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武帝事迹与诗文丛考

2011-03-18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4期
关键词:钟繇建武萧衍

●李 柏 (清华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084)

梁武帝萧衍是齐梁文学的重要组织者,对齐梁文学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齐梁文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的诗文在南朝现存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萧衍的生平事迹与诗文进行详细考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萧衍的立身行事和文学活动。

1 梁武帝萧衍任职国子博士时间考

据《经典释文序录》记载,“齐明帝建武中,吴兴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于大头买得,上之。梁武时为博士,议曰:‘孔序称伏生误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误。《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虽昏耄,何容合之?’”[1]是知,梁武帝萧衍于齐建武年间曾任国子博士,撰《孔传舜典议》,然萧衍任国子博士一事,不见载于史书。笔者通过梳理萧衍在建武年间的仕履,认为萧衍任职国子博士当在齐建武三年(320年)十月至建武四年(321年)十月间。兹考述如下:

建武元年(317年),萧衍任宁朔将军,镇寿春。后又任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入直殿省。因为参与齐明帝萧鸾所策动的政变,以功封为封建阳县男,邑三百户。(据《梁书·武帝纪》)

建武二年(319年),魏将刘昶、王肃寇司州,萧衍为冠军将军、军主,随同江州刺史王广之驰援司州。大胜魏军之后,萧衍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据《梁书·武帝纪》) 七月壬申,萧衍为司州刺史。(据《南齐书·明帝纪》)

建武三年(320年)十月,萧衍还都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顷之,出镇石头。(据《梁书·武帝纪》,又,《南齐书·明帝纪》:“建武三年冬十月,以辅国将军申希祖为司州刺史。”)

建武四年(321年)十月,北魏寇司州、雍州,萧衍、张稷奉诏赴援。齐明帝又遣崔慧景总督众军,萧衍等并受节度。(据《梁书·武帝纪》、《南齐书·明帝纪》)

建武五年(322年)三月,萧衍与崔慧景军至邓城。崔慧景不听从萧衍劝阻,执意撤军,大败。萧衍率众据战,独得全军。七月,萧衍为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其月,明帝崩,东昏侯即位。(据《梁书·武帝纪》)

综上可知,齐明帝建武年间,萧衍经常奉诏东征西讨,只有建武三年(320年)十月至建武四年(321年)十月间,萧衍长时间留在建康,有可能担任国子博士。又,据《南史·梁本纪·武帝纪》载,“齐明性猜忌,帝避时嫌,解遣部曲,常乘折角小牛车。齐明每称帝清俭,勖励朝臣。”可知,这一时期,由于齐明帝猜忌功臣,萧衍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有可能出任国子博士这样的闲散官职。

2 梁武帝萧衍“敕责贺琛”事时间考

《梁书·贺琛传》载有梁武帝“敕责贺琛”事,贺琛有感于时政弊端,上书梁武帝萧衍,希望武帝有所变革,武帝萧衍大怒,下诏责备贺琛。贺琛上书指斥时弊被责一事,系梁武帝末年之大事。

其具体时间《梁书》不载,《资治通鉴》将贺琛上书武帝陈时政风俗,武帝下诏叱责一事系于大同十一年(545年),[2]笔者以为是说可商榷。据《梁书·贺琛传》载,“改为通直散骑常侍,领尚书左丞,并参礼仪事。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迁散骑常侍,参礼仪如故。是时,高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云云。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云云。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久之,迁太府卿。”[3]可知,贺琛上书武帝之前任尚书左丞,参礼仪事;上书时任散骑常侍,参礼仪事;上书后久之任太府卿。

据《梁书·张绾传》载,“大同十年,复为御史中丞,加通直散骑常侍。绾再为宪司,弹纠无所回避,豪右惮之。是时城西开士林馆聚学者,绾与右卫朱异、太府卿贺琛递述《制旨礼记中庸义》。”[4]可知,大同十年(544年)时,贺琛已在太府卿任上,则贺琛上书武帝陈时政得失,武帝下诏叱责贺琛事必在大同十年(544年) 之前。又,《梁书·孔子祛传》:“高祖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使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证。事竟,敕子祛与右卫朱异、左丞贺琛于士林馆递日执经。”[5]据吴光兴先生考证,梁武帝撰《孔子正言》成在大同七年(541年) 十一月。[6]可知,是时,贺琛在尚书左丞任上,即大同七年(541年)十一月时贺琛尚未上书武帝陈政事得失。又,梁武帝《敕责贺琛》文中云:“謇謇有闻,殊称所期。但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车谠言,见闻听览。”是知,武帝下诏叱责贺琛事在梁代立国四十余年之际。梁以天监元年(502年)立国,至大同八年(542年)为四十一年,至大同九年(543年)为四十二年,皆可称立国四十余年。是以,系贺琛上书武帝陈时政风俗,武帝下诏叱责事于大同八年(542年)或大同九年(543年),《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大同十一年(545年) 当有误。

又,《梁书·张嵊传》:“中大同元年,(张嵊) 征为太府卿。”[7]而据《梁书·贺琛传》所载,贺琛上书武帝被叱责后,“久之,迁太府卿。”若按《资治通鉴》所载,贺琛上书事在大同十一年(545年),其后久之方迁为太府卿,则与中大同元年(546年)张嵊任太府卿之时间相舛误,此亦可左证《资治通鉴》系贺琛上书武帝,为武帝所叱责事在大同十一年(545年)当有谬误。

3 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系年考

《法书要录》卷二收录有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全文如下:

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端也)

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损(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

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疎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余虽不习,偶见其理,不习而言,必慕之欤。聊复自记,以补其阙,非欲眀解,强以示物也。傥有均思,思盈半矣。

按:据《梁书·萧子云传》载:“(萧子云) 答敕云:‘臣昔不能拔赏,随世所贵,规摹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着《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略指论飞白一势而已。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又以逸少之不及元常,犹子敬之不及逸少。自此研思,方悟隶式,始变子敬,全范元常。逮尔以来,自觉功进。’”[8]515由萧子云之答敕,可知,梁武帝撰有《论书》一卷,其内容为“商略笔势,洞澈字体,又以逸少之不及元常,犹子敬之不及逸少。”核以本文内容,梁武帝论钟繇书法之“平”“直”“均”“密”“锋”等十二种技巧,以及论王羲之书法模范钟繇处,又论王献之不如王羲之,如同王羲之不如钟繇,正与萧子云所述之梁武帝“《论书》一卷”内容相同。

由萧子云之答敕,可推知武帝所著《论书》,即《法书要录》所收之《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的写作时间。萧子云在答敕中说自己“年二十六,着《晋史》,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据《梁书·萧子云传》载:“年十二,齐建武四年,封新浦县侯。”[8]513以此推知,则萧子云当生于永明四年(486年)。但《梁书》萧子云本传又记载,“太清三年三月,(萧子云) 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8]515若以此逆推,子云当生于永明五年(487年)。笔者以为,萧子云当生于永明五年(487年)。因为据《梁书·萧子恪附子范、子显、子云传》所载,萧子范为萧子恪第六弟,萧子显为萧子恪第八弟,萧子云为萧子恪第九弟。而据《法宝联璧序》记载,[9]中大通六年(534年),萧子范年四十九,萧子显年四十八,则萧子范当生于永明四年(486年),萧子显当生于永明五年(487年)。子云为子范、子显之弟,而子范年长子显一岁,子云必不能与子范同年生,是知,萧子云当生于永明五年(487年)。如前所述,萧子云“年二十六,着《晋史》”,则其时当在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十许年,子云见到武帝所撰《论书》,以此推之,梁武帝撰《论书》,即《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当在普通年间(520—526年)。

4 梁武帝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系年考

《艺文类聚》卷七十六收录有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此诗又见于《梁昭明太子文集》卷一和《诗纪》卷六十五,全文如下: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曰予受尘縳,未得留葢纒。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縁。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迭嶂远,迤逦隥道悬。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藿靡,临阶竹便姢。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攀縁傍玉涧,褰陟度金泉。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慧居超七净,梵住踰八禅。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按:简文帝萧纲作有《大爱敬寺刹下铭》,其文曰:“乃于钟山竹涧,奉为皇考太祖文皇帝造大爱敬寺焉。……以普通三年岁次壬寅二月癸亥朔八日庚午,建七层灵塔,百旬既耸,千龛乃设。”[10]是知,大爱敬寺是武帝萧衍为其父萧顺之所建,普通三年(522年)二月建成。则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当作于大爱敬寺建成之后。

《梁昭明太子文集》卷一还收有昭明太子萧统《和上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其文曰:“帷宫设外,帐殿临郊垂。俯同南风作,斯文良在斯。伊臣限监国,即事阻陪随。”可知,大爱敬寺建成后,武帝萧衍亲自前往拜谒,萧统时为太子监国,未能随行,故而作诗相和。昭明太子以中大通三年(531年)卒,则武帝此诗当作于中大通三年(531年)之前。

又,俞绍初先生《〈昭明太子集〉校注》中亦引有此诗,俞先生认为“梁武帝有《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一首,其云:‘慧居超七净,梵住踰八禅。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诗殆作于大爱敬寺初建时,昭明以留守未获陪从,事后奉和而有此作。”笔者以为是说有商榷的余地。昭明太子留守监国,事后奉和作诗事甚明,然通过“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恐难判断出此诗作于大爱敬寺初成之际。通观武帝全诗,从开篇至“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縁”,皆为述人生苦短,充满烦恼,奉侍佛法方是正途之意。接下来,武帝描绘了大爱敬寺周围壮丽而又宁静的环境,意在突出大爱敬寺是修行佛法的圣地。至此,武帝笔锋一转,“慧居超七净,梵住踰八禅。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这四句是说,通过修行佛法可以让人的心智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由此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陶冶和锻炼。此处之“始得”和“方乃”并不是说初次到大爱敬寺来参拜之意。结尾数句,武帝则说明了勤于修行佛法可以让人达到的境界。由此可见,不能认为武帝此诗作于大爱敬寺初成之际。

是以,系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作于普通三年(522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间。

[1]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9.

[2](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Z].北京:中华书局,1956:4929.

[3](隋) 姚思廉.梁书·贺琛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550.

[4](隋) 姚思廉.梁书·张绾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504.

[5](隋) 姚思廉.梁书·孔子祛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680.

[6]吴光兴.萧纲萧绎年谱[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7.

[7](隋) 姚思廉.梁书·张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609.

[8](隋) 姚思廉.梁书·萧子云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515.

[9](唐) 释道宣.广弘明集(四部丛刊本) 卷二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0](宋) 李昉.文苑英华[Z].北京:中华书局,1966:4149.

猜你喜欢

钟繇建武萧衍
玩转高考题
长寿皇帝萧衍养生之道
如梦似幻
Research on the neutralization control of the RF ion micropropulsion system for the‘Taiji-1’ satellite mission
杜鹃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钟繇未盗墓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
山中宰相
钟繇:盗墓贼这个锅我不背
钟繇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