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1-03-18夏琼华
夏琼华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促进珠三角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1]。随着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必将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作为珠三角经济区重点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其中体育旅游业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1 珠三角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
1.1 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珠三角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 :地景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水景旅游资源。
地景旅游资源:粤东龙川县的霍山、平远县的五指石等丹霞地貌;肇庆七星岩、乐昌古佛岩、云浮蟠龙洞等岩溶地貌;惠州罗浮山、珠海石景山的“动物”石等花岗岩地貌,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开展登山、定向越野、攀岩、野外生存等体育旅游项目。
生物旅游资源:深圳野生动物园、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华南植物园(全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广州的两片“肺叶”:白云山、华南植物园、番禺百万葵园(规模最大、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省内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珠海农科奇观(现代生态农业园)。
水景旅游资源:珠三角地区有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海岛:东海岛、南三岛、南澳岛、海陵岛。海岸线长,条件较好的海滨沙滩有阳江海陵岛大角湾、南澳青澳岛、惠东巽寮湾等等。第一个海底潜水旅游地——茂名电白水东镇的放鸡岛。珠三角地区著名的风景河段有西江小三峡(羚羊、大鼎、三榕),北江中下游三峡(飞来、香炉、大庙),“天下第一漂”全国最早开发的江河漂流——九泷十八滩(乐昌坪石镇至乐城镇间的武江河段)。这些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冲浪、游泳、潜水、帆船、赛艇、沙滩排球、垂钓、海岛探险等都是新兴的体育旅游项目,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独特的海、山、河流、岛等资源为发展珠三角体育旅游文化、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做大做强珠三角经济区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经济优势
经济条件是发展体育旅游的保障,不管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软件实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2]。珠三角经济区由广州、深圳、佛山等九个城市组成的区域面积为24 437平方千米,占到广东省面积的14%,人口4 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珠三角经济区”GDP总值达29 745.58亿元(4 342.843亿美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 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 000元。随着珠三角经济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的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将逐渐完备,将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
1.3 区位优势
珠三角经济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1 060多公里,滩涂面积715.51多平方千米。珠三角交通发达,于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29 029千米,公路网密度达0.70千米/平方千米。珠江有八大入海口,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珠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形成的大珠三角成为我国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优越的区位优势具有稳定的客源市场,海陆空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设施,使珠三角经济区区位优势变得日趋明显,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通道。
2 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发展的劣势
2.1 区域分工不明,内部竞争激烈
由于珠三角经济区是由不同的行政区域组成,而且各区内的旅游资源相似,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与其他城市的衔接和互补,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营销,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区域分工不明确,内部竞争激烈,各地区的特色不明显,体育旅游项目重复建设严重,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导致了恶性竞争的出现。
2.2 软件条件相对不足
发展体育旅游业必须要将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发展[3]。而珠三角经济区内各城市由于都承办了亚运会或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因此,城市环境、交通、宾馆、酒店、通讯、体育场馆等旅游配套设施一流。但软件条件相对不足,如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国际知名的旅行社开办不足;旅游景点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营销手段缺乏创新等,都将影响珠三角经济区大旅游格局的构建。
2.3 珠三角旅游区缺乏城市一体化,游客集散中心规模有限
珠三角各城市,目前除了江门新成立了旅游委员会外,其他的城市还是由旅游局负责。旅游局虽然与各部门平级,但行业内都知道旅游局在各部门中相对属于“弱势群体”,因此想要协调一些旅游活动,通常会存在资金和人力协调的困难。 游客集散中心是一种半政府性质的机构,有公益性质。一方面与该城市的各大景点线路联系,另一方面与各城市间的游客集散中心密切合作[4]。比如,从上海送一批客人到南京,上海的游客集散中心会将游客送往杭州集散中心,再由杭州的集散中心发散到各个景点线路,这样的体系较为完善。能降低信息和各方面的成本。在珠三角,目前广州、深圳也有游客集散中心,但是还在商业运作的层面,没有形成规模。
3 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发展的机遇
3.1 开发珠三角体育旅游品牌
在CEPA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契机下,珠三角经济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珠三角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后劲。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的关系,进一步挖掘、整合珠三角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和实施CEPA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遇,开发珠三角旅游品牌,对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不断提升知名度
知名度的高低对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让全世界都认识了广州,珠三角经济区内各地区均承办了比赛项目,建成了一大批国际水准的体育场馆,给国内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国际性文化节的举办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一大特色,影响较大的有:广东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州茶文化节等,文化节的举办提高了举办地的知名度,也吸引到大量的游客。以广东国际文化旅游节为例,2009年在开城四天时间先后举办了广东旅游招商会、广东国际旅游展览会暨泛珠旅游大促销、岭南民间艺术汇演、广东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珠江花船大巡游、广州(国际)美食节暨美食技艺大赛、国际茶文化节、珠江流域汽车场地赛等节事和赛事,可谓高潮迭起、好戏连台、美不胜收。 同时,6 000多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前来参节、参展、参会、参赛、参演、参观和开展经贸交流,数十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广东旅游观光,参加旅游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客源保障。
3.3 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饱不再是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改变,“体闲娱乐”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加上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体育健身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因此,体育旅游就成为人们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5]。人们对体育旅游的热情高涨,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契机,也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4 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面临的挑战
4.1 面临周边地区的强烈竞争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与旅游强省市如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体育旅游特色不鲜明、缺乏品牌效应、区域合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另外,体育旅游项目单一,新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吸引中青年人所需的产品等问题,也必要亟待解决。
4.2 如何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对经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日渐显现[6]。现在的地球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将影响到体育旅游的发展。
4.3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据专家测算,2000年到201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期,老年人口将由1.32亿增长到1.73亿;2010年到2040年是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这一时期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平均上升0.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数从1.73亿上升到4.09亿,而体育旅游消费以中青年居多,很显然,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体育旅游事业将面临长期的严峻考验。
5 珠三角经济区体育旅游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统一规划,分区实施,错位发展
珠三角经济区是广东省开展旅游活动的重点区域,涉及到九个市,针对其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存在多头领导、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为此建议:第一,广东省旅游局设立旅游规划协调管理机构,旨在加强省内跨部门、跨区域旅游资源利用开发的统筹与协调;第二,著名风景区及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管理,应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在当地组建景区管理委员会,以风景区和旅游区为单位,实行旅游区内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第三,对于小而分散的景点,适当下放管理权,以利于调动各市、县(区)及各部门的积极性。珠三角经济区各市要树立全局意识,区域发展意识,做到统一规划,分区实施,错位发展。
5.2 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应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的举办提高了珠三角经济区的硬件设施水平,但与体育旅游相关的软实力还有待加强。建议引进海外知名国际旅行社,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注重体育旅游项目的创新,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和导游的基本素质等。
5.3 突出地方特色,树立品牌
首先创造出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宣传,吸引大量的游客。创牌过程中要立足于创新,还要突出地方特色,抓住“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机遇,加快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在“一江三水九珠”的区域旅游合作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广东游”“珠三角游”的整体宣传力度,扩大其旅游品牌在泛珠三角以及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5.4 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发展体育旅游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旅游人群越集中的地方,生态环境就越脆弱。景区应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引导游客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对已破坏的环境进行及时治理,新型旅游项目的开发应以不毁坏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得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 尹斯年,张磊,程志理,等.我国沿海城市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6):59~63.
[2] 姚媛,徐佳.陕西体育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39~40.
[3] 张广海,高乐华.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J].山东经济,2008(2):147~148.
[4] 刘平清.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70~171.
[5] 雷选沛,刘名俭,周霄.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SWOT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6~8.
[6] 孙班军,黄志强,郑浩.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