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2011-03-20付小达

卫生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 磊,刘 英,付小达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所培养的临床医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具备关注人类生存价值和精神的能力。英语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1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念、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出的个人特征[1]。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

本文所探讨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文科学的学习与人文科学的熏陶,使医学生获得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进而认识人的本质,即“成为人”的基本准则,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目的是挖掘潜能、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医学人才。

2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高等医学院校是未来的临床医师接受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其接受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3]。再加上市场经济初级发展阶段功利行为的泛滥,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具体表现为所培养出的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往往过度关注患者的躯体症状,不注重其心理及社会需求;过度关注生物学手段的使用,不注重心理、情感等因素;过度关注技术化服务的提供,不注重提供人性化服务;过度关注规章制度是否遵守,不注重尊重生命的价值;过度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注重情感与品格的发展等。而且在个人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医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还是较差的。因此,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刻不容缓。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不能仅仅只是通过医学基础性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和医学专业性人文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等)有限的几门课程来完成,也应该积极地发挥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公共基础性人文学科的教育与熏陶作用。

3 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外语教学中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笔者将以教材资源、活动资源、环境资源和教师资源作为途径,分别阐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作为专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务必要关注医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医学院校的特点。

3.1 掌握人文教育内涵,挖掘与教材资源的切合点

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文信息,可以提供充足的人文教育资源。目前牡丹江医学院所使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语言规范、取材新颖、内容广泛、兼具时代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公众科学观》(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为例。该文作者是享有国际盛誉的霍金(Steven Hawking),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的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文章语言叙述缜密、逻辑性强,阐明的道理深刻入微。讲解课文同时,也要将作者的传奇人生融入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并领悟其执着追求真理、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时又可以联系医学相关内容,向学生简要介绍无菌术的发展和最早提倡无菌术的先驱那种不畏保守同行的反对和排挤,勇于坚持实践的经历,向学生强调科学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需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八单元《克隆的诞生》(A Clone Is Born) 一文属于当道德和利益相互撞击时,如何进行选择的话题。课文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你认为生殖性克隆会引发怎样的伦理问题?同时加以扩展,向学生介绍一篇美国的纪实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事例:一位医生在对患有脑血管狭窄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违背知情同意的原则,没有说明在当时医疗条件下,干预和不干预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手术中发生了栓塞,造成病人偏瘫。由此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医学伦理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针对医学伦理问题的辩证分析能力。

3.2 应用全新教学理念,有效利用活动资源

教育学德育原理指出:“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即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收,最终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品德。”外语学科既是语言工具,又是思维工具,其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活动。外语教学的“主题活动教学”、“情景性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型教学模式”等语言教学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构成了外语教学中的活动资源。

3.2.1 多样化课堂教学

改革原有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先进教学理念的运用,实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型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分工协作,而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主题活动,如主题讨论、主题辩论、短剧表演、课文朗读、背诵对话等,这种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基于尊重认真聆听,能够基于理解认真沟通与交流,能够基于体验与反思相互分享;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形成健康快乐的性格,形成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性格;能够培养团队精神,体会与掌握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有效方法与技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会对医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处理好医患沟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3.2.2 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其作用不可忽视。在注重深挖课堂潜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包括英语角、人文系列讲座、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话剧表演、短剧配音比赛。其中英语角中的当前时事话题栏目很受欢迎。教师需提前给出关键词与常用表达。其中几期的主题设计如闲聊健康状况、当前的流行疾病等,非常符合学生的需求,能够调动积极性;人文系列讲座中,反应热烈的是电影赏析与美国电影、电视体制简介部分,电影赏析中关于《黑客帝国》的创作背景与内容赏析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体会了文化的魅力,启迪学生去思考,对于一些经典影片不再只停留在“看”的层面。

3.3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力

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外语教学环境,一方面创造了立体直观的、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活动环境;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而且视听资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与佳作,语言材料真实性强,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品味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理解赏析各国艺术精华,走“近”作者和作品。通过视听手段的运用,将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作家生活和创作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库存“拉近”,使艺术形式、时代背景得以“复原”,从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力[4]。

例如在讲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六单元“The Last Leave”(最后一片叶子)的课文导入过程中,播放了一段纽约某医院对一位污点证人实施急救的录像,同时播放了美剧《实习医生格雷》的一段视频,讲述对吸毒者进行注射抗生素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即使是吸毒者或是犯罪的社会边缘人,也应享受平等的人道主义待遇,使学生初步了解医学的人道主义,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实现医生的人生价值。笔者还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论坛的每周一译栏目中不定期贴一些医学名家的名言,如以《希波克拉底誓词》为例,依据其向世人公示的四条戒律,以连载的形式将英文原文贴出,布置学生尝试翻译、赏析和背诵。对于其中的“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I will prescribe regimens for the good of my patients according to my ability and my judgment and never do harm to anyone)等名句学生已然烂熟于胸。

3.4 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外语教学中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外语教学的过程是展示教师魅力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提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频率最高的时空段,教师本身是否遵奉并践履着诸如平等、尊重、公正等价值观,教师本人对做人、做事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都明显或隐性地传递着价值[5]。因此外语教师在关注外语技能完善的同时,要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要有爱心,并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的语言、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以饱含人文情感与关怀的教学态度来教学,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关爱会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其奋发向上的动力;如果教师善于将人文教育的内容化作隐性的文化,并能够身体力行,学生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悟这些潜在的人文知识,在自己的思想行动中践行这些人文知识。这对于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小结

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是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6]。在当今高校人文精神出现弱化的情况下,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具有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医学专业特色,但要依据适度性、相关性和情感性原则。

[1] 胡运生,孙 华,张 勇.关于医学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5:766-767.

[2] 杨 群,曹宝华,王 玲,等. 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72-74.

[3] 李 伟,张海东,龙跃洲,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20-21.

[4] 谭小平.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94-97.

[5]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4.

[6] 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62-163.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