化。具有可操作性,形成教育、培养和管理一体化的紧密联结的工作体系。

(4)科学化。具有科学性,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为其创造平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打造出一支充满生机活力、战斗力强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1.一般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党员,充分利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把教育引导与自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党员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还必须针对一些社会思潮的负面作用加以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党员明辨是非,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同时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党员队伍当中的优秀分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使他们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目标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相结合

要在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的许多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科学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逐步建立和完善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

3.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中,要时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处处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真正受到党的教育和磨练,提高党性修养。高校党组织还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做到科学合理、统筹协调,本着有利于加强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管理方式,做到管理有序、有力、有效。

4.注重实效与提高质量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要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更加地贴近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和实际效果。在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必须站在2 l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加强培养教育环节,落实科学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真正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将更多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为党增添新鲜血液。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议

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中应着重构建学习教育体系、实践锻炼体系、科学管理体系。学习教育体系、实践锻炼体系和科学管理体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

1.构建学习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党性修养

(1)加强党性意识教育。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新特点,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形式贯穿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教育。一是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坚定性、思想纯洁性和组织纪律性教育。二是要不断坚持党性意识教育的持续性、长期性,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体系构建全过程并落到实处。三是要建立学校党校、院系分党校和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分层次培养教育体系,按照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的要求,各司其职进行相应的教育,防止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2)搭建党员先锋模范岗。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要着力建设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平台,为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教学教辅、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提供广阔的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做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另外,要针对大学生党员设立不同的党员示范岗,如党员书报亭、党员爱心助学小组、党员之家等不同的岗位,让他们在参与中明确职责和任务,明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党性意识。

(3)发挥党员主体地位。高校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大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工作主体的思想观念,确立大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和培养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培养他们在党组织中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2.构建实践锻炼体系,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党性锻炼

(1)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更应该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能力上,要在各项工作和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党组织要组织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积极为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平台,如在学生管理、公寓管理、爱心支教、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中,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构筑党性锻炼实践平台。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得到党性锻炼和意志磨练。高校党组织要积极组织以大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开展爱心阳光工程、党员示范岗位,定期举行学生党员接待日等活动;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可以多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到农村、社区、实习工厂等生产、工作第一线,让他们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和尊重劳动的意识。党组织生活也可以与读书活动、演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结合起来[3]。这些活动可以构建大学生党员实践锻炼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注重突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

3.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组织纪律性

(1)建立规范、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规范、健全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体系,是保障大学生党建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有力体现。因此,高校务必成立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全校学生党建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统揽全校的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逐步形成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联合组织,院系分党委(党总支)贯彻落实,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党支部书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团专职干部等全员参与的分级分层次相互衔接的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

(2)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及时研究和总结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经验,把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变成常规办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的科学管理制度,即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承诺制度、党支部民主讲评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转正答辨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党员每三个月向党支部进行一次思想汇报,每个学期初每个大学生党员签订一份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承诺书,每个学期末每个学生党支部进行一次讲评活动,年终时每个大学生党支部汇总大学生党员的各方面情况并向学校党委汇报;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时采取答辩方式,对他们在思想、学习、工作及收获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进行测评和考核[3]。另外,还要建立规范、齐全的大学生党员档案,并制定和落实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大学生党员激励评选先进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做到严格要求大学生党员,科学管理大学生党员,构建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和系统化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体系,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建设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管理队伍,是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管理队伍战斗力的关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等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骨干力量的党务工作水平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他们研究和讨论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并形成文字档案,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通过不定期聘请校内外的党建专家、省市领导为大学生党员管理队伍和大学生党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者讲座;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员,实行大学生党员带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方式[5];聘请学校离退休老干部或教师参与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从而逐步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以较多的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大学生党员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党务工作水平。

加强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工作是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源头工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校党组织要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党建的有关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党员,引导他们坚定政治信念,不断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新形势的要求。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5.

[2] 李昌锋,车绪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途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6-89.

[3] 王春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7-9.

[4] 曹飞,关桓达.大学生党建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54-58.

[5] 台秀珍,刘振斌,付斌.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0.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New Situation

MAO Kehonga, LIANG Yamingb
(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 Garment Department, Guangdong Textile Polytechnic, Foshan,528041, China)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determine its basic principles. Establishing these principles and building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mposed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practica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Student Party members;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Party building

D262.4

A

1671-4326(2011)02-0091-03

2010-11-03

毛可洪(1983—),男,广东英德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梁亚明(1962—),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系.

马 斌]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科学管理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教育微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