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名制检测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中的重要性

2011-03-20

卫生软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直报实名制姓名

杨 艳

(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云县 675800)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综合管理是艾滋病防治的核心环节,采取HIV实名制检测的方式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在告知、随访工作中尤为凸显。开展HIV实名制检测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管理中发挥了优势作用,同时由于实名制检测在开始运作时流于形式,也导致了极少部分无法预料的弊端出现。

1 HIV检测背景

云县于 1990年在送往保山的吸毒人群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自1991年开始对吸毒、卖淫嫖娼人员、长卡司机等人群进行HIV监测,采集的血清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当时没有统一的登记表格,收集到的HIV感染者人口学信息不全。 2004年云南省开始对吸毒、暗娼、羁押人员及有偿供血者等9类重点人群进行HIV检测,在政府、公安,工商、旅游、社区、卫生等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参与下,首次体现多部门参与的防艾工作机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得到的人口学信息不全,假名、别名、假地址较多,这给后来的感染者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005年云南省开始打响第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开始接受自愿咨询检测资质培训,为了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当时采取的是匿名检测法,有的检测者仅留有一个编号。同年开始对2004年底9类重点人群检出的HIV阳性进行网络直报,上报时最棘手的就是姓名和住址不详,有的感染者只有某某或字母符号,地址也没详细到乡镇或组,导致这部分人群信息缺失,联系不到感染者,致使需要治疗的感染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2007年1月,云南省疾控中心开始要求全省疾控部门开始实行实名制检测,临沧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也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初筛实验室送检的血清,必须填写详细的人口学信息,对没有身份证号码的血清可以拒收或在人口学信息资料完整后再给予检测。当时的操作是:被检测者自己出具身份证或自己报身份证号码,没有对其真实身份进行核实,这也给随后的随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2009年2月,临沧市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再一次下发通知,强调初筛实验室送检血清人口学信息的完整性,再一次规范送检血清必须有真实信息和身份证号码。云县在这一年的HIV检测中明确对被检测者提出必须出具身份证或户口册才能做免费HIV检测。这一规定规范了云县HIV检测程序,为全县在后续的感染者管理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开展HIV实名制检测的优点

2.1 及时核实检测者身份,简化告知程序

通过开展实名制检测,在检测咨询前,基于在求询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与求询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详细填写身份证、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在确认阳性结果告知时,因有了检测前咨询、危险行为评估和行为改变教育等基础,通过核实身份证和相关信息后,可以简化和缩短告知程序。

2.2 规范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强化数据库报告质量

开展HIV实名制检测可以对确认感染者进行网络直报,国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对进行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在及时性及完整性上都具有严格要求,只有在检测时采集到完整的信息才能对报告卡进行完整性报告。通过核实人口学信息、身份证号码等可以及时剔除重复检测的卡片,防止一人多卡,人为增加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数量。同时通过核对相关信息,可以避免重复检测,减少资源浪费。

2.3 完善HIV感染者/AIDS病人综合管理

开展实名制检测,便于随访责任人按照《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手册》的要求,定期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随访,并将民政关怀救助、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宣传资料发放,结核病筛查、CD4检测结果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按照《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手册》要求,随访责任人每3个月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一次,填写个案随访表,并进行网络直报。如果检测时报假姓名、假地址和不实的联系方式,出具确认结果时,往往找不到该人,第一次随访就失访,而且无法找到其人,但由于第一次不能确认为查无此人,故此人在艾滋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永远存在也无法删除,而随访状态永远是失访,这就人为导致失访率增加。

开展实名制检测,可便于随访责任人定期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配偶进行检测。配偶告知及当年新发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和既往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非HIV抗体阳性配偶/固定性伴的 HIV抗体检测,一直是艾滋病责任目标的关键指标,而采用实名制检测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是完成政府艾滋病责任目标考核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目标人群。如果及时联系不到感染者,往往导致感染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且感染者在不知自己的感染状况下,还会继续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增加二代病例的发生。

3 开展HIV实名制检测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人数减少

采取HIV实名制检测后,由于害怕暴露个人隐私行为,致使主动进行自愿咨询检测人数较匿名检测前减少,这在暗娼及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检测中尤为明显。

3.2 冒名顶替

某些人如果没有结婚、外出打工等特殊情况,一般不办理身份证,只能出具户口册,由于没有照片为证,也很难对其真实身份进行核实,工作中曾有这样的状况出现:求询者做自愿咨询检测,出示的身份证不是本人的,经查证,身份证上照片是本人,仔细询问才知道该感染者办身份证时是为领结婚证,因达不到法定年龄而冒用了他人的名字和年龄。工作人员及时根据户口册上的信息将其姓名和出生日期在登记表上给与了更正,避免了网络报告的错误。

3.3 姓名张冠李戴

曾有一吸毒人员,在监狱服刑期间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在医院治疗期间告知医务人员为HIV感染者,医院向疾控部门求证,通过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后发现其在检测中用的是兄长的姓名和身份证,而其兄长也用了弟弟的姓名和身份证做了HIV检测,两人均为HIV感染者,只是弟弟的确认时间较兄长早,该感染者证实了情况属实。工作人员及时将网络上两人的信息进行修正。

3.4 利用感染者身份进行违法行为

工作中曾遇到过某感染者于2007年被确认为HIV阳性,并进行告知。随后3年间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以咋骗罪被公安部门羁押,每次都告知公安部门自己是 HIV感染者,以求得保释在外。公安部门则要多次通过用其姓名、身份证、地址来求证疾控部门。另有一注射吸毒人员,为逃避强制戒毒,每次在公安部门抓捕过程中都会弄破手指,并对抓捕的公安人员说自己是艾滋病病人,公安部门最后也要通过疾控部门来核实身份。

其次未成年人几乎没有身份证,也只能提供户口册,这也给某些不愿暴露真实身份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随机报上别人的姓名或身份证,有的虽出示身份证,但由于有的身份证历史较长,照片和本人难免会有对不上号的,加之同系亲属长相相似,这也给识别真实身份增加了难度。

4 原因分析

4.1 检测人数减少

主要原因是害怕暴露个人隐私行为,致使主动进行自愿咨询检测人数较匿名检测前减少。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消除歧视,让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减少歧视的环境中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接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能会有更多有高危行为的人群会主动进行实名制检测,当然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对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说明自愿咨询检测的目的和意义,及早采取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措施,符合治疗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寿命等好处。这样,可以提高高危人群实名制检测率。

4.2 避免并杜绝冒名顶替和姓名张冠李戴现象出现

一方面需要公安部门强化户籍管理政策,严格身份证办理的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咨询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核实姓名、详细住址、照片与本人的相似性以及联系方式等,在源头上把好HIV实名制检测的准入关。尽力减少感染者流失,为做好HIV感染者/AIDS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 讨论

实名制检测的重要性:HIV检测经历了从用编号到匿名,再从自己报名字到出示身份证或户口册的实名制检测过程。从2007年1月至今,被检测者从思想观念的更新到工作人员工作思路的转变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尽管许多工作细节还有待完善,但实践证明开展实名制检测是正确的。通过开展实名制HIV检测,可以较好地完成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告知、配偶检测、CD4检测、母婴阻断、中西医抗病毒、TB/HIV,美沙酮针具交换、妇女健康中心、民政关怀救助等相关部门的转诊转介,更好地落实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各项责任目标;通过开展实名制检测可以更加完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保证卡片的信息真实、完整,从而更加完善网络数据库质量。

尽管HIV实名制检测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综合管理中还存在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而且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因此通过对户籍管理及身份证办理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加之咨询员的工作技巧提高及严格准入制度实施,基本可以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为今后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综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直报实名制姓名
梁潮印笺·姓名章戢孴
梁潮篆痕·姓名类集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姓名的『姓』字为什么是『女』旁?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实名制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