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高中数学生命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1-03-19于永东

天津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生命思维数学

■于永东

教师首先应是教育者,其次才是学科教师。我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将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并把创新作为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的关键和数学生命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何谓数学生命化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生命成长的过程,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生成的过程。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点燃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我在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从研究数学思维训练开始,经历数学问题教学研究,最终结合生命化教学的特征和内涵,研究数学生命课堂,摸索出了“遵循教育规律,尊重生命”的数学生命化教学。

生命化教学是直面生命特质,遵循生命规律,尊重生命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教学。它的主题是高度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全面提升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质量,一切为了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其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化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共同的价值追求,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数学生命化教学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数学知识和生活世界的关注,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生命主体作用,生成知识,启迪思维,探索问题,使学生生命得以发展,教师的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更要把教学过程看作重要的生命历程;体验到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品质、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每节课都是学生的生命历程;所有的教育都是“有生命”的教育。它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数学生命化教学”是为生命而为的数学教育。对学生而言主要从教育的目标和职能来体现。教育目标不再单单指向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获得,对解题的训练,更强调学生生命性的感悟与提升。对教师而言是从教育的手段和过程来完成的。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甚至不能仅仅用自己的爱心与奉献去教育学生,而必须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去教育与影响学生。师生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全方位地进入数学,又从数学中发展丰富的生命。师生在教学中自由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教学的进行。这样的教学是生命和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散发着生命的热力。在这种教育生活中,师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创造行为的展现都成为可能。

我通过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以问题启动思维,以问题训练思维,以问题激励创新,以创新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进而实现数学生命化的教学模式。

二、在创新中践行生命化教学

创新成形于新思维的出现,而启迪思维最好的引子是问题。所以,问题对实施生命化教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依托问题训练思维。

问题启动思维,思维始于问题。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喜欢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探索这个世界。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问题意识。数学家乔治· 波利亚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思维又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的情景产生,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活动。要想抓住数学的本质内涵,只有回到数学的本质内涵,我们才能在纷繁的课程理念和多样的课堂形式中找到清明之感。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见,问题是知识学问的来源,是思维之始。问题更是学生生命本质得以体现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过程应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展现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力。教师用自己的思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2.从思维训练走向生命化教学。

在传统的思维里,生命是最高的意象。思维主要表现在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问题的出现是实施生命化教学的基础,以问题引导和训练思维是生命化教学的进一步体现。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和激发。既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激发个体的问题意识,又要在训练中克服思维定势,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不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生发于疑、见思于疑、突破于疑。异彩纷呈的新思路、新见地的形成,都需要有求异思维。所以,我们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疑”是思维的起始,有疑才有探究,有探究才能解决疑问。由此,教师把学生的疑问引发出来,是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前提。问题的科学设计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为重要一环。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策略’的指导,为学生创设可激发探索欲望和创造欲的问题情境”。因此,一个善问的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易于混淆的问题和含混不清的认识疑惑,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探究心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营造情境,抓住学生产生问题的可贵的瞬间,继而努力助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这是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前提。

引导学生善于释疑,培养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释疑、解惑并非是将疑惑全部“冰释”,而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能让学生的问题(思考)止于自己。营造“探究”的“问题情境”,首先,问题要有典型,要有思想。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思维碰撞,由此广泛地展开师生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升思维品质。问题何以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思维的定势。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人之见的影响。有的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很少再去思考是否正确,这样,收获就很有限。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品质和探究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应通过对话和讨论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使新的学习内容真正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生命化教学实现创新,用创新唤醒学生生命活力。

在创新中实现生命化教学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教学中的发展创新要善于继承和发扬,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任何教育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与继承和批判相伴而生。因此,任何一次思想的变革,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又是与“传统”的际会。在这过程中,传统既是滋生新思想的文化土壤,也是新思想的批判对象。

数学生命化教学以爱心温暖学生的生命,帮助他们创造幸福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生命的成长目标。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积极营造轻松的气氛,以宽容的态度及胸怀,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借助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构建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的生命化教学。★

猜你喜欢

生命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