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2011-03-18张长城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5期
关键词:实力体育文化

张长城,袁 静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体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塑造我国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

1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要明确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需先要梳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在中国学术的表述中,文化软实力虽然出自约瑟夫5奈的软实力概念,但其内涵与之渐行渐远,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的印记。国内一些学者[1,2]认为文化力等同于软实力;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下位概念,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软实力分为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其实,在中国学术的表述体系里,文化力概念和软实力概念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理论也是综合国力理论的一个分支[3],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下位概念。文化软实力凸显了文化建设对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4]。体育文化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体育文化不可能自动地转化为软实力,必须自觉地推进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才可能转化和上升为国家的软实力。这就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战略,以指导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提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是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阶段性产物。

2 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

一般而言,战略就是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以实现既定政策和目标的艺术和科学[5],是关系全局的指导方针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发展战略则是在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和谋略。为此本文认为,制定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以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为引领,制定科学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学术界也就“体育强国”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5,6]。这些研究从“软”“硬”两个方面对体育强国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谓体育强国”的问题。以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为引领,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定位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体育强国硬实力和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全面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就高度重视体育强国硬实力的建设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竞技体育领域,以奥运会成绩为例,1984年我国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32块金牌,位居金牌榜的第二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51块金牌,跃居金牌榜首位;在大众体育领域,我国体育人口、体育经费、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场地数,虽然在人均数方面远不及体育发达国家,但是在总量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大众体育产业产值、全民健康体质水平、人均寿命、体育俱乐部、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有这些,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体育强国硬实力的建设和发展,这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为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现在,我国体育已经跨入后奥运时代,在大力提升我国体育硬实力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体育强国绝不是仅仅多拿几块奥运金牌那么简单,必须改变以往忽视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情况,高度重视体育文化软实力,把体育文化软式力提升到体育硬实力建设的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切实做到体育硬实力和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2 构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

价值和文化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价值是文化的内核,文化是价值的外显。价值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影响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必须坚持价值主导战略。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我国多样性体育文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的各种文化包括体育文化不断冲撞、影响,各种体育文化形态日趋多样,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比如以“金钱至上”为代表的竞技体育文化,为了名誉和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而铤而走险。而以“公共体育精神”为特点的奥林匹克文化,则鼓励人们公正、公平地参加比赛,使人们“宁失奖牌,不失国格”。因此,不同的体育文化对人们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催人奋进,有的有益健康,有的愚昧落后,有的消极颓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体育文化引领多样性的体育文化,才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建设,不断增强先进体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进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对世界各国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世界各国体育文化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但是在各自的体育文化建设中,它们都始终贯穿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都会竭力向其他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念,把自由、民主、人权等作为普世的价值观念,通过体育文化的包装加以传播,把体育文化交流变成价值渗透和输出。以美国的NBA篮球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广泛推广和成功营销为例,其在输出篮球文化的同时,也把金钱至上的竞技体育价值观渗透到世界各地。正如加拿大的马修5弗雷泽教授所描绘的那样,“软实力就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美国流行文化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7]。这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不断增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进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必须处理好价值性和文化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在发展体育文化事业、产业时,不仅要注重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更要注重体育文化的实在内容,始终以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引导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进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必须处理好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主导性体育文化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文化,它反映了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对其他体育文化起到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同时,还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多样性文化,促进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体育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利用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来巩固主流体育文化的主导性。主导性体育文化规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方向,多样性体育文化的发展则决定了体育文化的真正繁荣和发展。

2.3 加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

北京奥运会既是奥运史上一次“无与伦比”的体育盛典,又是我国体育文化与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我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良机。扩大我国体育文化与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塑造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国家形象,这既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发展战略。

(1)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体育文化交流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交流增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谊,赢得了交流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因此,加强我国体育文化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使我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体育文化,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2)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融合,是发展世界多样性体育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是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世界也是体育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不同体育文化各有其优势和长处,促进各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既是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要求。以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为例,奥林匹克运动在不断发展中形成包容性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各体育文化在本土化时所表现的“我化”个性姿态,体现在各国体育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交流。这种包容性也体现了奥利匹克体育文化的多样性。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化多样性公约》指出,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不同文化要交流融合,把文化多样性原则提高到国际社会都应遵循的伦理道德的高度。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反对世界多样性体育文化的声音。美国的塞缪尔5亨廷顿在《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鼓吹“多文化主义实质是反欧洲文明”,这与其“文明冲突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霸权主义的文化。中西体育文化冲突论一直是我国体育界普遍的观点,比如,有的认为“中西体育文化冲突最根本的价值冲突在于其价值意识形态的冲突”[8]。有人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按照时间序列分为:19世纪20—30年代的“中西体育土洋之争”;1949—1966照搬苏联体育体系与发展模式;1978年前后中国体育与西欧、北美派体育的交往;2001年至今,中国加入WTO后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加剧阶段[9]。这是一种文化悖谬,它过分夸大了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冲突、忽视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背景[13]。因此,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要坚持体育文化的融合战略,大力发展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之中,才能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才能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融合,是塑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客观需要。“和平崛起”是我国既定的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发展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的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传递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真诚友善的信息,塑造了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国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我们应更加注重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融合,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以此塑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4)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融合,就是要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特别是与具有普世意义的奥林匹克文化的主动融合。这就要求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既要积极的融入世界其他体育文化,又要积极吸取和借鉴世界优秀体育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找到与我国体育文化的契合点,进而消除相互间的差异和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共识和和谐;同时,还要求我们对世界各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仔细分析,分清其精华和糟粕,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便丰富、发展、充实我国的体育文化,从而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软实力。

2.4 积极进行我国体育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离不开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离不开对其他国家的有益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但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自主创新,这是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有助于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如果偏重或过分依赖于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和外来体育文化,会使我国体育文化丧失原动力和创造力,很难再出新的成果,这样的文化自然毫无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继承和传承、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自主创新。这就要求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改造,对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创造出反映本民族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本质的富有本民族特点的原创性体育文化,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11],自主创新有助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自1995年我国颁布实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是,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显示出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较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有知识产权的体育文化成果。

3 结语

后奥运时代,应大力加强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自主创新。在体育文化内容上,要积极研讨我国体育传统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反映人们时代精神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产品。要加强“奥林匹克教育”,培养公共体育精神,真正做到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群众性体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要政府主导,注重社会效益,积极投入,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体育事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效益为目标的体育产业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市场,提升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以及新的生产方式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力。美国NBA、欧洲足球超级联赛等的经营模式就是成功运用新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典范,我们应积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新的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代表着新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加大体育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创新力度, 积极进行体育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软实力。

[1] 王超逸.软实力与文化力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贾海涛.文化软实力:概念考辩与理论探源[J].红旗文稿,2008(3):33~35.

[4] 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79.

[5] 李少军.国际战略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9.

[6] 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93~98.

[7] 张长城.体育强国的软实力解读[J].体育学刊, 2010,17(6):5~8.

[8] 马修5弗雷泽.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

[9] 宋小荣.论全球化时代中西体育文化价值冲突的形式及意蕴[J].体育与科学,2005,2(26):26~28,32.

[10] 洪浩.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 2006(6):77~80.

[11] 万义,白晋湘.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悖谬与重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1~4.

[12] 庹继光,郝勤.从传播体育信息到传播体育文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3):51~53.

[13] 陈少峰.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经验借[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6474283.html .

[14] 张长城.体育强国的软实力及提升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10~312.

[15] 宋继新.奥运队和平的追求[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55.

猜你喜欢

实力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实力抢镜
谁远谁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