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
2011-03-20赵继荣
赵继荣,张 艳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楚雄 675005)
生物化学是医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实验课具有理论课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化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意识。随着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内容陈旧、技术落后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多为一些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虽然对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仅仅作为验证知识的手段而始终处于概念论证的依附地位,因而有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1]。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大部分实验内容已经过时,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早已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和变化[2],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此外,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与临床、检验和药学实践联系不紧密,实用性不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难以提高学生科研思想和素质的培养。
1.2 教学主体错位、方法机械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是由实验员在课前做好试剂的配制、材料和仪器的准备等工作,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其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机械的填鸭式、灌注式教学[3],学生做实验完全按教师所讲或实验指导进行机械性操作,至于实验如何设计以及在科研和实际生产活动中如何运用等问题,学生考虑得很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位置,学生没有选择权,主观能动性没能发挥出来[4],没有起到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未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3 实验设备滞后、利用率低
一方面,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并运用,而学校实验室设备由于受资金的制约更新速度缓慢,与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相比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却是现有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合理的使用,利用率低。据一项调查显示,一般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为 30%~60%,而大型设备的使用率更低[5]。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实验内容的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部分仪器重复使用率较高,有些仪器却很少使用[6]。二是同类仪器设备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共享意识而重复购置,造成有的实验室不够用,有的实验室则常年闲置不用的局面。三是由于生物化学的课时缩减,实验课也随之减少,加之多数实验室仅在上实验课时才对学生开放,也导致了实验仪器资源的浪费。
2 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须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确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构建以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相互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对学生开放。对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生化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科研意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改革措施
3.1 调整实验内容
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保留内容覆盖酶、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主要章节,能使学生掌握刻度吸管、电泳仪、分光光度、离心机、自动生化分析等生化常用仪器操作技能的实验。并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及实验室条件,结合生物化学的进展及不同专业特点,选取一些涉及学科前沿研究领域新技术和临床实际工作联系较紧密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新技能。在医学类院校中主要有医护、检验、药学3个专业群,检验、药学专业可增加大分子物质的提取纯化及测定类的实验;医护专业则可安排如血糖、血脂、胆红素的测定等实验。
3.2 开设设计性实验
主要做法以开设教学型设计实验为主,即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提前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及目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为了保证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在正式开展实验前由实验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对实验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修正,帮助学生设计出更为可行、效果更佳的实验流程。在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按照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将原有简单的验证实验,如酪蛋白等电点测定、酶的验证实验等,改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再进行如血浆蛋白质的分离、定量、纯化与鉴定等较为复杂的实验。避免了一味地强调新技术、新方法而脱离现实,使学生不能完成实验,对实验产生畏惧心理的情况。
3.3 增加综合性实验
将相互有联系的实验经过组合,使生物化学的知识及基本技能在一个实验中得到系统连贯地运用,形成综合实验。如动物组织中RNA的提取、组分鉴定和含量测定实验。此实验就包括了生物大分子的提取、纯化、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内容,运用了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等操作。在生化实验课中开设综合性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7]。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由于实验内容与教学同步而出现的学科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中断的问题。
3.4 加强实验室建设
3.4.1 加大生物化学实验硬件建设
目前许多学校正处于再建设阶段,资金相对紧张,可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在购置仪器设备时首先是要保证教学和必开实验项目的需要,按照效益优先、实用、够用、性价比高的原则,对所购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做到相对先进、价格适当、效能优良,能够一室多用、统管共享,避免同类教学仪器设备重复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逐步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为实验教学改革及科研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符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3.4.2 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导者,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增加实验教师编制,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使实验师资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3.5 确立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
任何教学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实验教学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做法是:①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不仅增加了动手机会,也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做好了准备;②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一些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③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3.6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8],在与正常实验教学活动不冲突的情况下,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入实验室,了解学校实验室建设情况,仪器设备状况及其功能;继续完成课内实验或自己设计的创新性实验。为了更好地进行指导和管理,实验室向学生公布所拥有的实验能力,包括主要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可开实验项目等,便于学生选择实验。学生在做好实验实施方案、步骤等有关实验准备工作后,事先向实验室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实验。
开放实验室后,可打破常规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为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可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改革尝试,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会产生深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得到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更新,对医学教学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何 浪,王 丹,张 涛,等.浅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25-426.
[2] 王艳杰,柳 春,孙延娜,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现状及改进措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176-176.
[3] 陈 彬,李渝萍,陈 健,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98-701.
[4] 胡金霞,孔丽君,王桂兰,等.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0,(1):112-114.
[5] 黄熙岱.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9-21.
[6] 杨泽民,罗少洪,陈耕夫,等.关于建设生物化学开放式实验室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42-143.
[7] 石 岩,李淑艳,王淑英,等.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8):2253-2254.
[8] 韩寒冰,刘杰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